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眼的奥秘
2008-10-03 14:12:14
冠展鸽舍
据说,鸽子的眼睛与鹰的眼睛一样敏锐,鸽眼几乎与它的大脑一般大,这是经过几千万年的缓慢演变而形成的。鸽子具有一双远视的眼睛,这是因为它在看地面上的物体时,往往要从高空往下俯视,这就需要它具有更大的焦点和准确的眼力。鸽子是谷食性动物,吃谷粒、豆粒、玉米这些很小的食物,如果我们从百米高空不借助任何工具,像鸽子一样用肉眼去发现地上的谷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是鸽子却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凭借的就是它那双敏锐的眼睛。
鸽子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的上方,鸽子的头部形状向嘴喙收缩,这样更方便于它观察前方。每个眼睛都能独立地接受它们各自看到的图像,我们称此为单眼视力。在往前方看的时候,鸽子的双眼也可以同时注意同一画面,我们称此为双眼视力。人类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一个面上,所以只能看到一个方向,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单眼视力,除非头向两边转,不然就无法看到两旁的物体。
鸽子的眼睛与人类的眼睛大不相同:人眼在地平线上的视线作用是在有限的距离内,曲线要比直线视野大,因为地平线的两边被我们的视野截掉了,但是鸽子用它的单眼视力可以把地平线看成一整个圆周;另外人眼短视把地平线看成直线,而鸽子看到的地平线都成曲线,因此鸽子在飞行中时时修正着呈圆弧型的地平线的中心位置。
人类视线的最大地平范围从海平面上看大约为五公里,可是鸽子在飞行时这个视野却能够扩展到相当大的程度。人类一般用不着担心五公里以外发生的事情,但是鸽子却必须清楚地看到远处的物体,鸽子视线的最大地平范围从海平面上看大约为一百二十五公里。它用敏锐的视力来观察遥远的距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长焦点,所以说鸽子的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无不体现在妙不可言的眼睛里。
把一只鸽眼横切时,外表面是眼角膜(玻璃体),它是一层透明的覆盖物,盖住了彩虹(面砂)以及水晶体(瞳孔)和底砂。水晶体在鸽眼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形状的水晶体最为理想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水晶体为椭圆形,其位置方向以朝嘴喙前下方为好。相反,如果水晶体通过光线反射呈正圆形则不太理想了;同时,水晶体不宜过大或者过小。
鸽眼摄取画面的作用与照相机的作用相似,从显像反射出来的光线经水晶体进入眼睛后面的网膜,网膜由很多纤维状和杆状的视细胞组成,与各个神经有关,这些神经属于光神经,直接与脑部相连。把水晶体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相比较,先把镜子解开“像”加以处理,然后由视网膜接受,把焦点放在像上,这时成像必须在画面进入网膜之前调节清楚。反射出来的像,必须加以控制,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依靠光敏感细胞而定,这与照相机镜片相类似,就是“停住”空隙,防止光线进入照相机。
鸽眼水晶体有如下三个作用:其一是控制像反射向眼睛的光线,再让像经大脑做出相应处理;其二是将眼睛实用范围内的远距离图像变成清楚的画面,这个作用完全由水晶体来完成;其三是水晶体通过收缩与扩张使焦点放在物体上摄取清晰图像,同时使视网膜的视细胞散出极微小的电流,电流作用下鸽眼中的底砂和面砂发生摩擦(底砂为阴极,面砂为阳极)产生电波与光波,这种“波”的产生使鸽子具备了千里归巢的能力,通常认为这种“波”越长越好,反之则差。
水晶体的三大作用是每位养鸽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同时还需了解水晶体在光线反射下产生的收缩与扩张,速度不应过快或者过慢,过快容易导致辨别方向的盲目性,过慢则容易造成辨别方向的迟钝,也就是灵敏度低。大家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水晶体是由多种色素组成的,那么究竟哪种颜色的水晶体好呢?其实水晶体的好坏并不应该以颜色来区分,而应该以它的密度和厚度来鉴别,看上去厚而深、像无底洞一样的水晶体实为上品。
鸽子在飞行中水晶体的颜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光的颜色与它相同,那么其辨别方向的能力就强,灵敏度就高,否则就相反。当然就本身来讲光的颜色是不变的,但当它受到各种气候与外界条件的影响时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因此鸽眼的水晶体颜色与飞翔中的光线颜色是有关系的。
一般来讲水晶体内有“内线扣”的就是鸽中极品,“内线扣”有很多种类型和结构,我们可以从它的形态、色泽、轮廓、波纹、宽度、厚度以及生长位置上进行鉴别。“内线扣”的生长随着鸽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一至六个月的幼鸽属于生长发育期,这段时期不容易观察到;六至十二个月属于生长成熟期,这段时期就容易观察到;一年至两年属于完全成熟期,这段时间观察的就很清楚了。观察“内线扣”时必须借助十倍以上的放大镜,只凭借肉眼是看不清楚的。水晶体内有“内线扣”的信鸽数量不多,具有特殊“内线扣”的信鸽就更少了,具有“内线扣”的信鸽可以作为赛鸽,当然如果用作种鸽就更为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