幼鸽的淘汰及性能验证
2012-10-29 20:05:22
荣景鸽舍
幼鸽的淘汰及性能验证
文/并河靖 译/范兵兵
幼鸽的淘汰及性能验证(二)
幼鸽的淘汰
无论对雏鸽、幼鸽或一岁左右的年轻鸽,进行淘汰时的着眼点都不外乎以下三大能力:第一是充分的飞翔能力,即拥有良好的身体结构,适宜长时间的飞行运动;第二是良好的判断能力,头脑聪慧,处处都显得机敏超凡;第三是健康的体质,能够耐受各种恶劣条件,而且具抗病力强。在赛鸽成长的全过程中,我们都应着眼于这三大能力,进行持续的观察和判断,随时把不符合要求的鸽子淘汰。
在幼鸽脱离亲鸽的呵护下巢之后,我们首先能够作出直观评价的就是其飞翔能力。幼鸽通常在孵化后三十五天左右开始飞行,但在同一批幼鸽中总会有几只起飞较早,这是十分可喜的表现,因为飞得早说明前一阶段发育良好,而且身体结构更适宜飞行。对起飞较晚的幼鸽要注意观察,如果下巢多日仍不能跟随鸽群出舍飞行,就应当予以淘汰。当然,幼鸽学会飞行的时间与血统是否早熟及气候冷暖也有关系,但即便是晚熟血统,起飞过晚的幼鸽也是没有希望的。
随着幼鸽陆续开始出舍飞行,就可以进一步对其家飞状况进行观察。对于经验丰富的鸽友来说,根据鸽子家飞的姿态来判断其是否擅长飞行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但这种判断完全是基于饲养者的第六感,难以用具体数字来体现。简单地说,理想的飞行姿态应当是轻灵舒畅,像一个游泳高手在水中轻快地游水。尽管飞行姿态的优劣并不像游泳那么明显,但飞得吃力笨拙的幼鸽还是不难发现的。了解鸽子的持续飞行能力要容易一些,尤其是在炎热的夏日,长时间飞行能够暴露出鸽子的身体缺陷,那些耐力不足的鸽子会首先离群降落。经过强制家飞或短距离训放,有的鸽子在返回鸽舍后与往常无异,有的则累得精疲力尽粗喘不止。当然,我们还必须判明鸽子缺乏耐力是先天问题还是另有原因,例如是否正在更换大条、有无伤病等。有的鸽友对出自名门的幼鸽往往会放宽标准,期待它们将来能飞得更好,但无数事实证明,小时候飞不好长大也成不了冠军。
幼鸽游棚的原因
发育良好且被寄予厚望的幼鸽在家飞时失踪,这个问题令许多鸽友感到头疼。人们对游棚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推测,有人说这是作为赛鸽祖先的岩鸽遗传下来的习性,当岩鸽的种群繁殖到一定规模时,就会有一些鸽子自动离开古老的居所,去寻找新的觅食地。也有人说,游棚较多发生在更换第一根主翼羽的时候,是换羽使幼鸽处于近乎生病的状态。我觉得即使是由于体况失衡,找不到家就算不上好鸽子。不过英国养鸽家奥斯曼认为,失踪多日之后又返回鸽舍的幼鸽,只要能迅速恢复健康,就很有可能成长为一只出色的赛鸽。因为这样的幼鸽能够排除万难独自归巢,说明它具有良好的定向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日本养鸽家岩田孝七则把“不游棚”作为优秀血统的基本条件之一,这是他对自己饲养的各种血统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我完全赞同岩田先生的看法,因为岩鸽自然分群是为了适应食物匮乏的环境,而我们在饲养、改良赛鸽的过程中,应当设法去除其身上遗传的某些野生习性。二战前京都有个宇都木鸽舍,曾经在晴天的比赛中获奖无数,但也曾在遇到天气恶劣时全军覆没。宇都木系鸽的最大缺点是爱游棚,设置了专用的幼鸽舍和大型展望台也无济于事,直到掺入异血后才有所改善。对不同鸽系的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我感到游棚与不耐坏天的特性具有某种关联。无论归巢欲不强或方向感迟钝,都会导致鸽子失踪,所以我们应当把游棚的习性视为一种血统性缺陷,而这种缺陷是遗传的。因此,我们对“自然淘汰”的游棚鸽不必惋惜,而一对种鸽生出的后代总是游棚时,就必须亲鸽乃至该血统的价值进行认真反思了。
幼鸽的健康程度
幼鸽的健康标准并非仅仅“不生病”,而是要具有应对未来严酷比赛的能力。在“健康”的鸽群中,有些身体强壮的鸽子很少生病,无论经历怎样的疲劳都能在一夜之后恢复常态。而有些鸽子虽然没有生病,却总是显得疲弱萎靡。还有一些鸽子是介于二者之间,这就是健康程度的差别。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能够频繁出赛并取得好成绩的正是鸽舍里体质最好、健康程度最佳的鸽子。日本的赛制要求鸽子在短暂的赛季中连续上路,最终飞到一千公里以上的距离。这就需要选手鸽具备快速恢复的能力,尤其是以“自然制”管理应赛的鸽舍,对鸽子健康程度的要求更高。我们甚至可以夸张地说,除了最具活力、生机勃勃的幼鸽之外,其他鸽子都应当淘汰。
安德森博士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一经训放就疲惫不堪的幼鸽应当淘汰,留下来也只会成为鸽群中的累赘。有些鸽子表面看来并无异常,但出舍以后总是呆在屋顶上不愿飞行,对这样的幼鸽进行训练是毫无意义的。荷兰养鸽家亨利·雷是我的老朋友,有一年他的鸽舍里繁育了一批出色的幼鸽,在顺利开家之后,他把鸽子交给新来的鸽舍管理员,自己就到法国旅游去了。亨利·雷旅游归来时鸽舍中情景令他大吃一惊——那批幼鸽只剩下了一半左右!原来在此期间管理员把幼鸽舍的食槽撤掉三天,只提供饮水,使鸽子全都饿得有气无力苦不堪言。然后他把幼鸽中不能飞回栖架的全部杀掉,只留下依然呆在栖架上的。如此残酷的淘汰让亨利·雷痛惜不已,但不久之后他便发现剩下的的幼鸽很少游棚,而且最终形成了他鸽舍中最精锐的选手鸽队。”安德森博士的这番记述值得我们仔细研读,因为这看似简单、残酷的淘汰方法,为我们揭示了如何使幼鸽成长为冠军的真谛。体力消耗最少并不意味着健康,真正的健康是体内拥有不同寻常的能量。幼鸽飞不上栖架是体力问题,也是意志问题,而意志与体力是同等重要的。当我们的鸽舍里只剩下健康强悍的鸽子时,家飞的时间和速度都会与以往截然不同,而且少而精的选手鸽队更易于训练和管理。
生长良好的幼鸽
对健康程度进行鉴别时,第一要注意观察幼鸽的表现。理想的幼鸽应当是体力充沛、动作敏捷、食欲旺盛,家飞时能够率先出舍一飞冲天。第二要观察鸽子的眼睛和羽毛的光泽。眼睛必须清澈明亮,羽毛应当富含脂肪且色泽浓重。第三是粪便的形态,健康幼鸽的粪便应当干爽得能用手拿起来。第四是口腔内的颜色,橙色或鲜红色是健康的表现,颜色苍白则说明鸽子可能贫血。第五是脚爪的温度,脚爪冰凉是不好的现象。鸽子的鼻包应当白如薄粉。第六是肌肉的结实程度,排除了血统及羽毛疏密等因素之后,我们应当选择肌肉更为结实的鸽子。第七是换羽的速度,迟迟不能完成换羽的幼鸽有可能存在不健康的因素。
幼鸽的性能验证
前面谈到了怎样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淘汰幼鸽,但仅靠这些方法还是无法了解鸽子的定向能力,所以还必须通过放飞对每一只幼鸽的实际性能进行验证。在放飞中可能会丢失部分幼鸽,但是如果不放飞,我们就得用宝贵的时间、空间和饲料来饲养许多平庸鸽。我们应当不断提醒自己,拥有十只性能均一般的鸽子,不如拥有一只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因为只有后者才能够傲视群雄,在冲向终点时把成百上千的对手甩在身后。当费尽心血培育的幼鸽损失在放飞路上时,与其惋惜不如反省,然后以加倍的努力去培育性能更卓越的赛鸽。在放飞验证中,有些鸽友担心幼鸽的智力尚未发育完全,还不具备足够的方向判定能力。
过去我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放飞到到两、三百公里之后就把自认为最好的幼鸽留下,只让那些没有把握的鸽子飞到更远的距离。后来我发现,这种有保留的验证达不到目的,那些半途留下的鸽子后来还是在实战中大量丢失。后来我采用的方法是在俱乐部的训放开始前进行单羽放飞,这样做可以排除鸽子跟随大群归巢的因素,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每一只幼鸽的定向能力。当然,过早参加严酷的放飞会给幼鸽成长带来不利,我们都知道,早期飞得太苦的幼鸽往往在成年后表现平庸。因此,在进行验证时还必须把握好放飞的强度,同时考虑到幼鸽的日龄、性别、血统以及天气、地形等因素,只要能达到验证的目的,应当尽可能减少放飞的次数和距离。
——本文摘自《作出与竞翔》 作者:日本 并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