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眼实战原理
2005-08-26 16:08:44
想一想就看出好鸽,既不能速成,做起来又不容易,今后咱们唯独有多看多练,看鸽眼只是打开竞翔之门的其中一道锁而已。2002年中国台湾省的《赛鸽运动》杂志举办[欧洲之星)鸽拍卖会,现场特别邀请数位欧洲的养鸽名家,与中国台湾鸽友做最直接的互动及交流,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拍卖会。当中有一位比利时中长距离赛鸽高手万侯-尤持豪芬,他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有感觉的话:“好鸽子可以一眼看穿我们(鸽主)。” 这句话是通过林天章所翻译出来的意思,当时觉得很新鲜,但它的意境该如何解释? “好鸽子可以一眼看穿我们”与“你能一眼看出好鸽子”这之间有何差别?再三咀嚼用心品味其中的含意,发觉其意境是相通的,人与鸽无时不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互动与反射.对鸽子而言,它很清楚地接收我们(鸽主)的讯息,同时表达或反应出许多动作,只是有些人能细腻地感受到,有些人却视若无睹鸽子释放出来的灵气。 这样形容以上的两句话似乎太过于浅白,较难具体体会,但它绝对是一个存在的事实。海外有鉴鸽大师,台湾岛内也不乏“看鸽高手”,只是有形可以用实体被明确地解析,而很多无形的往往稍纵即逝,可以被感受却难以表达,如果你对待自己的鸽子一如对待自己的亲人至友,真诚细心地相处,即使有时在电话线遥远的另一端,一个声息就能清晰感受他的心情,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了解他心里想说或想做甚至想要什么,彼此相互关怀,心灵必能契合,否则表露再多神情也是枉然。人与人如此,人与鸽也是如此,没有心灵上的真情和感受,所看到的鸽子也只是一具模型而已! 我们用眼腈看鸽子,而鸽子也不时用眼睛盯着我们看,眼神彼此交会,就是内心世界的交流,有灵性(气质)的鸽子所流露出的神态,应该是有智慧或经验丰富的鸽主才能领会。有一次见识到一羽相当优秀的鸽子,当我递给另一位朋友鉴赏之后,他一脸不以为然的表情,我纳闷地问他这羽鸽子哪里不好,他的回答令我禁不住想笑,我的朋友说:‘它的眼睛是“西仔目”,因为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得奖那只鸽子是“黄橙眼”,所以我不喜欢西仔目的种鸽。”对于我这位竞翔不久的朋友,有这种看法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一个例子,在苗栗有位竞翔强豪也是我的好朋友,那次专程拜访他时,欣赏了很多难得的好鸽子,其中有只综合冠军鸽,他抓给我看的同时,特别介绍此鸽的来历、血统、背景,除此还强调有点辜负了这只冠军鸽,他说:“虽然这只冠军的同父母之前已作出3只入赏鸽,但找还是不敢重用它(指插组)。因为过去它的全兄全姊所入赏的眼睛与它不同,很奇怪这只赛鸽眼睛有一颗是“黑目”,可是它还是飞出综合冠军,但奖金少领了很多!” 关于鸽眼常发生戏剧性的事例,某知名鸽友,曾提起过鸽眼的事情,有一只寄放比赛综合入赏的鸽子,带回之后靠着印象想找出入赏鸽的父母鸽,知道了父鸽却找不到母鸽,翻遍了整个鸽舍就是找不到,最后不得不查阅作出配对记录薄,结果母鸽就是一只鸽主一直认为不可能的“黑目”鸽,入赏鸽(直仔)并没有黑目,可是记录簿不会说谎,就是那只黑目雌鸽。我问他,鸽子黑目有什么不好吗?他笑笑说:“其实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只是黑目的鸽子眼睛看似“无目”,总是不习惯用黑目鸽当种鸽而已。” 另外尚有一则鸽眼的故事,北部有位吴姓鸽友,多年来养鸽甚至比赛都抱着业余兴趣的心态,但却维持不错的入赏率,吴先生有一对(系)鸽子很特别,作出数羽下代参赛,综合入赏的几乎九成以上是黄橙眼,而西仔目速度好单关能入赏,可惜与综合入赏常无缘,我好奇地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这种遗传的关系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 以上谈了几个真实的鸽眼特例,虽不足以表示常态的数据,可是几乎每位鸽友都很坚持自己的特例(喜好),对鸽子的评判都会产生喜好与偏见,各以不同的标准给鸽子打分数,同一只鸽子所评判的分数落差极大,不论看眼睛、骨架、翅膀、灵性、血统、记录,其实每个角度都对,也很有意义,而我在此要强调的一点是,是否有人仔细观察了鸽子的“气色”!何谓气色容日后再详述。 有人真的不必抓鸽子就能一眼点出好鸽,此种养鸽高人常有耳闻而未亲见,只能半信半疑。合乎逻辑的事实容易让人相信,如果一位初学者养10对鸽子,养一年应该无法判断10对中哪一对或哪一只最好,过3年可能已接近一半,再过3年相信一眼就能看出自己舍中最好的鸽子,那时再来对号入座,也可以说出哪一只鸽眼最厉害!因此以后文中将多举实例供佐证,告诉鸽友台湾岛内的入赏鸽是如何配出来的,在来系多还是外来系多?何种鸽眼相配入赏率较高,何种鸽眼配法最容易打枪!最后再举个实例:刘先生是一位很出色的鸽友,当年借我哥哥一只雌鸽,说好一个月内归还,刘先生对这羽雌鸽相当看重。时间一到如期奉还友谊常在,作出两羽雄鸽参加比赛,一羽黄眼,另一羽西仔目,训练表现、外观条件,西仔目皆优于黄眼雄,比赛结束刘先生希望挑一只回去养,过目之后选中黄眼,我说不行,西仔目可以,结果刘先生放弃。我问他为什么非抓黄眼不可,他说黄眼有遗传母亲的特质(母亲是黄眼),其实当时我也有这种感觉,既然如此,我赶紧说你的母鸽还很年轻可以再生,把黄眼雄留给我吧! 隔年黄眼雄作出,黄眼雄的母亲也作出参赛,果然不出刘先生所料,结果双方都入赏,接着几年黄眼母鸽所作出的后代鸽几乎孵孵得奖,而它的儿子亦不负所望,成了我鸽舍中的超强鸽。为何刘先生一眼看中神准无比?他说这系我已经养了20年了,已得精髓。 想一眼就看出好鸽,既不能速成,做起来又不容易,今后咱们唯有多看多练,看鸽眼只是打开竞翔之门的其中一道锁而已。
每羽鸽子的眼睛像人的指纹一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仅能极为类似而已,即使类似,其命运却大不相同。养鸽不看鸽眼就如瞎子养鸽,将无法进入立体的境界! 有关鸽子瞳孔的大小与收缩程度以及眼球的摆动与转动,是这次所探讨的主题。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鸽子无法准确地啄食,这是近视或是远视所造成,若不严重,经过一段时间可慢慢调整成正常状况,我认为这种不正常视力的鸽子应该是属于“斜视”,两眼的焦距不一致,何以如此呢?★鸽子是无胆之徒 养鸽者一定都以为鸽子很胆小,其实错了,鸽子本来就是“无胆”之徒,同时,也无“膀胱”,只要稍为一紧张就会拉屎,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当拍摄到状况较不正常的鸽子,可能要在摄影箱内擦好几次鸽屎,导致生理状况不平衡的鸽子处于长时间的紧迫,容易产生脱水现象。所以,容易过于紧张或是得到下痢的赛鸽在酷热多关赛的考验下较难过关,从摄影箱内可明显观察得知,但这跟鸽子瞳孔收缩及转动有何关系? 鸽子对周围的感应和鸽眼的感光性都很强,因此,拍摄鸽眼时很难对焦的鸽子,其鸽身通常也很难拍,主要原因有几个,但前提是鸽子情绪不受太大的刺激(干扰),并且拍摄鸽眼的光源强弱是固定的情况下才能客观判别。 瞳孔收缩灵敏的鸽子,眼神经与脑神经较发达且健全,在相同的光源下,深(暗)色粗砂与浅(亮)细砂眼瞳?都能缩得很小,但特别小的类型很少,而缩得特别小的鸽眼,是对强光过于敏感还是怕强光?★敏感与怕光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观察其答案是对光较敏感而非怕强光。鸽眼与人眼长时间处于强光下,眼睛都很容易疲劳,甚至受到伤害。夏季比赛等鸽时,烈日下很多人需戴上太阳眼镜(墨镜),否则眼睛很难受。因此,鸽眼处于强光或逆光时,瞳孔缩得越小就看得又清楚又远,但每羽鸽子的收缩极限不同。至于怕强光的鸽眼若非天生,即是眼睛受伤或生病,下眼皮会往上合,眼睛四周有小水泡,瞬膜无法完全缩在眼睑里面:反之,生理状况良好的鸽子,眼睛机能强健,在强光下鸽眼依然张得又圆又大又亮。 鸽眼瞳孔缩得较小的鸽子,晴天时表现好(速度快),依照原理与实际情况对照是成立的,但在中国台湾多关综合赛里,输赢关键在于气流稳定度和天候的好坏。天气好归返率高,速度(分速)快慢差不多,况且海关都是好天气的机会很少,然而,比赛鸽的归返不单只靠鸽眼,还有甚多因素相互影响。 当拍入赏鸽与一般的鸽子时,最大的差别是入赏鸽很少有大瞳孔,反而有少部分怕强光,而瞳孔缩的极小的也是少数,大体都呈现正常的大小。有些时候鸽友可能把“内眼志”或“外眼志”很强的鸽眼,或者因弱光下拍摄的鸽眼(国外鸽眼照片居多)误认为是大瞳孔。 另外,雏鸽(幼鸽)眼晴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时,感光性较弱,即使在强光下拍照,瞳孔都显得稍大是正常的,鸽龄只要超过3~4个月,瞳孔收缩就能与成鸽相同。 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极度近亲作出的鸽子,偶尔会出现瞳孔收缩不良,对光线感应度较不灵敏的大瞳孔,此类绝无法成为一羽优秀的赛鸽。其次是作育配对时,应避免双亲(父母鸽)皆属较大型的瞳孔,因为,视神经及脑神经直接遗传自上代,后天极难改变。因此,幼鸽舍训即容易迷失或造成飞行严重撞击者,都是视神经及脑神经有缺陷。若因体能低落或体重过重,或先天结构平衡感不良的鸽子则另当别论。★转动与摆动 眼球的转动(抖动)与摆动,此两种机能(功能)差异极大。以人的眼睛而言仅能上下左右摆动(俗称转动),而鸽眼除了能摆动之外,眼球内的虹彩可瞬间轻微或强烈转动(抖动),有些则可像水波纹状上下浮动,而转动具何种功能实难判断,有人认为是焦距的调整、磁场感应,或是单纯眼球生理的反应,姑且不论其转动或浮动的作用为何,但从多例鸽眼中观察,可获得一些较可靠的数据,到底鸽眼转动的强弱与俗称“脑波”有何关连?鸽眼转动(抖动)强弱在比赛表现上有何差别?瞳孔大小、收缩灵活度在配对上有何关键?从眼神中如何辨别是敏感度高还是属于神经质?眼球较凸与较沉(稍凹)的视觉反应有何差异?如何从鸽眼(眼神)看出鸽子的个性、气质甚至活力与健康度?斜视的鸽子视物角度有何不同反应?我们将在下次再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