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郊城关花园的一栋房子的楼顶上,扎西尼玛正在安装鸽笼。扎西尼玛在社区工作,养鸽子也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也养了20多年的信鸽了。鸽笼是专门从广州定制过来的,看着刚给鸽子们安装好的家,扎西尼玛就像给新媳妇购置了一个新家般高兴。
扎西尼玛的鸽子也给他拿了不少的奖项,鸽子是他的宝贝。
扎西尼玛打开鸽笼,鸽子们“哗啦啦”地飞了出去,鸽子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扎西尼玛就那样一直仰望着天空,感觉他们的故事和秘密似乎都藏在了天空中。
在拉萨,有这么一群养鸽人,因为爱鸽子而养鸽子,而养鸽子已经成为了他们用来陶冶生活、发扬体育精神的一种方式。因为鸽子,他们的性格、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训练有素的信鸽,不管飞得再高再远,终归要归巢。养鸽子的男人,最终也会成为爱归巢的男人,因为信鸽需要每日定时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喂食。
鸽子是他们的“宝贝”
30年 难以“鸽”舍的情感 在拉萨市公交公司工作的土登旺久还有另一个身份——自治区信鸽协会副主席。
十一二岁的时候,土登旺久家的小区里就有八九户养鸽子的。每天,看着自由自在飞翔在蓝天白云间的精灵,土登旺久特别开心,从那时起,脑海里就萌生出养鸽子的念头,于是就用自己攒的压岁钱买了一对鸽子。也是从那时起,土登旺久与这些飞翔的精灵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无法“鸽”舍的情感一续就是30年。
在土登旺久家的客厅一侧的柜子上,摆满了各种奖杯和获奖证书,这些都是他的鸽子们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的成绩。
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直接上二楼去看鸽子。土登旺久不断学习养鸽技巧、喂食换水、挥旗驯鸽……这些,就是土登旺久工作之余最重要的生活。
小区偶遇“不速之客”
文/图 记者 郭祚彬
15日,本报接到市民习先生打来的热线称,其在小区院内捡到一只鸽子,鸽子的脚上有脚环和编号,他感觉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鸽子,应该是谁养的信鸽。本来想直接放走,但又害怕被别人捉住吃掉,希望通过本报能帮这只鸽子找到主人。在通过本报记者联系自治区信鸽协会的副主席土登旺久后,最终帮信鸽找到了主人。
据习先生讲,14日晚,他正在小区院内散步,不远处一只鸽子在扑腾着翅膀,习先生毫不费劲便将鸽子捉住。“当时以为鸽子受伤了,后来一看,没有受伤,可能是累了,飞不动了。”
小区内没有住户养鸽子,习先生想可能是别的地方飞来的。鸽子的脚上有脚环和编号,习先生想到自己捡到的可能不是一只普通的鸽子,于是习先生拨打了110,110建议习先生将鸽子送到警务站。由于天黑了,习先生便准备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再将鸽子送去附近的警务站。于是,习先生将这位“不速之客”带回了家,找了一个纸箱装起来,并在纸箱里放了水和大米。
朋友圈找到了信鸽主人
晚上,习先生忽然想到通过媒体找寻信鸽的主人,于是拨打本报热线。
了解了情况后,记者联系上了自治区信鸽协会的副主席土登旺久。得知情况后,土登旺久联系上了习先生,并商定第二天上午去扎细社区的习先生家。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和土登旺久一块来到习先生家中。习先生从纸箱里捉出鸽子,我们看到鸽子全身羽毛为灰白色,背部为绛红色,脖颈处的羽毛呈孔雀绿。鸽子的脚上有个脚环和CHN2012-22-172633的编号。
经土登旺久辨认,这只鸽子应该属于赛鸽,脚环上的编号是成都的。土登旺久介绍说,信鸽的脚环上都会有编号,也就是它们的身份证明,每个地区的编号不一样。信鸽脚环上的“CHN”和“2012”字样,分别代表鸽子的国籍和出生年,而这只22编号的信鸽,是四川的编码。
“估计是我们这边养信鸽的从内地引进的鸽子,自个跑出来迷路了。”土登旺久说,西藏自治区信鸽协会有微信群,群里都是协会的会员,看能不能通过微信朋友圈找到信鸽主人。于是,他在鸽友微信圈发了一条信息。不一会,群里的普布次仁回信说鸽子可能是他家的。土登旺久向普布次仁核实了信鸽眼睛、羽色等基本信息后,情况完全吻合。十多分钟后,普布次仁驱车便来到了习先生家,一见鸽子便说,这只鸽子正是他家丢失的。
新家不习惯 8只鸽子飞了6只
据普布次仁讲,他特别喜欢养鸽子,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养了30多年了。半个月前,他陪儿子去成都看病的时候,在成都买了8只信鸽,刚空运到拉萨一个礼拜左右,鸽子一直养在小儿子家里。几天前,保姆给鸽子喂食,忘记关门,其中的6只鸽子趁机飞了出去。
千万里也要飞回家,这是信鸽的特性。普布次仁的信鸽从外地刚引进来,新家肯定不习惯,容易跑,几千里之外的家回不去,所以就迷路了。
“我当时想到都飞走了,找回的可能性也不大,也就没有找了,结果没想到,居然有习先生这样热心人帮迷路信鸽找到家。”热心的习先生令普布次仁万分感动,他为习先生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示谢意。
有国籍有年份 这只鸽子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