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分享
2006-12-15 23:41:15
hongyu777
种鸽因素 1、有同等距离比赛冠军鸽的家族史,也就是出自名门望族的品系。 2、父母中有重大比赛中的冠亚军鸽或上位名次,即赛绩鸽。 3、父母是早熟品系(有别于晚熟品系)。 4、父母具有快速飞行的特性(有别于耐力鸽)。 5、父母双方都要年轻化,良好的一岁鸽是最有能力的生产者,作出的幼鸽有活力。 6、如是只有一方年轻,必须是“老雄配小雌”,“小雄配老雌”宜种不宜赛。 7、父母双方必须绝对健康,标准是配上后7-8天就产蛋,越早越好。 8、父母双方必须性欲旺盛,标准是合笼后立即配上,配上后频频“寻欢作乐”。 9、用不同品系鸽杂交配对,取杂交优势,子代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配对时间恰当,掌握在幼鸽出赛时大羽长齐,指自然长齐。这比较光照调控为好。 11、鸽子是情绪化鸟类,要找一个艳阳天合笼;阴雨天,气压低,鸽子没有情绪。 12、配对顺当,没有强迫行为,没有打斗现明,双方高兴欢快。 育雏因素 13、取头窠蛋孵化,不用第二、三窠蛋。 14、蛋壳光滑、呈肉色;摒弃麻壳、厚壳和薄壳蛋。 15、3天见血丝,6天黑壳,在灯光下照看,气室(即“空头”)大比小好,为胎鸽提供充足的氧气。 16、胎鸽啄蛋齿时听起来强劲有力,节奏频繁,而不是有气无力。 17、从见蛋齿到破壳脱颖而出的时间要短,这是胎鸽强健的表现。 18、胎鸽出壳后的蛋膛比较干净,没有血丝、脏物残留。 19、第二蛋产出后的第十七天雏鸽出壳,18天以后了壳的说明胎鸽的体质欠佳。 20、雏鸽要亲鸽本呕,“吃奶象三分”,科学家认为鸽乳中有遗传基因,用保姆鸽代呕有可能把劣质基因带给幼鸽。 21、雏鸽肚脐眼收缩要好,基本上平盖于腹部,没有大块突出。 22、雏鸽胎毛浓厚、绵蜜、粗黄,复盖全身。 23、雏鸽出壳3天能身体坐正,小脑袋能竖直,时间越长越好。 24、出壳7天套足环时,脚趾粗壮,如轻松套进,可能发育欠佳。 25、7天后亲鸽反呕原粮时,雏鸽食欲好,消化快,饱食后的素囊大于身躯,到翌日早晨基本上消化完。 26、7天开始要对雏鸽塞食营养添加剂,直至断奶为止,确保雏鸽发育良好,这将影响到鸽子一生健康。 27、10天龄左右接种各类疫苗。因鸽乳中含有免疫物质,断奶前接种疫苗能确保雏、幼鸽有效免疫。 28、疫苗包括鸽痘疫苗、新城疫苗和沙门氏菌疫苗,确保雏、幼鸽期间无病痛,即使发生最小的病痛如生鸽痘等,都会使雏鸽停止生长发育,它在成长中就慢了它鸽一拍。 29、出壳15天时,雏鸽就有自我保卫意识,当你将于掌伸向它时,它会用翅打你,伸颈啄你,这是聪明、机智、勇敢的表现。 30、出壳18天时,为找食充饥而爬出孵盘,甚至跌落在地板上,或获得公呕,或遭到欺凌,被啄得头破血流,成为“光头族”,这是自强的反映。 31、出壳30天时,能自然地出棚上房,并入群参于家飞行列,有利于韧带锻练。 32、自然断奶是在出壳一个月左右,人为断奶掌握上要早一些,使幼鸽早一些自立,有利于智力开发。 33、换羽正常,如估计到出赛时大羽未齐,影响飞行,就要用光照调节,敞光加速换大羽,避光加速换体羽,确保决赛时大羽、体羽全部换齐。 个体因素 34、流线型体态,外型前宽后窄,在飞行中让风阻降低到最低。 35、体形中等偏小,减轻自重,利于快飞。 36、平衡感好,中央重心既不前倾也不后倾,在直线飞行中可减少阻力。 37、骨骼粗壮硬实,有力支撑驱体。 38、胸肌肉要柔糯而富有弹性,在激烈飞行中不易疲劳,但不肥胖。 39、羽质绵绒度好,贴皮贴肉,但不过于单薄,羽毛之间有空隙,增加浮力,飞行中可减少阻力。 40、翼展有弧度,呈锅盖形,而不是一个泻的平面。 41、拉翅收回时从容而有力度、快收急燥,慢收从容,但不要软弱无力。 42、最后3根“将军条”基本上等长,飞行时平均受力。 43、最后3根“将军条”间隔有较大空隙,飞行中翅膀上扬时利于破风。 44、大羽的羽茎(亦称“羽翮”)粗硬、呈黑色,有韧性,既有强度又不易折断。 45、羽茎两边的羽片要内狭外阔,比差要大。 46、桡骨要有一定厚度,扑翅时有足够的强度。 47、肱骨宜短不宜长,扑翅中起杠杆作用。 48、胸骨要有厚度、强度,有利于胸肌肉着生和支撑胸肌牵引翅膀扇动。 49、胸骨不要太高,略呈弧度,有前突后收的感觉。 50、背部微躬,脊梁骨坚硬。 51、臀部(即“后把”)有肉。 52、前胸开阔成球形。 53、尾羽不宜过长,呈“I”字形。 54、抓鸽在手尾羽不散开,不上扬,不弯钩,平伏而略有下垂。 55、脚骨要粗壮有力。飞翔时紧收腹部,减少阻力。 56、手指夹住脚趾时双脚弹跳更好。 ****5***7、***“舌平喉深”,掰开鸽嘴时舌尖平顺地贴着下颚,气管口深埋在咽喉里,上颚只见小孔,不见裂缝。 58、眼睛明亮有神,有一副凶相或聪明相。 59、有活力的幼鸽抓在手里会争扎、反抗,不肯就范。 60、握在手掌有颤抖的感觉,比较神经质,或是裂性、急燥,飞归快速,也易迷飞。 训练因素 61、幼鸽出鸽早,出壳25-30天必须上房,锻炼它的胆识。 62、家飞要早,这是幼鸽自身决定的,第一次家飞不能驱赶,幼鸽惊飞易迷失。 63、早晨家飞开棚要早,早晨空气新鲜,朝阳照射最佳。 64、家飞要定时,不能随心所欲,一般是早晚两次,每次两小时左右。家飞是运动员做早操,主要是锻炼体格。 65、如已习惯于大运动量训练,每次两小时到三小时也可以,但营养要跟上。实现超量恢复。 66、路训既是体能训练又是技能训练,要循序前进,初次3公里以内,每次成倍增长,训到300公里以上。 67、路训也可以天天训,如同家飞一样,近距离多训,阴雨天停训。 68、有条件可以训到与比赛距离等同,使赛鸽比赛中全程飞行在习惯区,轻车熟道,加快飞速。 69、必须进行单只抛飞训练,不要在盲区进要在50公里以上的习惯飞行区中进行,等第一羽抛飞鸽子飞得不见踪影后再抛飞第二羽,以此类推。培养赛鸽冲出鸽群单只飞行的习惯。鸽子是群体禽类,喜欢群飞群落,如在比赛中冲不出群体是得不到冠军的。 ***70、挤笼训练,用一只鸽会装鸽的笼子,鸽会一笼30只,你也装30只,鸽会用什么食槽、水壶,你也用同样的食槽、水壶,在笼子里过夜,吃食,连训几次,要使鸽子在集鸽上笼时,减少甚至避免应激反应。 71、模拟训练,“鸽子是习惯的奴隶”。500公里级幼鸽赛一般情况下在当天下午2点钟左右归巢,路训开笼时间要算计到赛鸽在2点钟到家,养成习惯。例如200公里路训,你要在11:30开笼,每小时飞80公里,2点钟归巢,在路训中有几次模拟训练即可。 72、路训无论远近放飞前都不喂食,只喂水,“饿则思归,饱则思玩。” 73、路训归巢后给点奖励,给它最爱吃的花生两三粒,以增强它的恋巢性,增强和主人的亲和性。 74、路训归巢要添加营养,使赛鸽很快恢复体能,以便明天再训。 75、路训归巢要休息好,使赛鸽很快消除疲劳,鸽舍遮光,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时的休息比营养更重要。 76、每一次路训归巢鸽都要求精力旺盛,雄鸽频频叮雌,雌鸽伸颈求欢。 77、在恶劣气候下路训归巢时,体能消耗很大,精神不振,但要恢复很快,过了一夜,一切正常。参赛因素 78、健康是赛鸽成功的基础,参赛鸽要有最佳的体格,排除亚健康。 79、要有最佳的翔态,即达到颠峰状态。 80、赛前调节状态,常用的方法:“孵蛋法”,信鸽有“舍鸽不舍蛋”之说,亲鸽在孵蛋时恋巢性最强。 81、“呕雏法”,雏出壳6天之内,亲鸽上笼出赛恋巢性很强,如超过7天,亲鸽开始给雏鸽呕原粮,很伤身体,不宜出赛。 82、“鳏夫制”,平时雌雄分养,上笼前将雌鸽与雄鸽欢聚片刻,捉去上笼,激发雄鸽归心如箭。 83、“嫉妒法”,上笼前将一羽野雄放进雌鸽巢房,然后将出赛雄鸽上去撕打,再捉出上笼,用以激发它嫉妒心理,急速求归。 84、上笼前不喂食,减轻体重。 85、上笼前喂足水,也可用针筒灌50cc清水后,送去上笼。 86、上笼前拿去盐土槽,不给赛鸽吃盐土,减少飞途中的口渴感。 鸽舍因素 87、鸽舍选址应选与司放地方的合适,在多数风向下有利于快归巢的地方。 88、鸽舍地址应与司放地空距适当,近比远好,过远与过近都不利于快速报进。 89、鸽舍建立高速公路附近,赛鸽有可能延着高速公路飞归。 90、鸽舍要居高临下,周围没有高过鸽舍的建筑物挡住回归视线。 91、鸽舍的朝向要根据当地的风雨而定,一般说要避免风雨吹打。 92、鸽舍最好要接受朝阳照射,而不宜夕阳照射。 93、鸽舍空间要宽敞,这与赛鸽饲养量相对而言,一个拥挤不堪的鸽舍,很难把幼鸽体质养好。 94、鸽舍要通风,但不能有“贼风”(即“对流风”),空气要从地平进入,屋顶排出。也可装换气风扇。 95、鸽舍要干燥,切忌潮湿,以防病虫害孽生,鸽子容易感染疾病。 96、鸽舍室内温度要求冬暖夏凉,专家们认为常温要保持在25℃左右。据养鸽实践,考虑到鸽子体温高,要根据饲养密度保持在20℃左右。 97、鸽舍要保持一定温度和空气湿度。 98、晴天。由于光的折射,鸽子能从不同位置感受到太阳光,可能使它们无法正确定向,甚至向错误方向飞去。只有阳光照射出来的影子十分清晰时,鸽子才有最好的定向。 99、无风。鸽子在无风的天气飞行发挥是最好的,因为风力对鸽翼的影响是所有赛鸽比赛的诸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100、顺风。顺风=飞速+风速,赛鸽会高飞归巢,因高空风力大,省力气,飞得快,但极易飞过家门未看清,飞过头,再回首。 101、逆风。逆风=飞速-风速,赛鸽会低飞归巢,几乎贴地面,“翻篱笆”,因风力被地面建筑物所分散而减弱,逆风比赛小体形鸽子比大体形有利。 102、闷热天。属恶劣气候,热气轻而向上,正好在赛鸽飞行区里。鸽子体温高达40.6℃,又没有汗腺,赛鸽张口呼气排热,体能消耗极大,快速鸽首先疲劳。 103、雾天。能见度低,看不清100公尺以外的地面建筑物,“雾迷漫,眼不见,奔向何方”。绝大多数赛鸽会迷路。 104、阴天。太阳是赛鸽最重要的导航依据,没有太阳,赛鸽只能打开地球磁场导航功能,阴天对没有经验的幼鸽会造成归巢障碍。 105、雨天。“赛鸽斗龙王”,除了导航障碍以外,还要淋湿羽毛,增加负重,还有部分赛鸽怕雨而停飞。 106、太阳黑子爆炸。喷出带电粒子,影响地球磁场变化,有些赛鸽闯不出磁场偏差而迷失。 107、空气湿度。干燥天气含水份少,扇翅阻力小,翼展大的赛鸽占优势。湿度大含水份多,扇翅阻力大,翼展相对小的鸽子占优势。 108、空气含氧。赛鸽在空中飞行,要消耗能量和氧。“雨过天晴”,空气含氧量最高,赛鸽飞速最快。 种鸽的饲养管理 2005-02-01 05:47:03 鸽友如果有印象的话,许多年前,比利时的自行车好手Mottiat与法国自行车好手Pelissier,在巴黎-布列斯特-巴黎(PARIS-BREST-PARIS)的自行车比赛。 Pelissier是一位令人称赞不屈不挠的真正斗士,个性是有点性急,但是绝对具备钢铁般的求胜意志;而Mottiat则有一付天生适合运动的好身材,更有著不同一般人的沉稳气质,这种特质让他在自行车长途比赛中,比其他的选手更具有忍耐力。 当时,关心此次比赛的观众们,开始一定会认为,法国老兄的赢面应该比较大,因为一开赛的前几百公尺,Pelissier以短距离赛的速度冲出车阵,取得最佳领先位置。可是事实上却不然,最后是Mottiat赢得胜利。为什么呢?事后许多专家分析,这是因为Mottiat在比赛时让身体机能以正常方式运作,他比赛前先让自己有充分的休息,在健康身体与良好体能状况下,最后赢得冠军。亚军得主Pelissier,几乎是强迫身体去达到他想要的境界,如火般的个性,虽然具备钢铁般的意志,仍不免让他在比赛中耗尽所有的能量。此次比赛的最后结果是,Mottiat领先Pelissier约一个小时,而且,当Pelissier抵达终点时几乎都快死了。 这是一段从巴黎到布列斯特在折返回巴黎,约1,300公里无休息的超人比赛,鸽友不禁要问,这跟赛鸽竞翔有何相关?老实说,没有。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鸽友能够了解这种竞争状态下的赛鸽特性,不是更能够猜中那一羽赛鸽会赢得胜利。有些赛鸽就具备像Mottiat一样的比赛特性,而有些则像是Pelissier。前者常常会在开始的时候,让人感觉到有些虚弱,但是他们却能够坚持到最后,并赢得胜利。第一类赛鸽通常是长距离(600公里到900公里)的比赛选手,而第二类的赛鸽,则是中短距离选手,它们的身体状况就跟第一类赛鸽一样的好,只是它们常常为了归返鸽舍而奋不顾身,耗尽身体能量而不自知。这类赛鸽一般说来并不容易赢得长距离的胜利,但是在中、短距离比赛时,它们能够在体力能量耗尽前,就已经归返并赢得奖项。但是长距离赛鸽与中、短距离赛鸽的分别,并不是仅以生理状况来看,赛鸽血统与本身的竞翔特质也必须要加以考量。 住在博尔赫霍特(Borgerhout)的赛鸽鸽友安东尼.凡.奥分(Antoine Van Alphen),生前是安德卫普(Antwerp)赛鸽联盟屈指可数的赛鸽强豪,有一次的访问他告诉我说:「我个人先前建立了一支可以在短距离速度赛中获胜的鸽系,它们具有高度的归巢性,比赛时往往能够正确且快速地归返。为了赢得博尔赫霍特联盟的综合入赏荣誉,我让它们也参加远过于巴黎(Paris)的比赛。只是选择赛鸽参加这类比赛时,我都刻意选鸽舍中体型最小但是最具耐力的赛鸽参赛。」我问他这有什么道理。他说:「道理其实再简单也不过,这些小型赛鸽跟我的其他赛鸽都是来自同一血缘,除了体型较小外,它们的体力以及竞翔特性跟其他赛鸽没什么两样。但是我发现大型鸽在参加一场比赛归返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回复到原本的参赛状态,而我的小型鸽拥有一样强壮的心脏,却可以在较短的期间内恢复体力,再参加比赛。」 依现今对赛鸽的研究看来,他所秉持的理由,确实是有他的道理,而且这么短短的几个字里,却也把长距离与短距离赛鸽的不同分别出来。安东尼.凡.奥分先是对自家的赛鸽,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再善用它们的竞翔长处,而这些赛鸽的表现,最后让他能够在安德卫普赛鸽联盟占有一席之地。他个人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应该对自家赛鸽再下功夫去了解,因为有太多赛鸽牺牲的原因,肇因于鸽主对它们的不了解。 住在荷兰布雷达(Breda)的乌门斯(Oomens)兄弟,前些时候曾经告诉我,他们的长距离冠军鸽舍的荣誉是怎么来的。他们说:「在1914~18年的战争过后,我们的赛鸽在600公里的比赛表现相当杰出,但是只要一超过这个距离,像是波尔多(Bordeaux)以及圣文生(Saint-Vincent)的比赛,成绩就会变得惨不忍睹。为了改善这种情形,我们引进一些安德卫普长距离强豪史多佛斯(Stoffels)的赛鸽,当这一血系融入本来的鸽系之后,我们在600公里到900公里比赛中,几乎所向无敌,直到现在,这个融合后的血系的竞翔成绩仍然表现得相当优秀。」我问他们:「当时,那些史多佛斯赛鸽长得很强壮吗?」「也不尽然如此,但是那些赛鸽真的就具备稳定的归巢天性,非常适合参加长距离比赛。我想我们战前的赛鸽,就是想早些回到鸽舍,但是因为比赛距离太长,致使它们丧失了归返的信心,而无法即时回来。」 由以上例子可知,赛鸽血统对竞翔特质有著非常重要的影响,数以千计的赛鸽在距离短于巴黎的比赛中,可以有不错的成绩表现。但是只要比赛距离一拉长到200或是300公里,它们的表现就得通通摆到餐桌上。这是因为大部份鸽友对自己的赛鸽并不了解,他们通常并不愿意尝试让赛鸽参加诺扬(Noyon)以外的赛事。也许有鸽友以为参加比赛会有运气的成份存在,我个人倒是认为运气并不是赛鸽竞翔活动的必然部分,对赛鸽的了解反倒是让赛鸽赢得比赛的最重要原因。我以为鸽友们如果想在竞翔活动上成功,平时就应该把竞翔时的运气部份排除掉,转而重视赛鸽饲养的重点明细。 养鸽的开始,我们当然可以由赛鸽的体格,去分辨它是短距离、中距离、还是长距离的选手。只是必须要养鸽到一定时间后,才会对优秀赛鸽的生理特徵有了解,譬如说,一付良好的肚骨与背骨,稳定且适合的呼吸频率,健康且深的喉头,强有力但不会太快速的挥翅方式,坚实的背部肌肉组织,构造良好坚固但柔软的羽翅,这些赛鸽生理特徵都是我们用来,区别好坏赛鸽有什么不同的要点。一般鸽友都会断言,拥有越多这些生理特徵的赛鸽,它们在100公里到800公里的比赛上,绝对可以轻易地赢得一些奖项。然而,赛鸽竞翔并没有绝对这么一回事,因为要赢得奖项并非容易的事,如果这羽赛鸽比赛时刚好少了一点获胜应有的表现,或者,它并没有遗传到血缘里,那一点的归巢性,这优良的生理构造,并不会给它带来任何的好处,反倒是会让它的缺点突显。由赛鸽的生理特徵,我们一般将它们分成:快速赛鸽、中距离赛鸽、与长距离赛鸽(具备长时间以一定速度飞翔能力的赛鸽)。虽然这些赛鸽可能拥有相同的生理特质,但是绝对具有各自特殊的地方。 我们必须要经由研究去了解自己的赛鸽,当然,建立一个适合比赛需求的鸽系,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我们一定不可以为了这个理由,就让赛鸽参加所有距离的比赛,因为这不是赛鸽选种,这是让赛鸽去送死。我个人的建议是:选种先从赛鸽血统表研究它的血缘开始,因为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将这赛鸽,分类到快速鸽、中距离赛鸽、或是长距离赛鸽。 赛鸽竞翔活动中,花时间研究自己的赛鸽其实还蛮愉快的,这件事并不需要高深的育种学问,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再深入地研究它,就行了。就像有一些“先觉”他们对赛鸽眼志有特别的研究,能够在赛鸽的眼睛里,发现与竞翔特质相关的学问一样。其实做这样研究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能够发觉赛鸽天性中的一些有益于竞翔的特质,并且让这些特质在赛鸽参加竞翔的时候,可以掩盖掉影响赛鸽获胜的突发状况。所以说,优秀的长距离赛鸽,通常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特质越多越好,才可能在竞翔比赛获胜。 记得,文章前段我们谈到Mottiat与Pelissier的不同。Pelissier是一位相当优秀且不可多得的选手,只是他在比赛的时候,比Mottiat缺少了长距离比赛获胜的那么一丁点特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