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正文

科学的引种方式

2007-06-27 12:09:27 湘北医院鸽舍

        作育赛鸽不容易,淘汰赛鸽就更困难了。每年春季配种时,鸽友常为一大堆的血统而迷惑,面对一大堆的种鸽而不知从何入手,这可能是大多数鸽友的通病,鸽棚内的主力日日换,月月新,一年来充满了十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的品系,后代鸽子的外型差异很大,赛鸽的整体无法提上来,品系优势无法发挥,竞翔成绩当然无法稳定了。引种,永远是广大鸽友难解之话题,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大众鸽迷生活中的引种问题呢?把握引种的根本我以为要在“精”字上做文章,下功夫。飞出来的作种才更好?名家舍内的种鸽一定都是精华?只有纯外血才能飞得快?诸如此类的话题不知争论了多少年,我以为不迷信,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首先得看看他们自身有无值得标榜的赛绩,有无令人称道的口碑、人品,二者缺一不可;其次,自己得先武装一下自身的感性认识,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还谈何实践?多看书,多积累,再者,还得想方设法揪准一切机会去多看、多问、多听、多摸,多记,时间长了自然会有自己的感知、收获,自己的方法和见解,什么样的身形能飞,什么样的骨架为好,什么样的条羽为先,什么样的品系更适合自己的区域放飞等等。这该叫日积月累吧,很难却很适用。知识经济年代,在给自己建立引种框架之前,理当三思而后行,再看现在的鸽界鸽刊广告,可谓满天飞舞,鱼目混珠,看了还要多留心留意,看得多了也会有共识。引种需因人而异,还需量力而行,买不起高级种鸽就去买它们的子代,买不起子代就买三代,要知道血统的遗传是延续的,它不会终止,也不会陡然失去,只要是好东西,就不要犹豫,现时较为流行的引种方式值得借鉴:引入一批实战型“幼鸽”,待长大成鸽后再查看个体,从中再选出自己的心爱,相比较而言,这样的举措反而会出现极为优秀的个体,且经济实惠,也避免了“好的给他人,最好的留给自己”之虑。成功或许只在“坚持一下”的一刹那间,鸽事有时就这么简单。引育是鸽友必上的一课,但引多少才成功,育多少才适当呢?这又是一个大难题。我以为盲目引进,与积极引进是不同的,前者是种鸽太多,太杂这样是飞不出成绩的,只有科学的,阶段性的,持续的引进,每年有引进的鸽子也要有淘汰的种鸽,只有淘汰好的使用最好的,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有计划地引育种鸽才是成功之路,总的说来引进种鸽永远都是难解之话题,愿与天下鸽友共勉之

评论

相关信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