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訓第二章
2006-11-12 0:45:38
铭羽国际鸽业
外訓第二章 早上溜鳥日,傍晚修鳥路!基礎訓練只要1星期,但以早、晚放飛為佳,何故?“早上是溜鳥日,傍晚是修鳥路。”早上外訓的用意我不必多說,但傍晚的外訓,也是陸翔賽鴿催激單關竅門之所在,特別重要必須強調。 剛起步外訓何以較容易失鴿?或歸返時間較不易掌控?路線不熟是其一,體能太好,訓程太短是其二,鴿性(歸巢欲望)未啟動是其三。剛起步階段縮短口糧是手段,利用傍晚外訓(不能太晚,須離日落下山有一小段緩沖,訓程20公裡左右即可)。 日落黃昏,用餐和休息時間已到,不管是野鳥或鴿子,體內都有“生理時鐘”,為了更進一步証明我剛才所講的,每到黃昏你可到野外觀看,白天在田野作息的動物,幾乎見不到其蹤跡。我們可利用此動物天性,來個一周夜訓,催激它們的歸巢性及生理時鐘,將來的外訓不管任何時刻,給它們的外訓第一守則:“盡速歸巢”,不然就得餐風露宿,受流浪之苦。未來白天外訓,才會盡速返家,不會拖拖拉拉,就算半路碰到過路客,傍晚時刻心急歸巢,翅膀?動頻率加快,沖刺飛速不同,常一觸即分,養成脫隊習性,對進入比賽奪標有利是其二也。 黃昏外訓,鴿子會急速歸巢不敢在外逗留,所飛的路線最直,距鴿舍最近,用此修正白天訓放時,受群鴿影響路線偏離之用,此為三大優點。比賽的前1星期,再重復此基礎訓練的手法,對搶賽績必大有幫助,鴿友們不妨一試。訓練後的注意事項: 經過1周基礎訓練後,鴿子已習慣鴿籠中的運送和投放,巢態、體能日趨穩定,此刻正是由放鴿地到歸返地取一直線,開始拉長距離做漸進式的外訓,在天氣良好及鴿子體能正常的條件下,可對鴿子做重點跳躍式外訓。每天該訓多遠?當然須配合鴿子的體能(健康狀況及復原能力),再看天候。每個階段該給何種飼料?多少量,必須衡量天候、種系(肌質的不同)、訓距的長短、消化機能、性別、距離正式賽期等因素。 不當的外訓,過度勞累,體力耗損,會傷害鴿子內臟功能,造成生理和心理障礙,即使賽前借助藥物刺激,常為時已晚得不償失,尤其是距比賽放飛前2星期,更是外訓的關鍵時刻,必須作外訓的正確判斷。外訓距離: 此乃見仁見智的問題,外訓距離的遠近,皆有人成功與失敗,這也是賽鴿迷人之處。 訓練終究是為贏得將來的比賽,短程賽直達放鴿地是必須的,但外訓前,需考慮鴿子的體能狀況及放鴿地的天候,不會因這趟外訓意外而影響將來比賽的?阪Z。 比賽鴿的體能、放鴿地的天候、集鴿入籠時間等,就算在同一地點開籠,群鴿飛行的路線肯定受到以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基礎訓練的重點是如何脫離鴿群直線歸巢,不加思索的胡亂外訓,莫名其妙地損兵折將,枉費長期培育的心血令人惋惜。 千萬記住,外訓一趟若實飛時間超過3小時,隔日最多允許來一趟短訓熱身,讓鴿子有時間調理補充耗損的精力。外訓按實飛時間計算,比按空距換算來得實際。有些鴿友外訓時鴿子表現很好,臨到賽卻走樣,常被譏為“訓練師傅,比賽徒弟”,仔細思考以上3個重點,當可豁然開朗。賽鴿比鴿種,好鴿永遠不寂寞 賽鴿其實是在比種鴿的質量,賽績的優劣絕大部分由鴿子掌控,使翔者扮演輔助角色。只要養鴿人不犯大錯,沉穩應戰,好鴿終能露臉,這是我總結一生競翔的結論。 以下故事發生在我身上。多年前我欲聘請專職教練管理賽鴿,同時來了2位應征者,各擁專長。為考驗其真才實學,每人各給一籠賽鴿(10羽)囑咐外訓,我跟在旁觀看,作為評選的參考。 甲教練很精明,找個空曠的地方將鴿籠一擺,在等待放鴿的一刻鐘,將籠內的鴿糞清理幹淨,隨後將鴿籠打開,一陣拍翅聲,10只鴿子頭也不回地振翅高飛。 乙教練亦做相同動作,找個空曠地鴿籠一擺,若無其事,待鴿籠內鴿子開始爭吵,他慢條斯理走過來,打開放鴿籠,每次放1只,待鴿子盤旋高飛再放第2只,結果2只在半空中相遇盤繞時,又放第3只……等5只鴿子攪混飛在一起繞大圈,他才將另外那5只一起放出,我抬頭一望, 10只鴿子越盤旋越高,繞飛幾圈後消失在雲端。 謎題就此打住,親愛的讀者,請大家動動腦筋幫我作主,甲、乙2位教練該選那位?什麼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