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赛鸽事业的国际地位问题

2007-01-23 22:17:51

   ——第三次“浪潮”中的反思   文/蓝鲸     一、 三次浪潮止不住  上海的鸽界学者顾澄海先生,把中国引进外籍鸽的行动划分为“三次浪潮”,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李梅龄为代表的第一次引进,四十年代末的日、美、法、比外籍鸽的引进,九十年代持续至今的第三次引进“浪潮”。   这种说法本身没有什么不妥,只是第三次“浪潮”仅限于中国大陆,台湾省的情况有所不同。   稍加注意,我们会发现,七十年间,三次行动相同点很明显,就是引进、引进、引进,或者说买进,单向行为,没有什么输出或卖出。而且,引进的“浪潮”,一次汹涌过一次。依笔者愚见,三次浪潮这样看来实际上是一次浪潮,或称一次自始至终的引进行为的三个阶段而已。引进是绝对的,持续时间的连续或中断与否是相对的。没有八年的抗战,一、二次浪潮会连为一体,没有五十年代的国际封锁(隐去“闭关”意识和习惯),六十年代的“十年浩劫”(不锁国也没有敢来打交道的),第三次“浪潮”将早早出现,与第二次紧紧衔接。引进的欲望是一贯的、强烈的、毫不犹豫的和无可替代的,是十分自然的。只因客观条件时有所限,弄得支离破碎,形成了断续的“浪潮”。   以此预测,假如又有什么变化使得第三次浪潮引退,时机合适,第四次引进浪潮必将再度出现。总之,是要买,买了还要买,买了便没有了自我,不买更找不着自我,陷入了一个不能自拔的怪圈儿。     引进无罪,不能一般性的贬低,鲁迅先生就是提倡“拿来主义”的,关键是要引得其所,物有所值,洋为中用,青胜于蓝。   李梅龄引进“德国鸟”,不几天就培育出“李鸟”;美国引进法国的“西翁”,形成了“海斯曼西翁”,还有“休曼”(又译“休门”)和“戈登”品系出现。日本则有“势山”、“细川”、“松风”、“南部”系,后来有“岩田输入”、“魔鬼”、“村松白”,没有人非议。   比利时、荷兰,一百年间名系遍地,有人引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詹森系后,竟然翻印出“克拉克詹森”、“会爬山的詹森”,创出源于詹森,高于詹森,打败詹森的神话,这老外太会玩后来居上的把戏了。   我们的“优势”和“特长”还是引进。   “李鸟”诞生70多年了,虽经历了三次“浪潮”,再无什么“鸟”树立起来,而老美自戈登、休曼之后,名系繁花似锦,足够我们引进一阵子的了,只是别挑花了眼。   现如今,洋鸽广告铺天盖地,有直接登陆抢滩的,有专事引进转卖的,都盯住了这块地球上最巨大的赛鸽市场。这次“浪潮”初起便波涛汹涌,更兼众人刻意兴风作浪,愿随波逐流者也大有人在,第三次浪潮奔腾喧嚣正未有穷期,淹没我们的“遗老”,荡平我们的特色,充斥我们的市场和鸽舍,也看不出就会退“潮”的迹象,是为三次浪潮止不住。  二、“最高买府”逃不出  台湾地区鸽友“买“在我们前面,其规模和气魄都曾远在我们之上。有人戏言:“台湾若是停止买鸽,国际鸽价将下跌一半!”这话恐非空穴来风。鸽界名人姜晨光先生发明了一个极有特点的说法,称台湾为“最高买府”,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形象得很,再无人能出其右。   可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吧,没大听见有人喊好,唱反调的倒有不少。或许,姜晨光先生言辞有时稍嫌激烈、尖刻,让人享受不了,这笔者也有真切感觉,但对于“最高买府”一说,我是由衷的站在姜晨光先生一边的。   “台湾同胞我饿骨肉兄弟”,同歌里唱的一样,同宗同祖,血脉相连,待人对事,看法做法相似一致是很自然的。在买鸽子方面,台湾鸽友坚持数十年了,“浪潮”比我们这里要早许多,使翔的恒久是外籍鸽的子一代(没有二代、不要二代、不想二代),买了赛,赛了买,至今看不出有停止的迹象。   姜先生所言:“一旦断了购买欧洲鸽子的渠道,似乎其赛鸽的脊梁骨就断了,夺冠军再也无缘”。话虽偏刻薄,事情实际上就是如此。不过,我与姜先生倡导的“逃出最高买府”的动议见解有所不同:如若细品中华鸽文化与“买”的渊源,自会得出结论,“买府”是逃不出的,也不想逃出,搞不出自己的东西只能是一买再买,汽车(品牌流水线)、家电、武器和现代动、植物优种,基本就是这样,赛鸽岂能在万般狂购的沙漠中矗立起一株橄榄树?就赛鸽来说,“买府”已经扩展到大陆,这边也已经是买风日盛,记不得笔者曾在哪本杂志上写过:“外籍鸽转卖流水线已在大陆安装完毕”——“最高买府”逃不出。  三、 囫囵吞枣难消化  以上两个小标题,只言买、买、买的表象,未论及根源,现在应当剖析一下了。第一浪潮是买,第二浪潮还是买,第三浪潮更是买。一面倒的倾向,看不出丝毫停止的迹象,源于中华赛鸽文化深层中的崇洋意识、急功近利意识、鸽界低文化储备导致的育种意识和育种能力低下,还兼饲养硬件仍普遍较差,加之没有负责的、持之以恒的、强烈的事业心。   赛鸽得了冠军,上代不是洋鸽者,众人会大摇其头不予承认,不愿承认,身价自是暴跌。公棚赛后拍卖,位列三甲的,不是洋血名门之后,卖价平平。一旦沾了什么“腾”、什么“森”、什么“范”的飞个四十、八十名的,自有“慧眼”可以“识珠”,拍价扶摇直上。   洋鸽子买来,子代直接上赛场拼杀,一旦中鹄,财源广进,老少生辉,再买再送,形成循环。洋枪洋炮直接打靶赢钱来得快,培育自己的品系何日成事?哪里来得及?“台鸽”不过是欧美鸽系子一代的代名词,非此国人不认。   99年台湾某养鸽杂志的广告年历中,展示20羽鸽子, 原环外籍鸽就有14羽,占70%,其他几羽,查不上两代恐怕就到了欧罗巴和阿美利加了。日本翔道名宿岩田诚三先生在会见台湾某信鸽杂志访日人士时讲过:“日本人做事比较认真,中国引进日本鸽子会有好的发挥,海上竞翔也很合适,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到欧洲去买鸽”。或许出与历史和感情两方面的原因,国人不太愿意直接去日本购鸽,但流入国内的日本信鸽,应该承认质量上乘,同是引自欧洲,日本为何有了自己的特色鸽系,我们仍在忙于不断地引进呢?   中国人养鸽赌心盛,功利主义比较突出,而事业心则十分淡泊,这是与西方文化较明显的差别,宁赢十座奖杯,不育一个鸽系。大陆条件总体上还差一点,台湾不少赛鸽家条件已极好,偌大鸽舍劝充洋鸽仓库,至多也是个洋鸽繁殖场,硬是不做我们自己的育种基地。用金钱、奖杯、赛绩和拥有的洋鸽数量为自己堆砌一座“金字塔”,不肯在身后立一个为众人首肯的特色鸽系作为丰碑。   把洋鸽当作原煤直接送进炉膛,直接燃烧取暖,烧完再买,不把它提炼成热值更高的、更易燃烧的焦碳,也不将其加工裂解出燃烧横充分更纯净的煤制气。种鸽永远是原环洋鸽,赛鸽永远是洋鸽子一代,洋为中用?——中为洋“制”!   这里不是刻意贬低中国鸽友。长久以来,无论是引进家畜家禽品种,还是引进汽车、机械等机电产品,有好的就买,用一阵儿便过时,过时了再买不过时的,用不见青出于蓝,永远跟在人家后面,不能够消化,不能够创新,更难以赶超,这是绵长封建文化禁锢磨蚀了民族创造能力使然,属深层次文化背景的遗症,是为囫囵吞枣难消化。  四、 周而复始描旧图  一个国家强盛与否须看其综合国力,进展的潜力和持续发展的支持力来自于科技水平。邓小平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浓缩到信鸽竞翔领域,道理是一样的。竞翔事业进步快、水平高、发达领先,必定是科技成分在其中拉动和促进,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几年来习称与国际“接轨”。实际上落后一方向先进一方靠拢,这一点应搞明白透彻,是进步拔高,不是简单的赛制口径的统一。   欧美鸽界同行都是内行,是过来人。咱们尝过的苦辣人家也曾经尝到过,比方说眼砂论,人家是发明人,几十年前就炒过了,早已放弃,我们这里方才兴隆,刚刚开始降温,还很有市场。既然你还认可这个死理,欧美鸽界灵活对待,投你所好。笔者发觉五十年代欧洲推介展示名系鸽的广告,有鸽主照片,有代表鸽群体照片,并没有附鸽眼照。到了本世纪末,欧美售至中国(包括台湾)的商品鸽,仍小心翼翼一对一附上鸽眼彩照。因地制宜呀!这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商业推销手段,入乡随俗罢了,骨子里恐怕没有对你这份“执着”的崇敬。   列数我们的固步自封,稚拙举动,还能搞出许多。   前些年与香港搞对飞比赛,年年碰得鼻青脸肿,至今未见当事人出来总结什么,有个负责的交代,为什么我们这边“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蹊跷明摆在那里,为什么香港初冬时节才放千公里?才肯答应与你搞对飞?为什么不走正南正北的直线,而曲线放沿海,对于为什么同样一条竞翔线路,秋冬季节同时司放,由北至南就能赢,由南而北就要输得惨?北面一方多年没说出个子曰,后来有人撰文指出,便不对抗了。可香港依然在彼时彼地放飞,他们认定了什么?去年秋,又有人搞南北向的对飞赛,照旧又是北边的一方输得“只剩下裤衩”,居然有兴致再度演示一下鸡蛋碰石头的效果,尽显竞翔“科盲”的风采。象东北密林中的傻狍子,猎人一枪未打中它,没命的逃走,过一会儿再回原地“探究竟”,让猎人候个正着。事先就没有在竞翔科学方面做一个探讨,定一个课题?实践结束输也要输个明白,不能只落得碰一鼻子灰。稍具科技水平是不能在射程内用手枪决斗的,至少有一方先中弹甚至双方同时被击中要害,那结局不是用“损失”就能轻松形容的。还是去年秋天,某公棚赛的七、八百羽鸽子,500公里决赛由南向北当天“全灭”(“稳拿”林云达先生语)劳民伤情泄气,竟然还能喊出“明年再来”的口号!明年再怎么来?失格的赛鸽在公棚继续养半年?照样复制“全灭”的结局?今年的事情还没了解呢!今年为什么会是这样?谁的责任?主因是什么?要给个说法。怎是一句明年再来可以抵挡过去的!又要交“学费”?公棚是“精英赛”,选了又选的精兵强将,鸽队年轻整齐,若正常情况下达不到一般鸽会普赛水平,就算失误,就不正常,就应当查决策人组织者科技素养,检测决策的科技含量。又是天公不做美?有遇见了北风?风能覆舟,也能推舟啊?年年深秋刮北风,你为什么就是不顺风放北?(地形不利者除外)既然都是秋天决赛,武汉、鞍山公棚放北线红火场面可以视而不见?为什么99年还“记吃不记打”的还定南线?年年季季300公里飞不过500公里,失格掉鸽,年年还是“黑瞎子扛枷板——只认那个眼儿”非要放那个晦气的300公里,还要“预赛”,上赶着触那个霉头,拿鸽主的鸽子当儿戏,画一个与去年,与前年一模一样的圆圈儿。   原地踏步就是倒退!   公棚竞争惨烈,是死是活终究是科技水平的较量。抱着两天内有归巢,三百来米的分速也能分出个吆、二、三来,能发奖金能搞拍卖,笃定能捞回本儿来不亏这种态度,当年这茬鸽子就是生不逢时了,赛鸽棚无异于“毁”鸽棚。钱不是能买到一切的,钱不能代替和抵挡一切。   某大款去欧洲买鸽,受到冷遇,怀中掏出大把的美元,摔在对方桌子上,于是最终买卖做成,欧洲名家门口屹立起一位东方大汉的形象,那股子“豪气”冲得笔者一阵儿恶心,这种“真人不露相”式的噱头早就不时兴了——你再揣着更多的美元不也是登人家的门求鸽吗?就这意识水平,没准儿明年又怀揣美元登门求鸽了,一直买到“第四次浪潮”兴起也说不准。   记住了,美元人家也有,比你更多,好鸽子在人家鸽舍中源源不断地产生,你没有,这招你已经输了,彻底输了,连翻本的儿的资格都没有。乞丐凭什么在施主的桌椅板凳上敲那豁了边的讨饭钵?好没道理!笔者巴挣着有朝一日欧洲同行求到咱们鸽棚门口,那才叫扬眉吐气哩!老攒钱去当买家,去的趟数再多,也是周而复始地描画旧图,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现在,到了中华鸽友们依据我们的现状深刻反思,在世界鸽坛上为我们自己定位,检视中华赛鸽文化,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进取自新的时候了。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思索、学习,追赶的东西有许多,笔者认为最核心的环节,是要尽快培育出真正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赛鸽品系,为世人公认,否则长期处于目前的状态,就是迷失了自我,老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爬行,让人家瞧不起,终究在国际鸽坛上没有真正的地位,这是最大的悲哀。文中四个小标题:     三次浪潮止不住,  “最高买府”逃不出;  囫囵吞枣难消化,  周而复始描旧图。     大致是中华鸽界长久以来延续至今的一种表象,“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诗句),改变,是否应从这里下手?笔者知道,目前提及这个,仅仅是引发思考而已,尚未敢奢望还能有别的什么作用,真的有某种转机,善莫大焉。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