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正文

漫漫育种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7-11-24 10:17:09 宋氏鸽舍

    多数鸽友都有过这样的比赛经历:要么参赛的鸽子拖拖拉拉都回来了,却没有一只能够拿奖;要么参赛的鸽子有一、两羽快速归巢,其他鸽子却几乎全军覆没。今年秋赛市会的第一场500公里比赛让我体会到了后者的滋味。集鸽当天,我挑选了11羽当年的幼鸽送上征途。     比赛当日,我市周围大雾,下午3:10分,我的一羽砂眼灰雄鸽快速归巢,报进2115羽的七名,其他10羽鸽子当天未归。当天晚上我和徒弟在网上聊天时我问他:“假如我只回来这一只七名,其他十羽鸽子都回不来了,你说我这场比赛是成功呢还是失败呢?”他不假思索的说:“那应该算失败了”。我却告诉他:“假如那十羽鸽子都回不来,说明那十羽鸽子都是孬鸽子,趁机淘汰掉,今后还能省不少粮食钱呢。”     事后证明那十羽鸽子果然全部丢失,但我认为我是成功的,因为这羽七名是经过了残酷的比赛汰选下来的精品(是役参赛鸽友均损失惨重),或许它的父母就是黄金配对。一周后的第二场500公里比赛印证了我的判断:这羽灰雄鸽在多云的天气中再次于下午3:00在我棚里率先归巢,报进徐矿鸽会的47名,可见真金不怕火炼。         两次比赛后我损失了15羽鸽子,于是我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鸽子的快与稳,到底孰先孰后呢?当然了,既快又稳的鸽子是每个鸽友都梦寐以求的,也是我们赛鸽育种的最终目标。         我认为培育又稳又快的鸽系有两条路可走:一、先求稳再求快;二、先求快再求稳。这里所指的快与稳是指每个鸽友饲养赛鸽的整群的水平而不是单指某个鸽友的某一羽或某几羽赛鸽的水平。     这里还要阐明一个观点:快与稳都是在建立在归巢的基础上的,脱离了这个基础再快再稳的鸽子对于比赛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除非科技发达了,在鸽子身上安装定位装置,通过卫星监控来算出鸽子飞行的实际分速并以此来一较高低。         赛鸽运动比赛的是谁的鸽子飞得快,而不是比赛谁的鸽子回来的多,所以我认为“快”是赛鸽运动的精髓,也是赛鸽本身的价值所在。         现实中有很多鸽友忙忙碌碌养鸽好多年,却没有获得过一次理想的成绩,家里的爱将个个身经百战,红印加身,却没有一个能在比赛中挂印封帅,独占鳌头,充其量只能是一群喽啰兵。这些鸽友每次比赛都成了义务捐献者,鸽子回来了一大堆,还得继续养它们,后面的比赛继续参加,下次的比赛成绩可想而知。这样养鸽是不行的,增加饲养成本和参赛成本不说,时间长了有的鸽友就会觉得赛鸽没有意义而退出这项运动。给这部分鸽友提点建议:你们已经具备了“稳”的要素,要对今后的比赛方向准确定位。     假如你喜欢超远程比赛,可以继续饲养这些鸽子,1000公里以下的比赛就不用参加了,否则只能是继续赞助比赛,增加自己的负担;假如你喜欢中短距离的比赛,那就去引进中距离的快速鸽。将自己棚里的快速鸽留下,其他的全部淘汰,用自家的快速鸽配引进的中距离快速鸽。引进鸽子时要注意以引进本地鸽子为主;引进人品正的鸽友的鸽子;引进在当地经常获奖的鸽子血统;引进在恶劣比赛中的快速鸽(快中有稳)。         现实中还有很多鸽友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鸽子,一到比赛就掉的差不多了,但是就那回来的几只鸽子却能够拿奖。他们所具备的是“快”的要素,是不稳定的,对于哪羽鸽子能快速归巢,也没有把握。他们也要引进鸽子,但引进的不是上面所说的鸽友的鸽子,而是每次比赛都能抢进名次但进不了前位的鸽友的鸽子(稳中有快)。         比赛的冠军只有一个,而归巢的没有名次的鸽子却一大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敬的鸽友们,你是选择冠军呢?还是选择那些碌碌无为的归巢鸽呢?

评论

李中原  11-27 15:23:51

朋友很高兴你拥有这么好的鸽子,看了您的文章我发表一下个人意见,不过我觉得你的存棚率不够,每次训放都丢鸽子不是好现象,你应该整体的来看待你的鸽子,只有少数得奖是不够的,应该讲究归巢密度,综合来看你的整个群体还不算完美,祝您好运

相关信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