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鸽分为参赛鸽鉴定和种鸽鉴定两类。大江南北,国内国外鉴鸽理论惊人类似,这不由我不去想这套理论是什么时间产生的?在哪产生的?产生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无意中查到有明末一位叫做张万钟的巡抚写过一本《鸽经》,收录于他女婿清初一个官员的《檀几丛书》第二集中。书中的鉴鸽理论正是今天正在用的理论,关键在于这套鉴鸽理论起源于伯乐等人的鉴马理论,把鉴马理论套用在赛鸽上这可比张冠李戴更严重了。试问“在地上跑的理论能用在天上飞”么?飞机和汽车运行原理能相同么?
在目前公棚赛中,尤以吉林、黑龙江和内蒙这些地区更容易在秋季找到气象条件非常接近的两天。气象条件类似的两天,飞完全相同的赛线,同一只鸽子两次成绩想去甚远。这也说明或许“一站慢一站快”比“一路天气一路鸽子”更靠谱,而这貌似同时也否定了太阳鸟与耐翔系的说法。
打开高端公棚和高端俱乐部成绩单,最后一站当日还巢率和交费鸽子比例罕有超过10%的,平均下来,还巢率在4%左右。从一个物种的稳定性来看,如此低的比例显然不支持赛鸽可以从生物学上作为成功物种而存在。我持续关注了几大名家这几年的还巢率和成绩,例如虎跃超腾在2014年夺得卡普三关鸽王冠军,李士杰去年双关鸽王亚军,但今年他们在卡普的赛绩都不好。这种现象不只一家,而是普遍现象。所谓一路天气一路鸽子,只不过是失败者聊以自慰的借口吧。这些职业鸽舍,他们肯定要比一般鸽友更精通眼睛、骨架、羽毛、血统、差异这些理论,但还巢率告诉我们,这些理论似乎并不太准确。
我们经常听到或者亲身经历过天落出冠军,眼砂配出冠军,骨架配出冠军,肌肉配出冠军,血统论出冠军,赛绩配赛绩出冠军,赛绩配血统出冠军、差异配出冠军等等。但人们却很少关注冠军平辈到底有多少只,它这些平辈赛绩如何,我们关注了成绩却没有关注有成绩鸽子占平辈总数的百分率。人们只是盯着冠军不放,或者说只看成功不看失败,而这恰恰是赌徒特性。只盯着凤毛麟角的成功,但却对浩若烟海的失败熟视无睹,只看彩票中奖的幸运儿,不看买彩票妻离子散的败家子儿。目前的鉴鸽理论活脱脱就似那彩票小报纸上的玄机,你看懂了掌握了也未必中奖。某某大铭鸽后代获奖无数,不晓得是鸽主查数能力有问题还是赌徒们就想得到这美妙的魔术扑克。
如果现在关于长途鸽系和短途鸽系的分类标准是成立的,那么短途鸽应该具备中短途成绩突出,中长途稳定还巢的特质。但,大多数鸽子300不快,400开掉,500丢光,600无鸽可赛。我相信鸽子一定有短途快速鸽和长途耐力鸽的区别,只不过目前我不认为人们掌握了短途快速鸽和长途耐力鸽的鉴别方法与育种方法。人跑100米是无氧运动,跑5000米是有氧运动,鸽子呢?短途就能像人一样一口气到家么?我不认为我们掌握了鸽子运动的生化和神经支配特点,我们对人类自身的了解都尚嫌肤浅更何况交流困难的鸽子呢?按照过去的田径理论,博尔特不会有教练选他跑百米,因为过去的理论是小个子才能获得更快的频率,但问题是鲍威尔跑百米用54到55步而博尔特用51到52步,这少出来的步数恰好抵消了频率慢的劣势,所以现在的跑道上无论长短跑,个头都参差不齐。鸽子呢?多大算是大体型呢?我只知道重达2斤6俩的元宝鸽肯定算是大体型。多大算是中等体型和小体型呢?我只知道小秀绝对是鸽子中最小的。没有统一标准的含糊分类方式在鸽届比比皆是。拿着含糊的标准探讨着原本应该是精确标准的话题,这就好比你突然问我幸福么?就因为说某某家鸽子是中等体型而鸽主坚定的认为自己鸽子是小体型,于是两个人打的很不幸福。
张万忠巡抚提到龙骨需有力,当然伯乐也是这个意思。从生理学角度我只知道肌肉有力,非常不清楚何为骨骼有力。倒是在书法和绘画上有用笔有力这个说法,而且但凡名家字画必然运笔有力。想来张万忠贵为巡抚自不会是腐儒,按常理看这张巡抚应该是八面玲珑、睿智兰心的一位大儒,伯乐为皇上摆弄马匹自也不是泛泛之辈,所以他们说龙骨有力非我这种对艺术一知半解之辈所能理解得了的。既然不能理解古人高深之“生命艺术论”那我就踏踏实实从解剖学入手呗,看鸽子龙骨,一时心血来潮放到纸上做成拓片,再就着拓片建立坐标系,“自然对数”图像跃然纸上,然而随着精度变化,函数关系式却大不相同。哎,我这个解刨和数学建模实在无法从龙骨上揭示古人的生命艺术。尊重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但不是盲目的继承和胡乱解读,就像如果你相信《洗冤集录》的滴血认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到底什么样的飞羽适合飞哪种比赛,这种事我们可以建一个迷你的风洞来进行模拟试验,虽然试验会很麻烦但并不难实现。但问题是飞翔速度不仅仅是羽毛决定的,更是由身体比重,绝对重量,肌肉发达程度,红血球携氧能力、肌酸水平等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每每在街头巷尾看到煞有介事的老头拉着少妇的手看手相,我都会瞬间联想到那些会看鸽子飞羽的大神们,原来看“手相”不仅仅只存在于人类。
龙,没有翅膀却会飞的动物,我不想研究龙为什么会飞,我要阐述的是“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作为神兽,龙这样的遗传特点有两种可能,一是老龙王媳妇不正经,二是老龙王遗传不稳定,从守妇道的角度看,鸽子遗传特性和龙是一致的。很专一,但就是九子各不同。一对鸽子出的子代,当真是五花八门怪异频出。有300冠军到500就掉的,也有300迟归到500飞冠军的,甚至会出现千公里高位奖鸽。但更多的是在500迟归和丢失,到600还巢率就更低了。如果拿300高位奖定义这对种鸽,那么这对种鸽是短途快速种鸽;如果拿500冠军定义这对种鸽,那这对种鸽是中短途或中长途种鸽;如果拿千公里定义那是绝对的长途种鸽了;如果拿丢掉的鸽子定义这对种鸽,那就该杀了。这种遗传的不确定性说明种鸽绝不是纯种,因为纯种的任何物种遗传都比较稳定,所以成绩配成绩,冠军配冠军就可以了,但这么做的人最终也不都开心。
不是纯种那就是杂交呗,但问题又来了,如果种鸽是杂交的,那经过有限的几代之后,应该表现出来彻底丧失做赛鸽的能力,但这种现象也没有发生。那赛鸽到底是纯种还是杂交呢?就像我们能接受光的波粒两象性和测不准原理一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赛鸽是独立于纯种和杂交之外的另一种物种形式呢?小时候,见的最多的是笨狗,笨狗体型差异巨大,颜色庞杂,服从性普遍低于工作犬。笨狗很难从形态学上像工作犬一样进行清晰而精确的界定。赛鸽也便如这笨狗,无论颜色体型与体重统称笨狗。在我国肉鸡一共四个品种,我读书的时候是一个品种(艾维因)。这四个品种无一例外当初在培育时都是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巨额的资金支撑,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培育是失败的。全世界最好的遗传育种专家团队尚不能做到任意的培育一个品系的肉鸡和蛋鸡,更何况在赛鸽领域达到高中学历的人占的比重都不大。赛鸽领域遗传学的欠缺是导致赛鸽像笨狗一样纷繁复杂的本质原因。人人都育种,人人都出赛,就似那大炼钢铁一般,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浪费了人力和资源最终以失败告终。家家都育种,家家都参赛,这在生物界绝无仅有,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让我根本不会考虑成为职业鸽舍。
无论是个人对千公里当日归的情怀还是传统赛鸽文化终究要面对冰冷残酷的事实。岩鸽也好原鸽也罢,总之这种纯野生的鸽子是具备迁徙习惯的,但从身体看与赛鸽相比不可以道里记。从岩鸽到赛鸽缺乏进化的必要证据链条。我无法考证赛鸽到底咋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以550公里还巢率作为考核标准,赛鸽并不是成功的物种”。如果以400公里为考核标准,很多名家大户的鸽子是能达到合格物种的标准的,这也就意味着或许适合现在鸽子飞行的适宜距离是400公里。但,问题是现在公棚赛和地方的关赛400通常是第二关或第三关,但绝不是最后一关,“因为难,所以并不太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