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军鸽

2007-01-07 9:38:06

      郑洲不是河南人。 出生于浙南农村的他,1995年入伍来到成都军区某部军鸽队,成为一名军鸽驯养员。身边的战友来了走了,又来了又走了,他却在昆明关上军鸽队的小院子里一呆就是9年。 军鸽队是营级单位,实际上只有两个人,队长丁书旺,驯鸽员郑洲。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裁编以前,军鸽队人数最多达到过几十人,军鸽4000多羽。后来经历了百万大裁军、50万裁军,全军11支军鸽队最后只剩下了昆明的这支,当然编制也缩小了。       丁队长说,军鸽队保留在昆明是有原因的。从历史上看,二战时期美国空军飞虎队驻昆明期间在缅甸作战,就使用了5000多羽军鸽为战场服务。后来这些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军鸽留在了昆明,成为现在军鸽队军鸽们的祖先。       另外,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很适宜军鸽训练。昆明多山多植物,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鸽可以飞多种地形和气候。昆明矿产多,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山强磁带,对军鸽的训练非常有利。       丁队长是一位还没有经答辩的在职硕士研究生,桀骜不驯的头发和他的性格一样。但是一谈到关于军鸽很专业的问题,他很自然地说:“这个,你可以问郑洲,驯养方面他比我熟悉。”      不知是不是长期与动物打交道的缘故,27岁的郑洲有着和他这个年纪不相符合的羞涩、单纯和寡言少语。但是只要一谈到军鸽,他就变得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每天早上7点,出过操吃了饭,郑洲就赶紧回来打开鸽笼,喜欢早起的军鸽们已经在鸽舍的空地上舒筋活骨了。郑洲爬上3层平顶鸽舍的楼顶,手持一面红旗,用力挥舞,军鸽们看到信号,立刻飞出鸽舍冲上了蓝天。不一会儿,一支几百羽军鸽组成的整齐壮观的队伍就围绕着军鸽队的院子开始了一天的“早操”。      “军鸽的眼睛对色彩很敏感,它们害怕红色,我们利用这一点训练它们养成一见红色信号旗就起飞的习惯。它们不怕绿色,我们就训练它们见到绿色信号旗就降落入舍的习惯。”郑洲说。      勤快的军鸽们早上的飞翔训练一般进行一个小时,然后降落入舍用餐。      鸽子爱吃豆类,特别是豌豆。因为豆类圆滑无芒,便于吞食,另外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为了营养合理,郑洲还给军鸽配备多种副食,像青菜、盐土、骨粉、保健等。      军鸽啄食的时候,郑洲也没闲着。他照例开始观察自己的“兵们”,熟悉每一羽军鸽。几百羽军鸽不一定都有名字,但是每一羽是什么品系、适合飞什么样的地形、年龄多大,他都了然于胸。更关键的是,慢慢地他积累经验,形成了对好军鸽的判断诀窍。     在我国最早的养鸽专著《鸽经》中说,“飞放论骨、论神,凡睛有光彩,目光如电,翅有骨力,六事翮刚劲者,即为佳品。”郑洲感叹说,古人的见解很有道理。一羽好的军鸽,不仅要有优良的血统,也就是它的父母要有很好的竞翔成绩和遗传素质,外观上也有很多讲究,尤其是军鸽的眼睛。       郑洲说,军鸽五分之四的营养消耗在眼睛上。遇到不熟悉的鸽子,只要看眼睛就可以大致知道该鸽子的品质。       看眼睛又关键在眼沙。世界是奇妙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都天生独一无二。军鸽的区分就在眼沙,眼沙是分布在军鸽瞳孔外缘的一层面沙,它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眼沙。       郑洲说,优秀军鸽的眼睛角膜明亮,眼沙清晰,色泽秀丽。通过军鸽眼沙的形状和颜色就可以判断这羽军是否鸽适合作种鸽,甚至可以判断它是否适合在夜间、山地、沙漠或者海洋等不同地理环境执行任务。      对于一名驯养员来讲,分辨军鸽优劣只是入门功夫。再进一步的基本功则是军鸽的繁育。      好的军鸽不一定适合做种鸽。种鸽一定要能培育出比自己还优秀的下一代,种鸽可以飞200公里的,后代要飞500公里以上才算选配成功。而种鸽的选择除了眼沙讲究之外,还要注意年龄和羽色。      军鸽的寿命一般在15至20年。种鸽的理想年龄是2至6岁这段时间。另外,羽色也很重要。军鸽的羽色一般选择瓦灰色、浅雨色、红绛色等。白色、杂花色的鸽子容易暴露目标,所以不宜选做军鸽。同时也考虑到地域性的保护色。比如,瓦灰色适合海洋、海岛飞行,黑色适于森林地区,红绛色则宜于沙漠地带。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