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和鸽子
2006-12-31 11:01:20
来源《五洲竞翔》总第三期

位于北京前海的宋庆龄故居
在北京的什刹海附近,有一座宁静的庭园,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湖水环绕,花木成荫。天空中时有鸽子飞翔,门口有武警守卫,这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

鸽子房

走进宁静的花园式故居,赢入眼帘的湖称南湖,湖畔有鸽子房。经常看到一群观赏鸽在大院里觅食,这些都是当初宋庆龄亲手养的那些鸽子的后代,宋庆龄一生最喜欢的就是鸽子。

说起宋庆龄养鸽子,还要追溯到1949年以后,当时,宋庆龄北京的住所在建国门附近的方巾巷。由于她经常来往于上海和北京,而更多地时间住在上海。1954年的一天,两只迷路的鸽子落到了宋庆龄住宅的屋顶上,工作人员收养了它们。几天后,宋庆龄从上海返回北京,工作人员告诉了这件事,并问她如何处理。宋庆龄高兴地让他们建起鸽舍,把鸽子饲养起来。从这以后,她喂养的鸽子一天比一天多,有从市场上买来的,也有国内外友人赠送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就曾经送给宋庆龄一对通体纯白的名鸽。 迁到后海北沿46号后,宋庆龄专门在北山前建起一个鸽舍,饲养了近百羽鸽子。她对这些鸽子非常尽心尽力,她总会把比较干硬的面包皮切下来,用手捏碎配上绿豆,放到点心盒里,亲自拿去喂鸽子。她吹起口哨,鸽群应声飞来,落在她的周围。鸽子对自己的主人也毫无戒备,甚至可以直接从她的手里啄食。

每次宋庆龄外出归来,走下汽车后,总要先去看看鸽子,再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有时她要回上海去住上一段儿,就会让人把她最喜欢的几对鸽子也带到上海去,由她自己喂养,不然便放心不下。宋庆龄曾经饲养了一只观赏鸽,头颈部和前胸都生着紫色的羽毛。她十分珍爱这只鸽子。后来鸽子老死了,她很伤心,自己到院子里把鸽子埋葬。以后她在招呼鸽子的时候,还经常叫着这只鸽子的名字,而鸽子们也会一齐飞来,安慰它们的主人。 这些鸽子也曾经遭受过噩运,“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有一天,宋庆龄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文汇报》的社论,把养花养鸟斥为“玩物丧志”,说这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她听后心情十分沉重,十分不舍得处理掉自己饲养的这些鸽子。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她多么喜爱鸽子,也知道这绝非出自她的本心,于是拒绝执行命令。然而,宋庆龄还是要求他们把大部分鸽子分送给几位中央领导人。这些与她素有交往的朋友们,同样理解她的心情。几天以后,这些鸽子“不经意”地被放飞,认家的本能帮助它们重新回到自己家,回到钟爱它们的宋庆龄身边。 宋庆龄喜欢鸽子,不仅因为它们文雅、温顺而执着,更因为它们象征着和平。宋庆龄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在半个世纪里,中国大地上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她曾多次亲临前线,也曾在炮轰总统府的危难中与死神擦肩而过。她目睹了太多的谋杀。廖仲恺、邓演达、杨杏佛等亲密战友的鲜血淤积在一起,几乎使她无法呼吸。孙中山先生临终时的最后一句嘱托“和平—奋斗—救中国”,也成为她终生奋斗的目标。

“和平!”这是人类最迫切的愿望。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宋庆龄就投身于争取和平的事业,成为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成为世界和平事业的杰出领袖。在她病重期间,曾经在轮椅上与她心爱的鸽子聚会。在病榻上,她最后一次清醒过来,仍然深情地惦念着朝夕相伴的鸽群……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以后,为了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女性,党中央把位于后海的宋庆龄故居列为爱国教育基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也包括很多国外人士。

天津稳拿集团捐建的和平鸽舍
2001年10月,天津稳拿国际信鸽事业(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云达先生和总经理傅柏松先生基于对宋庆龄的景仰,在故居投资建设了“和平鸽舍”,并赠送了以“和平、友谊、发展、海峡、回归、统一、中国、富强、繁荣、世界、康乐、大同”命名的12对鸽子,象征着海峡两岸的统一和世界的和平,这些鸽子自此在宋庆龄故居安家乐业,繁育后代,这些名门之后所卖的资金也都归于宋庆龄基金会。

在宋庆龄故居,你会看到经常有不同肤色的人来瞻仰她,经常有学生来这里义务劳动,那些鸽子们也被工作人员精心的照料着,宋庆龄一生钟爱鸽子,希望和平,这些和平天使的繁衍,就像她和平的愿望在延续,鸽子传递着她的话语,传向了向往和平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