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浅见

2005-09-04 15:55:29

 概览当今信鸽界,迎来了第三次引进新高潮。敢于大胆引进是对的,但缺乏监别知识,以至轻信他人,难免有时上当。因此我认为引种最好把握住三点:   一、引种千万不要比经济实力,要注意比技巧。由经济实力型向技术知识型转变。赛鸽是竞争性极强的运动,面对自己鸽群的落伍,许多人便挤上引种的独木桥,虽说这是一条走上成功的捷径,但毕竟是僧多粥少。况且一羽原环外血价格少则上万,多则天价。令人不敢问津。另一方面由于利益的驱动,不少人则将落船鸽,假环鸽滥竽充数,使众多鸽友上当受骗,其中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的价码最容易上当。因此最好不要盲目参与这种经济实力的竞争。倒不如改变一下竞争的方法和内容,拿出有限的资金买些书籍刊物看看,认真学习中外名家经验。我们知道信鸽一旦形成种系就必然融合着他本身的特点,就像我国吴淞、李鸟一样。当今世界名系:詹森、慕利门、狄尔巴……也是这样。不要求都很清楚,有代表性鸽系应有所了解。这是提升信鸽素质的需要,同时也能防止受骗。我很佩服日本名家大田诚彦等人对信鸽知识的渊博学识,他们对世界级的名鸽发展脉络如数家珍,能从一羽杨阿腾中看出狄尔巴的血脉遗传,由此可见其功力。当你掌握其特点,好鸽也就难逃你的眼睛,有时甚至能用较低价格买到良羽。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单纯局限于外表。审视眼光应从外象型向内质型转变。爱美是人的天性,本无可指责,但结合到信鸽就应权衡飞速和外表哪个重要,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当然两者兼备自然更好。有个好友,满棚灰壳,其它羽色一律扫地出门。我问何故,说是好看,“要是品评个个都能上”。我不以为然,我们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不拘一格选用良鸽,哪能管它什么羽色?眼砂历来受到国人高度重视,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理论。我以为不看不行,但太看重也有失偏颇。说重要是因为眼砂最能反映出该鸽的健康状况和某些遗传信息。说不可太过量因为很多眼砂漂亮的鸽子没回来,而恰恰不中看的回得好。有些世界名系如马克 罗森斯,司翠克鲍等很多眼砂并不中看,你能说它们不好?另外从遗传学角度分析,连续近亲遗传也会出现眼砂平淡现象,而不断杂交却能出现很好看的眼砂。从育种角度考虑,哪个较有价值?当然姜晨光先生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不失不一法,但要具备要求的条件谈何容易!   三、正确看待国鸽,选好鸽源。做好西洋论向本土论的转变。这里有几层意思。其一、国内有好鸽,切不可小视。去年上海1000三门峡千公里竞翔当日最先报到鸽就是龚健先生一羽深雨点吴淞鸽。特别是建国几十年来,国鸽经过了严酷的淘汰筛选,形成了一批极其耐力和韧劲的长程赛鸽,若改善饲养条件或与外血改良,是很有可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速度距离鸽系的。其二、正确看待外血,外血中也有精华糟粕之分。因此千万不可唯洋是崇,要冷静看待冷静分析,弄清出处,了解翔绩,看有没有该种系的特点。其三、对外血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当前外血一词使用频繁,乃至不知杂了多少代仍称外血,这是很不准确的。笔者认为外血与国血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外血与国血相配,外血小于50%,则应视为国血;外血与外血相配,凡超过三代(包括三代)应视为国血鸽。因为这其中的成功与否与作翔者的知识技术所决定,它体现了本国作翔者的劳动和心血。这点在国外也是通行的,不说美国、日本,即使阿连栋克詹森鸽舍的常客彼德.曼德斯都说:许多人从我这引进种鸽还叫詹森系,准确地说应叫彼德.曼德斯。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是中华儿女,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所以在鸽界也应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发挥集体聪明才智,使中华信鸽尽早腾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