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正文

线虫的预防与治疗

2012-11-26 15:31:01 福州鑫翎鸽业

1、主要危害     (1)大多数线虫都是在病鸽体内吸食寄生部位的血液。从图2可以看到,线虫的消化道里充满了病鸽的血液。其结果造成病鸽每天都在失血,久而久之就是营养不良。对于赛鸽来说,比赛是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血液要将肌肉运动所需要的氧和葡萄糖等物质运送到肌肉,又要将肌肉运动代谢出来的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运输到肝脏、肺脏等器官,直接或者经过代谢后排出体外。血液量的不足,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还会刺激病鸽体内的造血以及相关系统开始动用体内储备的营养物质制造新的红细胞、白细胞、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体内寄生少量的线虫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仅仅表现在饲料消耗上升、竞技状态下降等,也不容易被饲养者发现。随着虫体的增加,失血量的上升,症状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加重。    (2)线虫对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多数线虫在幼虫阶段都有移行过程,所谓的移行过程就是幼虫钻入消化道的黏膜,向自己特有的寄生部位移动。幼虫侵入时破坏胃肠黏膜的正常组织结构,开始时造成黏膜出血,随后被损坏的黏膜开始感染发炎。另外,成虫寄生时也将口唇插入黏膜,吸食黏膜下血管里的血液。对于病鸽机体来说,寄生虫的口唇是异物,使得破损部位长期受到刺激,处于慢性炎症中。    (3)继发感染。在临床诊断中经常见到线虫和其它疾病同时感染的现象。正常的胃肠黏膜有一层很薄的保护膜,能阻止有害细菌接触到黏膜造成感染。线虫的口唇能够轻而易举地穿过这层保护膜,直接把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带到黏膜的组织中,甚至直接带到血液里,造成严重的感染。   (4)大量的线虫在肠道里寄生,纠结缠绕在一起,阻塞肠道、胆道等腔体,影响其正常的通畅,严重的可使其梗阻。笔者曾经在一只肠梗阻的病鸽的小肠中取出44条蛔虫。   (5)线虫一旦感染病鸽,就会在病鸽体内迅速生长,并且大量繁殖。线虫的卵巢能够孕育大量的虫卵(图3)。虫卵被排出体外后,就可以感染同一鸽棚里的任何一只赛鸽,特别是那些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幼鸽和体质较弱的成年鸽。 2、线虫感染的主要症状   (1)营养不良,特别是感染线虫病的幼鸽经常表现为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僵鸽,从而丧失比赛和繁殖的价值。成年的病鸽通常症状较轻,经常表现的症状是贫血和器官的功能减退,严重时换羽和繁殖都停止。   (2)精神不好,羽毛没有光泽、零乱,经常闭目呆立在角落,行动和对刺激的反应都比较迟钝,食欲不好,水便,有时候还带有血便。   (3)如果对死亡后的病鸽进行尸体解剖,就会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少数出现在呼吸系统、体腔等部位。病变部位出现黏膜发炎、出血,出血点周围经常形成小溃疡或增生的小结节。经常有虫体的头部还钻在黏膜里,身体还游离在黏膜表面。   3、诊断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检查病鸽的粪便,如果发现虫卵就可以确诊。血液检查和尸体解剖也有一定的辅助意义,至于病例2所提到的体腔内线虫感染,在实际诊断中很少发现,要想确诊必须借助复杂的技术手段。   4、治疗方法   驱除线虫经常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多种。值得注意的是病例2所提到的腹腔线虫,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因为虫体不在肠道里,即使虫体死亡后也无法排出体外。虫体分解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刺激组织发炎,有的虫体碎块还可能随着血液流到其它部位形成血栓。基于上述原因,又因为该鸽(病例2)价值不菲,只好通过手术取出。   5、预防措施   (1)要搞好鸽棚的卫生,鸽棚的地面尽量采用铁网将赛鸽和粪便隔离开,避免病从口入。   (2)严禁麻雀、天落鸟将虫卵带入鸽棚,新引进的赛鸽应该驱虫后再混群。出现病鸽及时隔离、治疗。   (3)每年进行3次粪便虫卵检查,特别是春季的一次最为重要。笔者认为:不确定是线虫感染就不必使用药物,因为即便是少量地使用药物,也会对赛鸽的肝肾功能产生副作用,这对赛鸽状态的调整和保持是不利的。所以,我坚持先检查,后治疗的原则.

评论

相关信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