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士朴先生编译 汤兴光插图改编 养鸽可为仙,已受过世人几千场讪笑 赛鸽为乐道,终难解自己这一点痴顽

序
愿景,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理论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实,如果简单加以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对养鸽者而言,获得强有力的赛鸽知识,实现自身鸽舍的规划、目标、管理,拥有高素质、优良血统的信鸽将是其希望达到的愿景;对于合伙养鸽人的团队来说,也许努力完成全年的赛鸽业绩,鸽友之间的和谐、进取、创新会是建立团队的愿景;对于鸽友,拥有一个温罄和睦的家庭,才能够充分获得发挥才能的赛鸽环境或许是他们的追求。袁士朴先生编译的,《信鸽驯养与竞翔》的重新发表,就是让养鸽者找寻到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时,就找寻到生活的乐趣和无限喜悦,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为之奉献的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希望养鸽人读一读这文稿,别人的感悟也许对你能产生共鸣。 《信鸽驯养与竞翔》发表经过 按道理我是没有资格写序的,因袁士朴先生是济南大学英语教授,而我只是一个小字辈,但这本17年前由袁士朴先生编译的。《信鸽驯养与竞翔》,是我5年前在一个地摊上发现的,我如获至宝把它珍藏起来,这本书对我饲养信鸽及信鸽知识的提高,有着很好的启蒙,我深信这本书存世很少,我也怕这本书的遗失,是对信鸽界的损失和遗憾,于是用计算机把这本书重写了一篇保存起来。 我的台湾好友李作填先生,也酷爱信鸽方面的知识,于是我把文稿用电子邮件发出,李先生阅后认为应该把这本书重新发表,让养鸽者有所收益,但因有牵涉到版权问题,于是按照书中所提供的人名,打电话寻找作者,首先打电话给天津周传红先生,他说记不清此事了,又打电话给天津市信鸽协会,要了宋智海先生的手机号码,宋先生也说记不清此事,又打电话再找周传红先生问他是否认识沈传州先生,他要我问宋智海先生,于是又再打电话从宋先生处找到了沈传州先生的电话号码,第一次打到了济南沈传州先生不在家,晚上又打电话找到了沈先生,经过交谈,方知沈先生是袁士朴教授的妹夫,我把事情的经过告知沈先生,谈了想重新以连载,改编此书的方式,沈先生满口答应没问题,但我提出牵涉到袁士朴教授的主权,如能同意发表,最好请袁士朴教授能写一个授权汤兴光改编发表的授权书。袁士朴先生写了授权书,赠送了原版的书,所以说这本书17年后能重新问世,首先要感谢袁士朴老先生的大度,感谢沈传州、宋智海、周传红先生等的大力支持与帮忙,才能完成这个心愿,也感谢台湾李作填先生的提示及协作,感谢北京《经典赛鸽》杂志社。改编后的标题为<赛 鸽 魅 力 无 穷> 袁先生的授权书是这样写的, 汤兴光先生 您好! 从沈传州先生处得悉,您与台湾李作填先生有意将我译《信鸽驯养与竞翔》在台湾转载。对此,我表示同意并赞赏,希望能为推动信鸽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只希望在转载之后能寄给我几份为我添兴,关于本人情况简介如下:1937年生,1962年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受总参谋部派遣赴中印边界任翻译,转业后在济南大学任教,曾赴加拿大留学,并多次因公出访美国,加拿大,译著主要有《西藏奇遇》、《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英文版)》、《在陌生的土地上》......编着有全国高校教材《英语教育学(英文版)》,退休前曾任外语系主任、外事办主任、教授等职务。顺致敬意 袁士朴 2004/5/5 于济南 编译者的话 信鸽也称为赛鸽,经过驯养,它既能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又能参加竞翔,丰富人类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古希腊神话中,火星神(战神)曾经用鸽子向漂亮的女神(金星女神)传递过情书,在《圣经》中,鸽子被描绘成希望的象征——衔着橄榄枝向被洪水围困的人们传递大陆就在近处的信息。我们人们饲养鸽子并让它为我们人类服务的事迹历史可说说非的常悠久。远在3000年前,就有用鸽子传递信息的事例。信鸽,这个古老的通信工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先进通信装备大量使用的今天,还有没有它一定的地位?这的确是有待讨论的问题。信鸽的由来,人类利用鸽子传递信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纪元前三千年),希腊人和罗马人就已利用信鸽为军事通信服务。在中国,驯养鸽子的历史相当久远。秦朝宫廷里就饲养着各种鸽子;唐朝永安节度使陈海就酷爱鸽子,他曾经大建鸽舍,养鸽3000余只;明朝时,曾有信鸽创下持续飞翔3天,航程700余里的记录相传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各国时,就曾利用信鸽子作通信联络工具。唐代著名的宰相和诗人张九龄非常爱好养鸽,曾经让鸽子送信千里之外,古书称之为“飞奴传书”。我国利用信鸽作军事通信联络,正式见于史料的是北宋仁宗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此后,在南宋、金、元、明、清各朝代,信鸽通信见于史料记载的就更多了。 在欧洲封建时代的战争中,信鸽通信得到很大的推广。到十九世纪后期,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军队都正式建立了信鸽通信的专职机构和通信的联络网。除了国家设有专门机构饲养信鸽外,还鼓励民间饲养信鸽,由政府资助,组织成立各级信鸽协会,德皇威廉一世曾亲自兼任德国皇家信鸽协会主席,大大地促进了德国信鸽事业德发展。这样,平时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战时又能征集到大量优秀的民间信鸽为国防通信效力。在一八七零年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围住了巴黎,法军的通信联络中断了,在一个夜间,围城巴黎上空升起许多气球,这些气球带着信鸽分别降落在土尔和其他城市。这些城市负起了联络站的任务,把文件、电报拍摄成精巧的照片,印在很薄的纸上,由鸽子带回巴黎。在两个多月里,这些通信鸽传递了数千封重要信件,为巴黎守军的作战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到了二十世纪,尽管无线电通信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信鸽通信依然建立了许多不朽的功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对军用鸽十分重视。军队每占领敌防重镇,首先令敌交出兵器和信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信鸽在许多战役中立了战功。例如有一只名叫“森林汉”的雄鸽,出生才四个月,跟随美军航空队空降到当时侵占缅甸的日军的大后方。部队跳伞时,无线电报务员牺牲了,部队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七天以后,侦察员收集了日军的重要情报,便让“森林汉”带着这些重要情报,飞越鹰鸢出没的高山旷野,航程三百六十多公里。送到了指挥部,为“盟军”攻占这个地区起了很大作用。还有一次,“盟军”一支部队在缅甸遭到优势日军的包围,电台被毁,电话线全被切断,与指挥部中断了一切联系。指挥部把雌鸽“浅雨点”空降到被围的部队里,然后让它带着联络文书,在九小时内飞行五百一十二公里,把情报带回。于是,部队里应外合,转败为胜。战后此鸽被授予“缅甸皇后”的荣誉称号。 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各地的信鸽协会与信鸽爱好者响应政府的号召,捐献出五万四千多只信鸽供军用。美国伞兵部队的战士身背小鸽笼,以便在必要时放鸽送信。这些鸽子曾帮助在欧洲的美军完成了诺曼底登陆战,还帮助海军陆战队打赢了南平洋的岛屿战。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曾准备向某海岛进行一次地毯式轰炸,在飞机起飞前的一刹那,机场上空飞来一羽信鸽,带来这样一条信息:美军已在该岛登陆!准备起飞的轰炸机不再起飞,数百名美军士兵免遭厄运。 在英国,有一种被称之为“狄勤”的特别奖章,专门颁发给那些有特殊贡献的鸽子。第一只获得这种奖章的鸽子名叫“云客”。“云客”曾随同一架轰炸机出去执行任务。当那架轰炸机受伤快要坠海时,飞行员及时放出了“云客”。“云客”带着求救信件飞返基地,救难人员便立刻出动,使遇难人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护。 苏联军队也很重视信鸽通信。在苏联边防军中就有“三多”之说,即坦克多、军犬多、信鸽多。目前,许多具有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国家包括美、苏两国,依然设有专门机构饲养和训练信鸽,供其使用。 在我边防对敌斗争中,信鸽通信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有力的辅助通信手段。一九五八年,一只被称为“英雄军鸽”的黑鸽,在云南边防某地一次战斗中负伤流血。它带伤飞翔,把前哨急件带回指挥部。指挥员立即派出骑兵赶到出事地点,歼灭了窜入国境的蒋残匪。一九六0年,云南某边防小分队到边境处理情况,用携带的信鸽不断将情报送回指挥部,保障了通信顺畅。一九七六年云南边防民兵岩英,配合解放军在森林里跟踪敌人,用两只信鸽将情报连续送回边寨,有力地支援了战斗。 信鸽不仅在军事通信上建立过功勋,并且还留下了取药救人的佳话,有一次,某边防连队有一个急病号,医生诊断后需要到团部取药。由于山高路远,如果派人去取,来回要两天时间,将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通信员大胆使用信鸽取药,四只信鸽同时出动,仅用三十分钟就取回了药,使病员转危为安。 核效应试验还证明,信鸽在核爆炸几分钟以后放飞,它可以穿越大面积放射性沾染地区而不受损害,完成通信任务。各国人民都很喜欢养鸽。鸽子成为人类和平幸福的象征。在国处许多城市的街头,有成群的鸽子与游人作伴。世界各国的信鸽爱好者,成立了许多群众性的信鸽团体,并开展了各类生动有趣的信鸽竞赛活动,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举世闻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设有世界赛鸽评比项目,据说这是因为远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曾经使用信鸽将伏胜者的名子传报四方。信鸽竞翔运动已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至今。 解放以来我国的信鸽竞翔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信鸽竞翔成绩逐年提高。一九八一年从青海西宁放翔的一羽“深雨点桃花眼” 信鸽,经八天艰苦历程飞回上海;从甘肃省张掖县放翔的一羽“中雨点黄眼” 信鸽,经历九天飞返武汉;从首都北京放翔一羽“点花” 信鸽,冲过暴雨区,奋飞十四天抵达四川省成都市;从湖南长沙放翔的“桃花眼黑雨点” 信鸽,经八天时间飞回昆明。一九八二年从上海放翔的一羽“应验系高原雨点” 信鸽,历时二十五天,飞跃六省一市,行程近两千公里空距,击风搏雨,历尽艰辛,终于飞返滇池之畔的昆明城。一九八三年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信鸽协会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信鸽首次邀请赛,很多省的信鸽都突破了千公里空距。江苏省信鸽协会的一羽信鸽创千公里当天归巢的记录;上海信鸽协会的一羽 “中雨点” 信鸽,从甘肃张掖放翔,以五天十小时飞完全程二千零四十公里的优异成绩飞返上海,荣获一九八三年全国信鸽联翔冠军,打破了连续保持了十四年之久的十天五小时的全国纪录,该纪录是一九六九年由一羽赛鸽创造的。 2004年5月16日06.00江苏省信鸽协会举办800-1200公里信鸽赛,放飞31658羽,结果当日14时10分46秒见首羽分速1883.4579到15时42分30秒,分速1597.6223,100名已报完。 2004年6月14日6点10分江苏省信鸽协会在新疆哈密(2500-2800公里)放飞6098羽信鸽,于6月23日6点55分见鸽,共归巢170羽信鸽,其中南京市见鸽31羽,而本人的一羽信鸽2000-10-340423 雄 雨 牛眼,于6月30日07.40分归巢,获南京市2500公里第七名,并以2002年春1500km归巢,2002年秋2000公里20名, 2003年秋2000公里39名,并以2004年11月28日荣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 大 世 界 基 尼 斯 之 最 参加超远程飞行次数最多的信鸽 飞行数量:4次 由南京汤兴光(江苏.南京)饲养的编号为2000-10-340423信鸽(雄 雨 牛眼),于2002年10月19日至2004年6月14日连续三年参加省.市.区级信鸽协会举行的超长程距离飞行比赛,其中最长距离为2539.720公里、最短距离为1500公里。2002年07月1500km归(1633羽) 2002年11月2000km20名(528羽)2003年11月2000km39名(818羽) 2004年06月2500km7名(898羽)2004年2500km江苏省联翔35名(6098羽)证书累计翔距13050km MO:01639 2004年11月 由于该鸽是中国信鸽史第一羽信鸽获殊荣,所以我给该鸽起名为“吉尼斯中国1号”,这不仅是我个人光荣,也是南京市、江苏省乃至中国信鸽界的光荣,也是中国信鸽界的骄傲。

这表明国内超远程信鸽的水平又有了提高,当然是广大信鸽爱好者共同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饲放员精心护理体现。 发展信鸽事业,既有通信、竞翔、观赏和食用价值,又有重要的军事和科研价值,还是广大农村、城镇、农场和牧场的一项有价值的集合养殖业和家庭副业。过去曾有人说“养鸽是玩物丧志”,那是一种偏见。据我们所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有许多信鸽爱好者。他们并没有因业余养鸽而影响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相反,却丰富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我国近代的信鸽竞翔是从20年代在上海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信鸽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到60年代,信鸽竞翔活动已在南方诸省市普遍开展。竞翔记录被不断刷新,有些记录已排在世界纪录的前例。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对开展信鸽竞翔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信鸽,竞翔爱好者也越来起多,信鸽协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尤其目前在台湾鸽友比赛激烈的情况更是举世闻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等情况复杂,因而养鸽的方法也因地、因人、因鸽子品种不同而千差万别。要想把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各种养鸽经验都收集整理出来,那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本书所谈的养鸽方法,借鉴了许多养鸽人的观点,也许是一孔之见,算是抛砖引玉,仅供读者参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改编写时间仓促,因而书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为了丰富信鸽爱好者的知识,促进我国信鸽竞翔运动的发展,特编译此书以飨读者。在1987年编译过程中,承蒙天津、广州、山东等省市信鸽协会的姜光明、杜剑秋、沈传州、宋智海、周传红、江高义等鸽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在这次插图改编过程中,得到了莫家旺、胡山、汤兴耀、严晓红的指导, 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