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的遗传因素
2006-10-20 10:56:57
翱翔鸽色
有些鸽友的育种观念与遗传学原理想悖,相信“2羽冠军鸽相配必然会生出冠军鸽”,“2羽超长程归巢鸽相配必然生出超长程赛鸽”,以为这是必然的结论,其实这是违反了遗传学原理,结果往往是失败多于成功,成功者也不知其所以然。 赛鸽的快速飞行和稳定归巢,都是一种行为表现。动物行为遗传学告诉我们,动物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能行为,另一类是学习行为,鸽子也不例外。雏鸽一出壳就会张口讨食,幼鸽一出舍就会飞翔,这属于先天的本能行为。雏鸽初次张口讨食是小脑袋乱碰乱撞,好不容易才找到父母的嘴巴;幼鸽出舍飞翔是飘忽不定,好不容易才跟上鸽群,这些都是后天的学习行为。 鸽子的本能行为是先天的,是会遗传的。每一羽幼鸽出了鸽舍都回飞翔,代代相传。 鸽子的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是不会遗传的。每一羽成鸽都要经过一段学习过程,从幼鸽开始从头开始学起,不因为它的爹娘已经有了这项本领,自己就不学自通了。 (1) 冠军鸽的优点从何而来 记得有的鸽友认为后天学得的本事是可以遗传的,而我却持相反意见。在生物界造成很大影响的是一本叫《农业生物学》的书,养鸽界历来注重应用科学忽视理论科学也在所难免。 冠军鸽的下代就是冠军,这是获得性状遗传的结果吗?不是的,应该是本能行为的遗传结果。一羽鸽子能够得冠军,它自身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好的血缘,既是上代有强烈的归巢本能和快速飞翔本能遗传个它;二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既是在一个好的教练指导下,身体强健有力,平时训练有素,比赛前调教有方,赛时才能充分发挥它从学习中获得技巧。前者是先天的本能行为,是从遗传中的来的,后者是后天获得的学习行为,是不遗传的,两者缺一不可。本能是鸽子维持生命的基本能力,但本能的发挥可以借助学习行为的锻炼而增强。 (2) 冠军鸽椰油菜鸟子女 冠军鸽也有名落孙山的儿女,这跟说明动物行为遗传的正确。遗传不是遗产,爹娘的遗产可以不折不扣的传给它们的儿女,而鸽子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它的儿女时,是或多或少的,甚至把劣质性状遗传个儿女。目前还没有一种仪器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的优劣,或控制选择把优良性状遗传个子代。因为先天遗传有很大的机遇性,所以有那么多的鸽友相信运气。就后天锻炼来说,教练是否因材施教,或者训练不彻底,或根本没有训练,鸽子的学习条件便非常有限了。本能发挥可以借助学习行为的锻炼而增强,同理,学习不佳也可以产生反作用,是本能削弱。说的更明白点,就是赛鸽不经过训练或训练不好,再好的血统也得不到好的发挥。 (3) 人工选择与物竞天选 赛鸽在激烈的竞翔中优胜者获得生存,劣败者淘汰出局,着既有天选,更多是人工选择。鸽友们常把看不中的鸽子送去比赛,说“不回来的,自然淘汰”。有些迟归的鸽子虽然是存活下来了,如果它的子孙不争气,还是会被打入冷宫。所以在激烈竞翔中失败的鸽子很少有机会存活下来,而获得优胜而存活下来的鸽子,一定比劣败者更能适应,它们的特长则由后代子孙继承和发扬光大。诚然,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而赛鸽的定向培育是一种人工选择,要比自然选择快的多。 “差异”、“选择”、“进化”、“行为遗传”等抽象难懂的概念告诉我们:养赛鸽一定要讲究血系,没有好的血系就没有好的过体。赛鸽一定要讲究训练,提高它们的学习行为,使本能行为得到增强。只有这样,才能是自己的鸽群不断提高素质,离冠军的目标就越来越近。 结论:就是获得性状对赛鸽而言很重要,但不能从遗传中得到它,也不能遗传工人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