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正文>评论

也谈如何杜绝幼鸽丢失

评论

朝皮叔  08-30 16:35:30

游棚,是令广大鸽友非常头痛的一件事,且经常发生。第一类多发在“上房”“起盘”后不久初飞的幼鸽。第二类多发在“冒子”即“动条”3-4根的青年鸽。 第一类游棚鸽,一般游而不归者居多。据观察,这类游棚大多在4-6月、9-11月,天气晴,敞棚易出现。游棚的幼鸽多数为发育快、体壮,且没有定向或定向不稳。幼鸽初上蓝天,对自身体力和飞行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准备”,它们有时合着“放路”赶着回“家”的小鸽群,一起高翔,偏离“熟悉”的轨道。当感觉大事不妙以为时晚矣,只好歇息高处,一旦饥饿难忍,就随波逐流跟着就近的鸽群进入它“家”成为“游子”。经常听到鸽友说:好的幼鸽,好“游棚”。造成这种原因是放、训不当。为减少幼鸽的丢失,开家时应选择天气好,时间晚,傍晚为最佳。关养定时放飞的饲养者,先放成鸽,待其飞行一定时间后,感觉快要降棚时,再放幼鸽,不要驱赶,让其自由飞翔。 第二类游棚鸽一般表现为:定向飞行后一至两个月一切正常,能按时进、出笼,且无异样。但往往饲养者不仔细观察,有的青年鸽回笼较晚,在笼内经常被成鸽啄打,歇息处得不到保证(无固定的停歇处),得不到正常的用食量,经常被饲养者抓握等等,这些都是游棚的先兆。本人做过试验,每晚都进笼,抓同一羽鸽子,连续几天这样重复,此鸽夜宿高处不进笼,白天却仍然进笼吃食,当抓在手中时,反应机敏,神情紧张。我有个朋友,他的鸽笼比较小,只能饲养30多只鸽子,但为了增强“实力”,他经常引进种鸽,造成棚内“爆满”,原有鸽子的“势力范围”经常重新划分,等到比赛的时候,他把“爱将”一个个送上征途,结果放得“一塌糊涂”,放过千公里的鸽子复放500公里成了“游子”,一羽半岁多的鸽子,训放到300公里,发挥都很正常,他对它还报了很大的希望,但几天后既然“离家出走”,从此也没回来了。此事提醒信鸽饲养者,应结合自己的饲养条件,合理选择饲养量,给每羽鸽子有个安乐窝,以减少“游棚”造成的损失。 受惊吓是游棚的又一个原因。有经验的鸽友,进鸽舍时常穿固定颜色的衣服,比如白大褂。其目的,一是干净二是让信鸽有稳定的安全感。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的人常忽视了这个细节,有时穿着偏重红色的衣服进鸽舍或拿着黑色、红色的塑料袋进鸽舍做清洁,遇风吹起,鸽子不知是何物,造成满棚鸽子惊慌乱窜。成鸽有一定的适应性,惊慌之后会进笼;有的幼鸽就会因此感到不安全,乱飞乱歇,成为“游子”;有

  08-29 15:03:21

幼鸽的丢失确实是许多鸽友心痛不己的事,而幼鸽丢失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鸽友们只有尽力去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避免幼鸽的丢失。

晏福伟  08-29 10:16:39

鸽子游棚我认为只能减少不可能避免呀,这个是每个养鸽子的人不可避免的呀,只是我门能减少呀,鸽子的天性有时候认真的是很难避免的呀.所以只能人为各个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象作者所说的这些现象呀.

德塔鸽舍  08-29 09:23:29

这真的是一个鸽友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开家和家飞飞失都是经常预见的,有时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要根据自己鸽棚的位置及周边情况而定的,作者写的很是详细了,其实这些都要从鸽主本身上慢慢实践体验出来的,根据鸽子的状态等等来决定,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是应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开家家飞的方法。

袁民  08-28 23:25:50

我们只能设法减少幼鸽丢失,但无法杜绝幼鸽丢失,你说对吗?

袁荣华  08-28 19:58:52

hao好文章啊!!师傅!!

<<返回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