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正文

育种是个人行为——育种话题之二

2011-02-19 16:58:06 先锋鸽舍

育种是个人行为 ——育种话题之二 张坚利     上次说到国人对洋品种的泛承认,对本土品种的不承认问题。这实则是国人劣根性在赛鸽领域中的反映,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省的。     这次从官方层面开谈,说说育种行为的定性问题。     育种是一种什么行为?是民族行为,国家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我非常明确地认为,育种不折不扣地是一种个人行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官方的态度使我对此产生疑问。     不是吗?假如育种是个人行为,那就是纯个人意志体现,至于品种的好坏,品种的名称,纯是个人喜好,与他人何干?     如果你品种好,得到广大鸽人认可,便可发扬光大;如果你品种不行,则渐行渐远,自生自灭(指在赛鸽大环境中,小环境中鸽主照旧自得其乐)。如此简单。这也是百多年来洋人鸽坛上一直存在的现象。     而在国内,情况则完全不同。     你想育种,谈何容易?品种是你想育就育出来的吗?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门面。育不好让洋人说三道四不丢民族,国家的人吗?     因此,这个关国家得来把。具体讲,就是中鸽协把关。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谁能说育种行为不是民族行为,国家行为呢?     就其本质来说,赛鸽运动是民间运动。因而组织机构也应是民间的,如我国各地在上世纪90年代初相继出现的赛鸽俱乐部等。     这是符合赛鸽运动自身规律的。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万物皆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人们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要吃苦头。     而我国的信鸽协会被纳入官门之下,则又是一大中国特色。这实则是一种计划经济行为模式在鸽界的组织表现。这种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大呼隆,瞎指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落后时代,亟需改变。     组织体制如此,无品种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民间形成的品种,必须得到官方承认才可。而官方又迟迟不肯任命或说不知如何任命。于是就造成这样一个上下八十年,延绵千万里,十三亿大国,三十万鸽人,竟无一品种(按中鸽协章程论)的中国鸽坛之怪现象。     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上不在下,但官方声音并非如此。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鸽协成立以来,无论从杂志上抑或是会议上,反反复复提出育种问题。认为没有品种的原因是广大鸽友重竞翔轻科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重比赛,轻育种。     从当时这种提法就可看出,官方将育种行为看成国家行为。既然如此,它就很神秘,非一般人能为。因此提法上也不直接说育种,而用科研代替。     实则育种一点也不神秘,反而十分简单。     不是吗?当初是詹森想育种还是李梅龄想育种?他们的初衷仅是怎样让自己的鸽子飞得更快更远。几年下来一不小心成了品种。如果说李梅龄博士懂遗传学,而詹森则实实在在是个没上过学的农民。     按照遗传学说道,一个物种达到一定群势,外貌趋于一致,内里有相同性状,能与其他物种相区分,即为品种。     而作为赛鸽来说,如果不固用某代种鸽,任其繁殖,几年十几年就可自成一个品种。扬阿腾从引鸽到清棚不过10年,而李梅龄种大名叫响时仅仅育种三年。     尽管时下的赛制使大多数鸽人心浮气燥,年年换种年年无种。但固守一支潜心养鸽一不小心育成品种的也大有人在。这些品种怎样现世?按现在规定,恐永无出头之日。一方面大喊无品种,一方面有品种又不承认,这种咄咄怪事何时了?     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认识上解决问题,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还原育种的个人行为本色,才能出现万紫千红的景象。否则,中国赛鸽将永无品种,中国将永远是洋人的最高买府,中国飞向世界将永远是一句空话(下篇预告:实例育种)。  

评论

相关信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