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2006-06-23 17:14:50
黑点鸽舍
常见赛鸽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是信鸽比赛期间最常遇到的问题。轻者赛绩平平,重者损兵折将,犹如农夫辛劳一年,颗粒无收。更可怕的是鸽主把失败归罪于那些可怜的种鸽,一气之下来个“大换血”,一时间鸽舍内血海腥风,生灵涂炭。然而,年复一年,这种恶性循环一直在许多鸽舍里周而复始地运转。在讨论疾病防治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赛鸽相关的生理知识。赛鸽的呼吸系统由口、鼻、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几个部分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鸽体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氧气在机体内的能量代谢(注:本文主要讨论葡萄糖,ATP三磷酸腺苷,脂肪酸等将另文探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葡萄糖(GLUCOSE)在有氧环境中“燃烧”,供给鸽体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在无氧或低氧的情况下,“燃烧”不能完全,能量供给率减低,乳酸的生成量增加。也许大家都有野外烧烤的经历吧?(如果没有的话,找个周未烧它一次。)当氧气充足时,火旺烟少,氧气不足时,火暗烟多。这里的“烟”非常形象地类似于机体内的“乳酸”。乳酸是一种强酸,它在体内积聚过多会使体内酸碱度的稳定受到破坏,从而使机体运动能力降低。特别是I型肌肉(亦称红肌肉)对乳酸的耐受力十分有限。II型肌肉(亦称白肌肉)对乳酸的耐受力明显强于I型肌肉。除遗传因素外,训练能使I型肌肉转换(CONVERT)成II型肌肉。这是本文的题外话,以后将另文讨论。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是一个机械性的过程。呼吸的频率和呼吸道的畅通是保障氧气供给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呼吸的频率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调节,因神经系统疾病而引起的呼吸系统障碍,在赛鸽中并不常见。所以,我们有理由把的工作重点放在保持呼吸道畅通这一关键问题上。什么原因能引起呼吸道畅通受阻呢?除了物理性的增生质(如肿瘤、鸽痘等)阻塞外,最常见的就是因感染而引起的粘性分泌物(MUCOID DISCHARGE)。引起赛鸽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体(Pathogens)有:依原体(Chlamydia),支原体( Mycoplasma),寄生虫(Parasites),细菌( bacteria),霉菌( fungi),病毒( viruses) 和空气污染微粒(Air mites)。本文将对上述病原体从发病机理,症状,治疗,预防几个方面一一加以论述。一 、 依原体(CHLAMYDIA)依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它有许多不同的血清型(SERUM TYPES)。不同型的依原体有其不同的致病能力。依原体普遍存在于鸽舍里,但赛鸽对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比赛期间,由于赛鸽的紧张和疲劳,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依原体趁虚而入,导致赛鸽发病。值得一提的是,新引进的鸽子,有可能携入不同型的依原体,也可引起疾病发生。依原体也可以导致人发病,最常见的是生殖系统的炎症,男性不孕症中,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系依原体感染。依原体本身的致病能力十分有限,由于感染的部位受损充血,很容易引起其他病原体继发性感染。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眼睛。眼皮肿涨,结膜充血,流泪水。依原体通过鼻泪管很快感染鼻腔、咽喉部位。打喷嚏,流鼻涕,有呼吸燥音。赛鸽乏力,不爱飞,体毛蓬松。事实上,不通过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很难与支原体感染相鉴别。依原体引起中、下呼吸道(肺、气囊)感染比较少见,而且症状相对支原体感染为轻。预防与治疗保持鸽舍通风、干净,减少粉尘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趣的现象告诉我们,赛鸽往往只感染一只眼睛,而且是赛鸽站立于栖架上时,朝外面的一边受感染。减少赛鸽的紧张度(训练适度),保持充足的营养,也是预防依原体感染不可忽视的环节。治疗以强力霉素(DOXYCYCLINE)为首选药物。剂量:10-25MG/鸽/天。水溶性极强,可以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300MG/1000毫升水,疗程五天。尽早发现,尽早隔离,尽早治疗。比赛前一个月,做一次为期五天的强力霉素治疗,比赛中期,做一次为期三天的治疗。二、支原体 (MYCOPLASMA)注:台湾译成微浆菌支原体与依原体十分相似,也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自身细胞壁不完善的微生物。支原体也普遍存在于鸽舍和鸽群中。德国一位鸽医做过普查,百分之九十的鸽舍能检出支原体存在,而没检出的鸽舍都于检查前进行过药物治疗。支原体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D-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的病原体之一。我常对鸽友说,你不治疗支原体,还不如不要参加比赛。支原体除了能引起与依原体相同症状的眼、鼻、咽、喉疾病外,还能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气囊炎。支原体的抗原性很弱,赛鸽几乎不产生抗体,故能重复感染。临床症状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与依原体十分相似。病情一般较重,患肺炎和气囊炎的鸽子几乎不能飞,或飞行十分吃力。饮水量增加,稍加运动即张口呼吸。夜深人静时,走近鸽舍能听见“哨音呼吸”。实验室诊断是唯一能确诊的方法。预防与治疗与依原体完全相同。三、寄生虫(PARASITES)最常见引呼吸系统疾病的寄生虫是毛滴虫(TRICHOMONAS,CANKER)。毛滴虫属原虫类单细胞微生物,有水和葡萄糖存在,它就可以生长。应该说几乎所有的鸽子都感染过毛滴虫,但鸽子体内并不能产生免疫抵抗力。轻、中度的感染几乎没有临床症状。毛滴虫感染鼻、咽、喉后,一般不通过气管感染肺部,可能是因为肺部的湿度不利于其生长。毛滴虫顺食道感染素囊,在那里大量繁殖,偶有穿过囊壁溃疡面感染内脏(主要为肝脏)的病例发生。毛滴虫感染造成大量粘性分泌物产生,偶有病鸽出现黄色奶酪样增生质,机械性堵塞呼吸管道。赛鸽感染毛滴虫后,鸽体抵抗力下降,加上粘膜表层受损,很容易发生继发性(其他病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轻、中度感染几乎没有症状。细仔观察可以发现口腔液粘度增加,有粘丝。赛鸽常莫名其妙地张张口。眼睛周围有小气泡(鼻泪管不通畅所致)。最好的确诊方法是作显微镜检查。任何显微镜(包括玩具显微镜)都可以看到虫体。预防与治疗保持鸽舍通风、干净,减少粉尘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饮水水源是交叉传染的主要传染源。勤换水,盛水容器应该每天清洗。甲硝唑(Metronidazole)是我唯一选用治毛滴虫的药。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剂量:25-50MG/鸽/天,疗程三到五天。非水溶性药物,不适合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替硝唑(Tinidazole)、噢硝唑(Ornidazole)为两种较新的抗滴虫药,价钱较前者高许多,剂量和用法相同。 四、细菌(BACTERIA)赛鸽的呼吸道不属于无菌环境(STERILE SITE),通常有一些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球菌存在。我们称它们为正常菌丛(NORMAL FLORA)。正常菌丛的存在与平衡,是保障赛鸽不受病原菌侵害的天然基础。正常菌丛可因酸碱环境改变、滥用抗生素等原因而遭破坏。呼吸系统的致病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防止粪口感染是预防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关键。临床症状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无群体发病趋式,粘性分泌物增加,呼吸燥音明显。常有素囊感染,口腔有异味。细菌培养可确诊,并能筛选出最佳抗生素进行治疗。预防与治疗保持鸽舍干净,防止粪口传染。推荐下列几种抗生素供大家参考:一 头孢氨苄 (Cephalexin)头孢氨苄又称先锋霉素IV,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抗生素。它在我很多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中表现出了超强的和广谱的抗菌性。我的顾客很难读准这个不是英文的英文,但他们都会问我要这个“红色的药”(因为药装在一种红色的胶囊里)。剂量:30-50MG/鸽/天,疗程三到五天。作用: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非水溶性药物,不适合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如需要做群体治疗,可将饲料先用少许食油混合,再将合适的剂量(如十只鸽子,加入500MG克)之药物与饲料混均匀供鸽食用。二 阿莫西林(Amoxicillin)阿莫西林是我原来最喜欢的一种抗生素之一,现在发现它远不如头孢氨苄的作用强了。当然,在很多个案中,它仍是一种抗菌性强的药物。剂量:30-50MG/鸽/天,疗程三到五天。作用: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非水溶性药物,不适合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如需要做群体治疗,可将饲料先用少许食油混合,再将合适的剂量(如十只鸽子,加入500MG克)之药物与饲料混均匀供鸽食用。三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去年我回大陆,惊奇地发现在药店里可以买到环丙沙星。这个药是一种很新的高效广谱抗生素,一般来说,一种新药的发明要由发明者独占市场五到七年后,才允许别的厂家生产该药。而大陆的药厂己勇敢地把这种药推出了市场,造福人民。一颗500毫克的环丙沙星,在美国要卖五美元哩!我把环丙沙星比做“宰牛刀”,把一般的细菌感染比作“鸡”。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会动用这把“宰牛刀”的。但很明显,在我所做的药物敏感试验中,绝大多数的细菌对这种药物敏感。恩诺沙星(Baytril)是一种与环丙沙星相同的药物,恩诺沙星为兽用药型。剂量:5-8MG/鸽/天,疗程三到五天。作用: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非完全水溶性药物,不适合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如需要做群体治疗,可将饲料先用少许食油混合,再将合适的剂量(如十只鸽子,加入80MG克)之药物与饲料混均匀供鸽食用。四 氧氟沙星(OFLOXACIN)该药与环丙沙星类似,用量和用法参照环丙沙星。 五 强力霉素 (DOXYCYCLINE)强力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是一种很好的广谱抗菌素。它是我唯一选则的四环素(TETRACYCLINE)家族中的一种药。强力霉素除了对敏感菌株有高效外,还对支原体(MYCOPLASMA)、立克次体(RICKETTS)、依原体(CHLAMYDIA)等病原体都有良好的疗效。本人亦发现,强力霉素对六角虫(HEXAMITA)有明显疗效。剂量:10-25MG/鸽/天。水溶性极强,可以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300MG/1000毫升水,疗程五天。六 甲砜霉素 (NEOMYCIN)甲砜霉素(新霉素)是一种必备药,对许多细菌性肠道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霍乱)疗效显著。对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明显治疗效果。剂量:20-30MG/鸽/天。水溶性强,水溶性强,可以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600MG/1000毫升水,疗程五天。七 林可霉素 (LINCOMYCIN)林可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同一类族。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GRAM STAIN POSITIVE)菌。实践中本人很少见到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等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故不太常用此药。但由于该药对支原体有疗效,所以此药仍我本的保留药物。市场上有林可霉素配奇霉素(SPECTINOMYCIN)的成品药(LS 50),曾经很风靡赛鸽界。剂量:30-50MG/鸽/天,林可霉素为水溶性,可以加入水中,作群体治疗。400-800MG/1000毫升水,疗程五天。五、霉菌( fungi)、病毒( viruses) 和空气污染微粒(Air mites)这几种病况并不多见,在此一起加以讨论。霉菌极少为原发性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是在大量不正确使用抗生素(破坏了鸽体内的正常菌丛),或是在赛鸽久病身体极为虚弱的情况下继发性感染。最常见的霉菌为酵母菌(YEAST)和假丝酵母菌(CANDIDA),后者的致病性比前者强。临床症状咽、鼻、喉粘性分泌液增加,出现白色伪膜,常伴有素囊滞食,异臭味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预防与治疗保持鸽舍干净卫生,通风干燥。不滥用抗生素。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在无检验条件下,结合临床症状(如有伪膜),可考虑使用制霉菌素(NYSTATIN)治疗。剂量:0.01克/鸽,疗程五天。由于实验诊断条件的限制,没有人统计过有多少病毒能引起赛鸽呼吸道疾病。但从理论上推测,至少有十几种病毒能引起赛鸽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包括腺病毒(ADENOVIRUS)、疱疹病毒(HERPESVIRUS)、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临床症状各种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症状伴有发病急,有群体发病趋势。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预防与治疗除了鸽瘟(PMV-1)病毒外,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免疫制剂供应。也没有对抗病毒的有效药物。保持赛鸽健康,营养均衡和良好的鸽舍条件,是防止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实践中,通常把群体发病、无法治愈的病例归列于病毒感染。值得庆幸的是,严重的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疾病在赛鸽中极为少见。大多数病例均为轻、中度临床症状。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空气污染微粒(AIR MITES)对呼吸道的影响。微粒并不是致病原,但它可引起赛鸽呼吸道产生过敏反应。生活在工业区的鸽友,如果赛鸽反复出现呼吸道症状,而对抗生素治疗又无反应,则应考虑为空气微粒所致。病理检查可见嗜酸性细胞浸润组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后注:感谢鸽友对本栏目的支持。本人并非鸽病专家。医学生物学的专业基础以及对赛鸽执著的热爱,使本人一直细心地对赛鸽进行研究。文中各种论点均出自于个人的心得体会,非常欢迎读者提出异议与商榷。本人撰文常有悖于某些商家利益,并多次卷入乏味纠葛,故本人无意在任何刊物发表文章,亦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特在此申明。鸽舍常备药专题讨论我们养赛鸽的人,鸽舍的药柜里应该备些什么药呢?欢迎大家把自己的药柜门打开,把里面的东西都倒出来给大家看看。我将在近期内把自己的药柜也翻出来,拿到网上来“晒一晒”。我会逐一介绍每一种药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和大家一起讨论应该加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去掉些什么?我想这一定会是一个很有趣和实用的话题。为了统一标准,我想把药物分成下面几大类别:1。 抗生素(ANTIBIOTICS)2。 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ES)3。 营养补充剂 (NUTRITION SUPPLEMENTAL)4。 消毒灭菌药 (SANITARY MATERIALS)5。 其他 (OTHERS)尽管寄生虫(PARASITES)的种繁类多,可真正与我们相关的只有少数几种。大多数的寄生虫都是大学兽医系里的学者们用来撰写学术论文的“玩艺儿”而己。要对付寄生虫,首先应该了解当地有什么寄生虫流行,然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药箱内抗寄生虫的药物:枸橼酸哌嗪(Piperaxine Citrate)盐酸左旋咪唑片(Levamisole Hydrochloride Tablets)阿苯达唑片(Albendazol Tablets)吡喹酮(Praziquantel)氨丙啉 (Amprolium)甲硝唑 (Metronidazole) 磷酸伯氨喹(Primaquine Phosphate) 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 一 抗肠道寄生虫药最常见的肠虫是蛔虫(ROUND WORMS)、鞭虫(HAIR WORMS)和绦虫(TAPE WORMS)。其他偶见的还有胃壁虫(STOMACH WALL WORMS)、钩虫(HOOKWORMS)和圆线虫(STRONGYLE WORMS)。(本资料为当地鸽检统计结果,仅供参考)治蛔虫可首选枸橼酸哌嗪(Piperaxine Citrate)既便宜,又安全。 常见剂型为0.25和0.5g片剂,兽用水剂也能买到。剂量为10-20mg/鸽/天,也可将药放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200mg/1000毫升水。给药一至两天,十天后复治一次。盐酸左旋咪唑(Levamisole Hydrochloride )是一种很好的广谱抗虫药,常见人用剂型有25和50mg片剂。剂量:8-15mg/鸽/天。群体给药250-400mg/1000毫升水。给药一至两天,十天后复治一次。该药对大多数肠虫有效。低剂量给药有提高赛鸽免疫功能作用。阿苯达唑(Albendazol)也是一种很好的广谱抗虫药,剂量15-30mg/鸽/天。非水溶性,不适合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本人选用此药治疗鞭虫。给药一至两天,十天后复治一次。吡喹酮(Praziquantel)此药常用于血吸虫的治疗。本人用此药治疗赛鸽绦虫亦有显著疗效。剂量:6mg/鸽/天,用药两天。非水溶性,不适合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消灭寄生虫的最好方法是做好预防工作。保持鸽舍干净,培养赛鸽养成不下地觅食的习惯。有些寄生虫(如绦虫等)需要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消灭其中间宿主(各种昆虫)是鸽舍管理不可忽视的工作。定期作赛鸽粪便检查,专家建议至少每月一次。事实上任何一位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检验师,都能完成该项检查。虽然他们不一定能确定寄生虫的种类(SPECIES),但他们一定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资讯。待续二 抗球虫药球虫(COCCIDIA)又称双孢子球虫,二联等孢子球虫, 属球虫亚纲的原生动物。能感染赛鸽的球虫有十几种,而最常见的球虫为EIMERIA LABBEANA,EIMERIA SPHENOCERCAE 和EIMERIA COLUMBAE。几乎所有的赛鸽都感染过球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鸽子并不发病。成年鸽对球虫感染的耐受力远大于幼鸽。发病鸽多见于幼鸽和比赛期间的选手鸽。球虫常引发肠道壁的炎症,导至赛鸽营养吸收障碍。发病鸽日渐消瘦(GO LIGHT),亦可见粘液带血便。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对球虫治疗大多有疗效。首选药为磺胺地索辛,又称磺胺二甲氧咪啶(SULFADIMETHOXINE)。剂量为15-20MG/鸽/天,疗程三至五天。非水溶性药物,不适合加入饮水中作群体治疗。本人因对磺胺药过敏,从未使用过此类药物。氨丙啉(AMPROLIUM)是一种很好的抗球虫药,此药为兽用剂型,多为百分之十或二十的粉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将此药打入冷宫,可能是因为“食物链”的原因。本人于年前在大陆购得此药,由广东省东莞美德华动物保健药公司生产,效果很好。剂量:1-2克/1000毫升水。疗程三至五天。待续 抗疟药十多年前,我的鸽友FRANK GARCIA的女儿MARTY GARCIA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学院兽医系合作,对赛鸽的血液寄生虫作了一次普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的鸽舍感染了一种叫HAEMOPROTEUS的血液寄生虫。很多人把它叫做鸽疟疾(PIGEON MALARIA),实际上鸽疟疾是另外一种寄生虫。HAEMOPROTUES由鸽蝇(LOUSE FLIES,HIPPOBOSCID FLIES)吸血时传播疾病。血片检查,很容易在鸽子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S)内发现原虫体。如果你的赛绩不太好,亦或是你的归巢率偏低,你的赛鸽很有可能感染了HAEMOPROTEUS。很多人认为HAEMOPROTEUS根本无法治愈,但用药后,鸽体内的原虫数量会大大降低。我选用磷酸伯氨喹(Primaquine Phosphate)和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交替治疗赛鸽,效果十分满意。几年来,鸽舍内未检出过阳性个例。这两种药都为水溶性,可以加入水中,作群体治疗。这两种药现在都不好买,听说要去昆明才能买到。剂量:磷酸伯氨喹 13.2mg(一粒)/1000毫升水,疗程二十一天。 磷酸氯喹 0.25克/1000毫升水,疗程二十一天。注:能买到这两种药的鸽友,请帮我也买一份哦,我的药快用完了。营养补充剂(NUTRITION SUPPLEMENTAL)到目前为止,对赛鸽营养学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大多数的理论都是参照其他禽鸟类的研究。说到营养,不外乎是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维它命(VITAMINS)和微量原素(MINERAL)。赛鸽食五谷杂粮,饲料越杂,营养的均衡越能保障。因为各种谷物种子,总是某种养份含量高,而另一种养份却偏低,甚至全无。我们永远也找不到一种“十全十美”的单一谷物来饲养我们的赛鸽。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商品化的赛鸽饲料五花八门,信手抓一把混合饲料,你可以数出十数种不同的五谷杂粮和其它种子果实。以这样的饲料喂养鸽子,人们不必担心赛鸽的营养问题。还有加入鱼粉骨粉之类的均衡营养饲料(PELLETS),让我们的赛鸽不再当只吃素的和尚了。本文旨在综述一些主要的营养要素,从理论上阐明赛鸽所需要的营养平衡。更希望能对需要自行配制饲料的鸽友起到帮助作用。一 蛋白质赛鸽并不需要高蛋白饮食。除育种期外,饲料的总蛋白水平应该控制在12-16%之间。实践证明高蛋白饲料并不能让赛鸽飞出好的成绩。总蛋白水平还不是关键所在,蛋白质的质量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何为蛋白质的质量呢?大家都知道蛋白质由氨基酸(AMINO ACID)所组成。有些氨基酸可以在鸽体内相互转换,或自行合成。而另一些氨基酸则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通过饮食摄入体内,这一类氨基酸我们称其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缺少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属于低质量的蛋白质。研究表明赛鸽需要九种必需氨基酸。它们是组氨酸(HISTID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苯基丙氨酸(PHENYLALANINE)、苏氨酸(THREONINE)、色氨酸(TRYPTOPHAN)和缬氨酸(VALINE)。饲料中缺少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都会导致赛鸽营养不良,赛绩不佳和疾病都会接踪而来。花生含有较高的色氨酸,但却缺乏赖氨酸等其他必需氨基酸。黄豆含有较高的赖氨酸和色氨酸,麦类是含必需氨基酸最少的饲料。有关五谷杂粮的氨基酸含量可以从很多书中查到,在此不一一列出。尽管黄豆的赖氨酸含量很高,但生黄豆对鸽子非常不利!如果要用黄豆喂鸽,一是不要用太多,二是一定要加热处理后再喂。切切!我本人使用两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色氨酸添加于赛鸽饲料中,比赛期间每周二,赖氨酸50MG/鸽,色氨酸40MG/鸽,混于饲料中供选手鸽食用。待续接种疫菌的时间:种鸽和老选手鸽:配对前一个月进行,PMV-1可每年复种,鸽痘不需复种。幼鸽:“关棚”(不再加入任何新鸽)后进行预防接种。毛滴虫每月至少治疗一次,赛期每隔两周一次。肠道寄生虫于配种前和赛前驱虫一次即可。如果发现鸽蝇,必须作类疟疾的治疗。抗疟药十多年前,我的鸽友FRANK GARCIA的女儿MARTY GARCIA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学院兽医系合作,对赛鸽的血液寄生虫作了一次普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的鸽舍感染了一种叫HAEMOPROTEUS的血液寄生虫。很多人把它叫做鸽疟疾(PIGEON MALARIA),实际上鸽疟疾是另外一种寄生虫。HAEMOPROTUES由鸽蝇(LOUSE FLIES,HIPPOBOSCID FLIES)吸血时传播疾病。血片检查,很容易在鸽子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S)内发现原虫体。如果你的赛绩不太好,亦或是你的归巢率偏低,你的赛鸽很有可能感染了HAEMOPROTEUS。很多人认为HAEMOPROTEUS根本无法治愈,但用药后,鸽体内的原虫数量会大大降低。我选用磷酸伯氨喹(Primaquine Phosphate)和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交替治疗赛鸽,效果十分满意。几年来,鸽舍内未检出过阳性个例。这两种药都为水溶性,可以加入水中,作群体治疗。剂量:磷酸伯氨喹 13.2mg(一粒)/1000毫升水,疗程二十一天。磷酸氯喹 0.25克/1000毫升水,疗程二十一天。IVERMECTIN,也叫IVERMEC,兽用广谱驱虫药,无国产产品资料。这种药很流行,也贵,可内用和外用驱虫。最新资料,国内已有厂家生产,译为伊维菌素Baytril 抗生素,一般为1-5%的水溶液。中文译为恩诺沙星(ENROFLOXACIN)。CIPRO,抗生素,常为片剂。中文译为环丙沙星(CIPROFOLOXACIN)。IVERMECTIN,也叫IVERMEC,兽用广谱驱虫药,无国产产品资料。EMTRYL,又叫DIMETRIDAZOL,抗毛滴虫药,美国已停止使用。无国产产品资料。RIDSOL,抗毛滴虫药,无国产产品资料。SUANOVIL,抗生素,对支原体十分有效。无国产产品资料。王锐真行,把这几种在外面常用的药都收集来了。下面我来说说用什么东西能代替这些药。Baytril 抗生素,一般为1-5%的水溶液。中文译为恩诺沙星(ENROFLOXACIN)。这东东不便宜,一瓶60毫升的药要四十美元。中国有恩诺沙星粉剂卖,只要几元人民币一包。CIPRO,抗生素,常为片剂。中文译为环丙沙星(CIPROFOLOXACIN)。这种药更利害啦,一颗500毫克的药需3美元,中国有卖,几元钱买十二粒。不过中国的剂型为200毫克的多见。IVERMECTIN,也叫IVERMEC,兽用广谱驱虫药,无国产产品资料。这种药很流行,也贵,可内用和外用驱虫。最新资料,国内已有厂家生产,译为伊维菌素。EMTRYL,又叫DIMETRIDAZOL,抗毛滴虫药,美国已停止使用。无国产产品资料。没有一点用!毛滴虫把它当“点心”吃。美国已不生产这种药,大多数的鸽友仍喜欢用它,加拿大和墨西哥仍生产。用甲硝唑吧,别无选择啦!RIDSOL,抗毛滴虫药,无国产产品资料。贵!欧洲生产的药,大多数情况下有用,但常见治不了毛滴虫的时候。SUANOVIL,抗生素,对支原体十分有效。无国产产品资料。其实它就是螺旋霉素,大陆有生产乙酰螺旋霉素,比这东东更好。用强力霉素也可以取代它,比它便宜一百倍吧!我帮你们省了钱,你们请我喝酒吧(其实一两下肚就醉)。AMPROLIUM应该是这样拼写的,美国FDA已禁止生产这种药了。是一种很好的抗球虫药。大陆有生产,译成氨吡啉。VETSULID是一种磺胺类药。对大肠杆菌和球虫都有疗效。我对磺胺过敏,没用过此药。TYLAN是大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同族,罗红霉素应该比TYLAN还好用。遗传学知识ABC讲座作为一名赛鸽育种家,掌握一些遗传学知识,对你犹如猛虎添翼,助益颇大。尽管在目前的文献中,直接对赛鸽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资料并不多见,但对其他生物的研究结果,在赛鸽育种的实践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本讲座将采用科普的形式,介绍和讨论一些遗传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尽可能地介绍遗传学规律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本讲座欢迎任何赛鸽爱好者随时“插嘴”(不用举手发言),提出问题,我将尽可能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我将按下列提纲不定期地发贴,欢迎大家参与讨论。题纲1。经典遗传学 介绍孟德尔、摩尔根学说2。染色体遗传学3。分子生物学 DNA4。生物工程5。克隆知识第一讲 遗传与变异俗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子代获得亲代相同性状的现象,就是遗传。遗传是生物繁衍和延续的保障,没有遗传,就没有生物物种的存在。俗言又道: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这种子代出现与亲代相异性状的现象,就是变异。遗传是相对存在的,而变异是绝对存在的。没有变异,就没有大千世界,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遗传的改变产生了变异,变异的延续又形成新的遗传。谈到遗传学,我们不能不谈谈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先生。孟老是一位奥地利牧师,同时也是一位多才的学者。他对豌豆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实验,包括对茎株的高矮,豆形的圆皱,豆皮的颜色等性状进行了杂交试验,并作了详细的记载和分析,他的结论被他称之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老孟当时的水平绝对比不上现在的任何一位高中生,但他的课题设计真是非常的奇妙。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最早期单基因遗传实验,他发现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规律(尽管不是他下的定义)。待续提纯留种,杂交参赛,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孙女和外孙女对该雄来说没有区别,但作育者可以按参入“外血”的目的作选择。没看明白你的问题。母女之间是否遗传?母鸽当然会把自己的遗传信息遗传给女儿。女儿能随机地获得母鸽的一半性状。父子、母女、父女、母子都是“一级亲属”,子代随机地具有一半亲代的特征性状。育种有没有禁区?我不认为有什么禁区,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培养出一个优良品系来,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的文章都是以“单基因遗传”的规律来设计和解释育种方法,而大多数的“性状”是由多基因所决定(我将在以后贴子讲述这个问题)。育种是实践科学,不是靠纸上设计能办到的。孟德尔肯定是个赛鸽爱好者,不然他不会选用豌豆来作实验。他选择了几个相对的性状(性状是遗传学术语,就是某个指定的特性或特征)来作杂交。比如他把高茎的豆与矮茎的豆作杂交,发现第一代的豆都是高茎的。而用第一代的高茎作进一步杂交后,子代有1/4为矮茎,3/4为高茎。这个实验为他建立了“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已经包涵了现代遗传学中的“等位基因”概念。孟老的实验有一定的机遇性。首先,他选择的“原种”是纯的,如果不纯,他一定会得到一个“一头雾水”的结论。孟老的实验的另一个机遇性是他选择的性状正巧是由单基因遗传,如果是多基因所控制,他老也会对结果不得要领。孟老设想出高茎的豆由两个东东(他还没有基因概念,更不明白DNA是什么东西)所决定,矮茎的豆也是由两个东东决定的。这两个“东东”可以分离,并随机地传给下一代。如果高豆的两个东东相同,即称为纯合子,不管它与什么豆杂交,它的子代都是高豆。这种只需具备一个东东就能表达该性状的东东,我们称之为显性遗传基因。相反地,矮豆的原种如果是纯合子,它与高豆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矮豆。这种必需同时具备两个东东才能表达该性状的东东,我们称之为隐性遗传基因。我们来看看老孟的分离定律:如果把高豆的两个东东定为TT,矮豆的两个东东定为ss,他的实验结果如下:亲代: TT ss配子为 T T s s (配子就是精子或卵子)第一代的组合可能性为: Ts Ts Ts Ts (全是高茎)第一代杂交试验: Ts Ts配子为: T s T s组合的可能性为: TT Ts Ts ss (1/4矮茎,3/4为高茎)烦了吧?我们休息一会吧。老孟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对于具有两种相对性状的豌豆之间的杂交,也可以用上述原则来解释。如设黄圆种子的因子为YY和RR,绿皱种子的因子为yy和rr。两种配子杂交后, 子1代为YyRr,因Y,R为显性,y,r为隐性,故子1代都表现为黄圆的。自交后它们的子 2代就将有16个个体,9种因子类型。因有显性、隐性关系,外表上看有4种类型:黄圆、 绿圆、黄皱、绿皱,其比例为9:3:3:1。孟德尔发现,植物在杂交中不同遗传因子的组合,遵从排列组合定律,后人把这一规律称为自由组合定律。与孟老相比,摩尔根同志更是一位专业的学者了。他用果蝇作实验,发现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即连锁和交换定律。老摩是第一个提出染色体遗传的人,他的成就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果我在这里抄书,大家还不如去看书呢。我就是想用自己的话来谈这个话题,随意侃。我更希望朋友们提问,我可以具体地回答。打字好难哦,能有语音聊天就好了。这个问题为得不精确,也许你是想问组成纯合子的概率。同源性越近的两个个体,越有更高的概率组成纯合子。变异(VARIATION)是一种现象,基因组合改变也好,基因突变(MUTATION)也好,子代与亲代的相异性就是变异。变异包涵了突变,但变异并不一定是由基因突变所致。同父异母回血,我想你是问同父异母的子妹相配吧?如果你的目的是保留这只“父”,那这样的配法理论上只能获得50%该雄的遗传基因。但同父异母配可以参赛,所以是很多鸽友常用的方法。如果想提纯该雄,最好的做法是父女配。这样有75%的可能性获得该雄的遗传基因。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育种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许多人拿着一只父-女配的鸽子,就号称提纯了75%该雄,却不知道另外这25%才可能是你想得到的基因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筛选,回血鸽至少要出六只以上,从中间来挑选出你真正想到的。我的朋友老林是个很有心得的育种家,他以一雄三此为基础,玩了十几年,终于搞出一个很稳的“品系”。有时去他家,鸽子多达四百多只,为的就是从中选出最佳的来。育种要时间,要地方,还要米米,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摩尔根是一位现代生物学家,他以研究多足类动物的进化关系获得了博士学位。经学者佛兰克 陆兹(FRANK LUTZ)的指点,他开始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果蝇是一种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的昆虫,是生物学中最好实验标本之一。摩尔根对果蝇的研究,一开始是想通过改变果蝇的生存条件,是否能有新的品种产生出来。然而,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让这位伟人获得了许多的惊人发现。1815年,他和他的同事发表了《孟德尔遗传学机制》的专著,终成为了现代实验生物学的奠基人。摩老师对遗传学的贡献,使他获得了一九三三年的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二 名词解释首先声明,这里的名词解释是我以自己的话来说的,不精确的地方,请各位以书本记载为准。染色体(CHROMOSOME):存在于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人类的染色体为23对,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信鸽的染色体为40对,注:本人从未在权威文献中考证这个资料,曾委托学友杨唤民博士(中科院人类遗传研究所主任)作个实验证实一下,也许他太忙,几年了也没个答复。本人因实验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做这个试验。如果有鸽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做做这方面的实验,我可以提供所有试验的方法和资料。脱氧核糖核酸(DNA):我真的为中文倾倒!在世界所有的语言中,只有中文能译出每一个学术名称,大多数的语言,凡用到专业名词,都是照搬英文。DNA是遗传信息的模板,其最小单位叫做碱基,由两股相互缠绕的双螺旋结构存在于染色体中。基因 (GENE):基因是指导某个性状形成信息单位,它是DNA链中的某一个“片段”。单基因遗传:某一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形成,这种性状称为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的特点是有或无,即该性状出现或不出现,不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多基因遗传:某一性状由一对以上的基因控制形成,这种性状称之为多基因遗传。优良赛鸽的培育,应该是类似于“行为学遗传”的范畴,智力,体力等因素,是由多基因所指导形成。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多变性。并成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如优秀的和很差的少,一般的多)。多基因遗传有“基因累积效应”,个体中正面基因(POSITIVE GENES)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比如人的鼻梁高低依多基因遗传的规律,决定高鼻粱的基因越多,个体的鼻梁也就会越高。决定赛鸽表现好的基因越多,个体的表现就越出色。育种就是为了“浓缩”这些基因,让正面基因更多地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并能遗传给下一代。概率游戏:常见到一些朋友,用一只好雄配上女儿,立马当成宝贝收将起来。逢人就说,这是我“玉门雄”回血鸽,75%呀!事实上会不会让作育者如愿以偿,父配女后,马上能有“保种”的效果呢?答案是否定的!这里面有个概率的因素。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父配女时,子代从父鸽那获得一半的基因,(50%的“玉门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母亲鸽本身具有一半父鸽的基因,理论上,该鸽可以将25%“玉门雄”基因传给子代。但这是理论上说,实际上该母鸽把“玉门雄”的因基传给子代的概率是从0-25。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说75%,准确的含意是该鸽获得“玉门雄”基因的概率上限。并不是该鸽肯定有75%“玉门雄”的血统了。再进一步分析,“玉门雄”把它的所有正面基因传给子代的概率是从0-100%,这个就要命了,也许他的子代,一点也没获得我们想要的东东。我们明白了这个概率道理后,就不要老把百分之多少血统挂在嘴边了。因为这个数子没有一点意义。话又说回来,近亲交配,是“浓缩”正面基因组合的唯一“工具”,这种方式的育种,比杂交选种更容易获得成功。哪些鸽子应该作近亲交配呢?废话!当然是好鸽子啦!你用一只“菜鸟”回交五次,得到的还是菜鸟呀。好鸽子的界定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好是相对而言的。现在许多的赛鸽软件,都有所谓的“评级”功能,你完全可以自己定出你心目中“好”的定义。一只种雄出过三只以上的“好”赛鸽(注意,我没说一定要是冠军),他可以认为是一只好种雄。如果它与不同雌鸽相配也出好鸽,那它的评分就更高了。种雌的标准也同种雄一样。回交的工作一定要越早越好,不要等到种鸽己经要用“伟哥、伟妹”时才开始。一旦发现子代中出现好的赛鸽(或种鸽),马上进行回交。回交的鸽子可不可以放路?废话!广场鸽都能放路。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其实关键在于你自己,看你自己能不能负荷这种损失。朋友老林常常送父女配,母子配的鸽子参赛,成绩好得很哩!当然,丢失的回血鸽,很有可能是一种出色的种鸽,这就是我所说的能不能负荷这种损失了。回交获得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幸运,注意观察自己的鸽子,特别希望能找到一些肉眼能见到的与好鸽子“连锁”的特征(如体形、眼睛等),这对选种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声明,别以为我在这里说三道四,就说明我是一名出色的育种家。我只是学的是生物专业,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基础罢了。楼上的问题有一个明显错误,那就是育种者误把鸽子的好坏与性别连在一起。这是不对的!如我上贴所说,果真发现某雄出的雄好,某雌出的雌好,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对,但绝不是说一定要这样做。在选种的实践中,还是做到男女平等比较好呀。没有实例,我没有,别人也没有。也不存在成功的配对的公式。我只能说按遗传学规律育种和随意配对育种都是在“碰”,但前者的机率会高一点,而且远期结果会更好。再问两个问题:1、回血鸽子是否需要训放验证后做种?2、回血鸽子中其貌不扬的有无做种的价值? 第一个问题我已谈了。第二个问题很有意思。事实上鸽界真的流传着这种说法,我自已也碰到过一、两只这样的鸽子。99年老林来我家看鸽,一眼看见一只与菜鸟一模一样的小雌,她又小又丑,简直让人看着发毛。她是我的第一号雄配其女儿所出。老林爱不释手,一定要拿去用用。我说我用一年后给他。当年我用她配一只她的外祖母的半兄鸽,仅出了一只雄交给老林作翔,该鸽飞了个鸽会总冠军。母鸽第二年给老林用,又帮他出了两只冠军。可惜她有一天冲出鸽舍(我没有开过家),从此再也没见过她了。我知道在鸽界讲遗传学让人很反感,因为讲者很象是一个吹者。有谁能说自己是育种专家呢?天啊,太难了呀。我很骄傲地把赛鸽育种学归入“行为遗传学”的范畴(绝对是我第一个提出来的),这就解释了它的难度了。不象是观赏鸽,所有的指标都是可见的,所有的改良都能在下一代中看到结果。而行为是无法用肉眼观立马见到,必须要等到某个特定条件,来证实某个特定的行为。玩吧,鸽子越难玩越有吸引力。不然我们都会改成玩观赏鸽去了。更准确地说,我们一般都是在做“保种”的工作。即发现自己有了一、两只好鸽子(有一、两只好鸽子都不容易)后,希望在他们生殖周期过后,能有它们的“接班鸽”。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也会有许多它们的后代。如果你做了回交,你有更大的可能性提纯你想得到的鸽子。培养出自己的品系与保种并不矛盾。新的品系也是在不断地改良和提纯下建立起来的。只不过一个稳定的品系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外貌特征是指我们肉眼能见到的东西。特征与赛绩的关系或特征与育种的关系需要我们作分析来判断。比如我发现我的一对种鸽三年里出的冠军或入赏鸽里,没有一只是雄鸽。这个现象很有可能是偶然的,但也有可能是必然的。几年下来,一只雄都没留下。去年我出了一只雄鸽准备留下作种试试,没想到朋友要回台湾飞鸽子,指定要拿这只鸽子。有趣的事发生了,鸽子到台湾后,有位“高手”去他那看鸽,五十六只鸽里就看中我那只雄,出了个很高的价钱要买它(天才知道他是不是一只好种鸽)。这也许可以算是一个以“特征”选鸽的例子。如果送公棚,我不会送这对种鸽出的雄参赛。外貌特征及脾气秉性等特点是否有迹可寻?应该没有。因为每个个体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注意观察,一定能发现特征与赛绩或育种能力的内在联系。近亲生物有更大的可能性携带相同的隐性负面基因(NEGATIVE GENES,也就是我们不想见到的基因),近亲繁殖有更大的机会让这些隐性基因形成纯合子而把性状表达出来。1. 引进的种鸽多为有赛绩或所谓的名鸽之后(直子直女最好,孙子孙女也行,再低一辈就不是那个目的了)。自留的种鸽多为有赛绩鸽,也有回交近交鸽。2。好赛鸽的标准是多次进入比赛前百分之十(TOP 10%)的鸽子。好种鸽是多次出了好赛鸽的鸽子。不出好赛鸽却出好种鸽的鸽子偶然会碰到。选择是育种的唯一手段。在回交和近交的过程里,让那些负面基因“暴露”出来,通过自然(训、赛)和人为的淘汰来保留那些“浓缩”了正面基因的个体。在你的“品系”初具规模(两个条件要满足:1。赛绩稳好 2。种鸽多是沾亲鸽)后,“掺血”的工作必须开始进行了。掺血时一定要有目的地加入点什么。比如凡那查的鸽子在长程比赛中的表现已经十分出色了,但一遇到不好的天气,常常“颗粒无收”。凡老前辈开了一张空白支票(随他填多少钱)给彼特迪威尔,请他引进鸽子来改良现有鸽子对不良天气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一种有目的地改良掺血,每个育种家都应该不断地改良自己的鸽子。掺血是一种风险,并不一定能成功。一句话,选择还是唯一的手段。大多数的鸽友都是从拥有很杂的血统开始育种的。一旦找到了好的种鸽,就要开始以它们为基础种鸽,建立自已的阵容。当你有许多对好鸽子后,就应该好中选好。养了几年后,至少要能做到选手鸽的外观都很相似(当然前提是以赛绩为标准),养杂了都是没前途的。我的好友FRANK GARCIA在育种上是很NB的。配对时只要把雄雌鸽舍中间的门打开,大多数的鸽子都是任它们自己择偶就行了。他说它们都一样,不管怎么配,都是差不了多少,何必再人为地把它们关在一起。走进他的鸽舍,眼前的鸽子都一个模样,这就是我做梦都想实现的目标。1. 择优取舍。话容易说,做起来就难了。“优”的标准自然包括赛绩、外形、肌肉、羽毛、平衡、等等所谓的鉴术之要要求。外观上更接近提纯目标鸽也应该是选择的一个原则。2。说风险高是想要作育者“留一手”,千万不要立马选用“掺血”的后代作为主力。风险就是说后代玩不下去了,但连同掺血鸽及其后代一起清除,实际上又没有什么风险,只是浪费了一、两年时间。有许多鸽友只看掺血鸽出的第一代之表现,一旦不行,立即停止。回血鸽的退化是必然的,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只有多出鸽子,从中选好的。伴性遗传也叫性连锁遗传,它符合单基因基传的规律,只是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鸟类的染色体和其他动物一样,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信鸽的染色体数目我一直查不到,大多数的中文文章都是描述为40对染色体(我想都是出自于同一个来源,我认为不会有这么多)。专业文献中有对禽类染色体数目的记载,即17对常染色体加一对性染色体。我以为这个数目更有符合信鸽的“动物级别”。以这个数据为准,鸽子的染色体为18对,即17对常染色体加一对性染色体。雄性为17,XX;雌性为17,XY。(这一点与人类不同,男性为46,XY;女性为 46,XX)禽类的Y染色体仅携带十分有限的遗传信息,大多数的性连锁遗传研究都是与X染色体有关。赛鸽的竞翔能力应该与性别无关,所以我无法举出性连锁遗传这方面的例子。楼上的朋友没看明白这方面的文章,就是因为文章多为“瞎吹”。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人类染色的“基因图”已有了很大的成果,但对鸽子的基因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我想还没有人能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和许多“作者”犯着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把眼光只看到了一对性染色体上,那些比性染色体多十几倍的常染色体,它们才是遗传的主要信息。而常染色无论是雄或雌,都是一样的。以下是引用lyz313在2004-5-1 9:35:00的发言:赛鸽的竞翔能力应该与性别无关,所以我无法举出性连锁遗传这方面的例子。楼上的朋友没看明白这方面的文章,就是因为文章多为“瞎吹”。<br> 禽类的Y染色体仅携带十分有限的遗传信息,大多数的性连锁遗传研究都是与X染色体有关</p><p> --------------------------------<br> 请问老徐<br> 1、Y染色体仅携带的十分有限的遗传信息中包不包括竞翔能力。<br> 2、如果不包括是否可以说,雌鸽的竞翔能力只与它的父亲有关,而与其母亲无关呢?欧洲人有明显的“重男轻女”思想,很少有人用雌鸽来作广告。其实在育种上,雄雌占有同样的地位,应该说各占“半边天”(毛主席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哦)。我的“讲座”还没有具体谈到染色体,总觉得要说的东西太多了,打起字来实在是个苦差事。动物的染色体都是双倍数,作减数分裂后形成配子(即精子或卵子),配子的数正好是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雄鸽的精子都是17条染色加一条X,而雌鸽的卵子却有两种,一是17条常染色体加一条X,和17条常染色体加一条Y。从上面的原理来看,形成合子时是雄或是雌完全取绝于精子与哪一种卵子结合。一个新的个体的染色体很明显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来自于某一方(父或母)的染色体称之同源染色体。新的个体成熟后产生配子时,并不是机械地把同源染色体分到精子或卵子中去,而是随机地组成新的单倍体。加上非同源染色体中相同的染色体(如同是一号染色体)的等位点可以进行互换(也称姐妹染色体互换),使得新的个体的组合有着极大的相异性。这下我们明白了,不是花了几个钱,就能买到黄金配对,从此立足于不败之地了。育种总得有人去做,我不做,你不做,我们永远只能在一个更高的概率上去获得理想的鸽子。育种的路很长,但我们还是应该努地去走,哪怕是慢慢地走也行呀。如果说赛鸽的染色体为18对,那么有谁能告诉我2的18次方是多少?这个结果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出现的频率。提纯的手段是回交或近交,复壮的结果靠选择。两者应该是同时进行的。我见常鸽友们把复壮理解为“掺血”(杂交),我想那就不应该用“复”,而应该用“加”壮。提纯”只能用回交(即亲代配子代)。“自交”这名词没听过。优选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目的。你想提纯的目标是什么?所有符合你的目标的个体,都是你选择的对象。很明显,鸽子的羽色是一个组合,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表达性状,从这个角度上说,鸽子的羽色为多基因所控制。回血父或母都行,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如果把这对种鸽分开,配其他鸽,观察其后代的表现,这样能证实哪只种鸽更有价值,到那时再回血更有意义。谢谢你的更正,由于核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方式,用XY表达禽类的染色体在最近期的文献中仍被使用。就本身意义来说,X和Y本来是以染色体的形状来命名的,所以用什么字母来表达,我以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方便闸述就可以了。除了你提到的ZW,还有所谓的WO系统,即雄性为WW,雌性为WO,所有的不同表达方式都是为了避免与XY系统的相混淆。在现在的教科书中普遍使用WO系统来表达禽类的核型。当然可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半兄妹配的例子,即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鸽相配。配沙眼或黄眼并不重要,但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习惯上喜欢沙黄相配。砂眼依隐性遗传规律将该性状传给后代。每个砂眼个体都是纯合子,两只砂眼相配,后代只出砂眼(除了在中信网见到有鸽友说他们的砂眼配对出过黄眼外,我从未听过或见过)。其实砂眼和近亲配无关,只要你有意不加入黄眼入种鸽舍,不出两到三代,你全棚鸽都为砂眼了。前面的贴子我已讲过,赛鸽的竞翔或育种能力与性别无关,换句话说,好鸽雄雌都有。如果作一个群体调查,这个群体的数目越大,好雄好雌的数目就会越接近。这个事实完全可以否认“性连锁”的说法。伴性遗传的特性从这个名词词面上就已说明了。动物在自然界中长期内交自由繁衍,许多恶性不良基因已被自然陶汰。换句话说,赛鸽的亲近繁殖并没有明显的弱势。鸽友在实践中回避近亲育种,也许是因为潜意识受人类行为理念的影响。再说了,赛鸽与赛鸽交配,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不属于杂交,就象人类婚配(既使是白人与黑人的婚配)也是同种同属的繁育,并没有所谓的杂交优势现象。朋友FRANK研究了几百只名鸽的血统书,发现大多数的鸽子是亲血交配的“产品”。其中不乏母子、父女、兄妹等“一级亲属”的配对组合之后代。近亲繁殖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楼上的意思应该是说近亲不能保证你得到好鸽子。好鸽子是要靠挑选得到的,这是真理,绝对的真理。至于怎样来挑选好鸽子呢?太容易了,好赛鸽就是多次比赛得奖的鸽子(一次获奖意义不大),好种鸽就是能育出好赛鸽的鸽子。那些想靠某些“特征”(比如:全白爪啦、第几根大条是白色的啦、第十根大条比第九根长啦,八九十大条等长啦。。。等等)来挑选好鸽子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想育种,就要出很多的鸽子,就要让它们都去比赛,年复一年,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你才会有可能获得成功。尽管鸽王不能出鸽王,但鸽人还是不断地把鸽王加入到种鸽棚里。世界上每年都出了许多的“赛星”,许多赛星被人高价买回去,绝不是为了观赏,而是去育种。而且这种方式一直是名舍引种的主要途径。鸽王不一定能出鸽王是肯定的,鸽王出鸽王的机率比随机挑选的鸽子要高也是肯定的。一只有“家族”基础的鸽王出鸽王的机率更高,这就是优良基因组合的结果。二 染色体遗传概述人类的每一个体细胞内都含有四十六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链组成并存在于细胞核里。除了染色体含有DNA外,细胞内的线粒体也含有遗传信息,所以我们常把线粒体称为第四十七条染体。人类所有的遗传信息就是贮存于四十六条染色和一个线粒体内。人类由两个染色体(X,Y)决定个体的性别,XX为女性,XY为男性。所以XY也称性染色体。另外的四十四条染色称为常染色体,依其形态、大小分成ABCDEFG七大组,并以1-22编号。父母各把一半的染色体通过精子或卵子传给下代。精子有22,X,和22,Y两种,卵子只有22,X一种。很明显,性别是由哪一种精子受精而定。线粒体由母亲通过卵子传给下代,精子中没有线粒体的存在。所以线粒体的遗传方式称之为母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并位于某一常染色体上,这样的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具有该性状。子代中具有该性状的可能性为1/2。如果父母所具有的性状由纯合子所形成,则所有子代都会具有这种性状。如黄眼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并位于某一常染色体上,这样的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点是父母双方不一定具有该性状。如果父母双方均为基因携带者,则子代中具有该性状的可能性为1/4。如砂眼的遗传方式。育种是实践科学,许多结果都是以回顾性研究获得。遗传学的理论也多是由回顾研究统计所获得。一旦经验上升为理论,必然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并具有指导意义。我的合伙人养了几十年鸽子,他绝没有研究过遗传学,也没有看过“詹森育种原理”之类的书藉。他的育种理念是:BEST TO BEST(最好的配最好的)。这里的“最好”之定义是指有最好赛绩的选手鸽和出最好赛鸽的种鸽。去年他把所有种鸽(十对)转入我家,并把所有血统书交给了我。我把所有一百多份血统书输入电脑,并进行了分析,立即在分析中找到了他的阵容里的主导鸽,并发现他一直以这几只鸽子为基础,进行着品系育种(LINE-BREEDING)。一个成功的鸽舍(多次,几乎每年公棚高位入赏),多次加州荣光殿堂获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群漂亮的种鸽,这些可视可见的现实让我更清楚地看到理论绝对是有用的。老人把所有的鸽子交给我,是冲着我的知识来的。老人想要我把他的鸽子玩下去,科学地玩下去,希望我能育出一支“品牌”鸽系来。我呀,任重道远呀!案例分析里的小故事:1。砂眼老人喜欢砂眼,结果是二十只种鸽里只有两只黄眼,典型的隐性遗传现象。2。主线常常中断于母鸽老人以赛绩选鸽,而选手鸽飞公鸽“单身制”系统,母鸽无赛绩,常常被无故淘汰。一只关键鸽(KEY BIRD)可能留下几只直子,却没有一只女儿,失去了许多可能需要的基因组合。3。无回交,基因浓缩强度不够老人以线育种为主,最近的血亲以隔代(1/4相同基因概率),浓缩基因的强度不够。4。主线分散,育种目标太大。老人很有钱,常引入名鸽之后。这样玩下去有赛绩不难,却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染色体在十几年前是一门十分热门的学科。稍有点东西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我们也想抢风头,好不容易搞到抽大熊猫的血的批文,想把国宝的核型搞出来。抽血时,老师穿了数次都不见红,立马把我推到一线。面对国宝,我浑身哆嗦,硬着头面上阵,好歹整出了几毫升血。可惜实验因污染没有成功,想想动物园管理人员的面部表情,谁还敢再回去?不久国宝的核型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搞出来了,还获得全国科学重大发明奖哩。现在我真后悔当时没有拿鸽子作实验对象,把赛鸽的核型搞出来。早从这方面作手,结合现代的DNA技术,建立一个赛鸽名种的基因信息库多有意义呀。这几年对染色体的研究已不再热门了,因为我们已经有能力研究染色体的实质DNA了。八十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人类染色体基因定位课题,已成为了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于九四年加入了该项计划,并处于技能领先地位。近年内该项伟大的项目有望峻工,到那时我们可以知到人类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为将来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最完全的第一手资料。人类遗传学的研究一直是把重点放在疾病的研究上。人类的特殊“动物性”容不得任何外界力量的“改良”。染病的控制一直是在预防的基础上。掌握遗传的规律,是制定预防策略的关键。在行为遗传学领域我们知道的和能做的事还很少,所谓的“优生优育”计划,多是以泛理念为基础的方案。在昌明的现代社会,人类都无法有目的地“育”出伟人,我们鸽人又如何可能随心所欲地搞出一个名品来呢?想想这些,也难怪说到育种,总会有人提出辛刻的质疑。讲者滔滔不绝,犹如讲述天方夜谈的故事,听者如云里雾中,终不得要领。理论的东西不要是不行的,没有理论就不会有进步。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学毛主席的著作就明白了。几年前,我去某鸽会讲遗传,开讲不到二十分钟,我收到一张纸条。有人问我既然我这么精通遗传学,我有没有育出一个优秀的品系来呢?WHAT A NEGATIVE INPUT!我回答这条子说,斯坦福商院的老师们培养出的CEO都是年入百万千万的,而他们却只有年薪十万出头,甚至更低。讲者非伟人也,他们做的只是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工作罢了。再往下讲更泛味、空洞。什么碱基配对、DNA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