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东的鸽子

中东的鸽子——血染橄榄枝
冯少协继今年6月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中东的鸽子》专题油画展后,11月5日又将应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邀请赴沪展出,一个画家创作的系列作品,在短短半年内受到京、沪两大美术馆的重视,是非常罕见的。 关于《中东的鸽子》的艺术特色,北京的美术界、文学界纷纷发表评论,作出肯定的评价。其中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艺术家的“责任感”这一落脚点上。而偏偏这是一个语义含糊、不易讲清的概念。什么是有“责任感”?反之,在题材选择上比较超脱的取向是否就没有“责任感”?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在我看来,冯少协的《中东的鸽子》系列的最大价值在于他的“同情”感——不是施予的同情,而是感同身受,进入对象相通之情。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可以方便地在不同的媒介获取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刺激,世界是充满变异的,久而久之,我们的信息过滤慢慢地疲劳了,我们变得对身边的一切熟视无睹,人与人之间变得好像难以相通了。但人之所以为人,总有最基本的感情,人的内心世界,总有最柔软的那一点空间,当为人的尊严被践踏,失去亲人的悲痛等等悲剧被一再直白地呈现在面前,你还能无动于衷吗?这也许是冯少协最想与人分享的——对于和平的追求是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尽管在现实中这又是如何地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