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中荷(昆山)鸽舍之印象
2006-10-08 16:32:46
初访中荷(昆山)鸽舍之印象 秋季竞翔即将开始,为关心、了解昆山新会员,尤其是外藉会员的备赛情况。9月17日,协会秘书长与几位鸽友专程约访了中荷(昆山)鸽舍的荷兰鸽友罗伯特先生和唐雪梅小姐,主人热情友好地接待了我们,因有鸽子作为友谊的桥梁,语言没能让我们造成隔阂,谈话全程均由唐小姐担任翻译。那天适逢德国鸽友孔道夫也在场,他是罗伯特的一位“忘年交”的鸽友,可称得上半个徒弟。彼此愉快地交流了各自的养鸽经验和比赛成绩,现场气氛轻松、活跃而热烈。 罗伯特先生是三年前来昆发展的一位荷兰企业家,在昆山开设一家生产专用安全设备的公司,业余最爱赛鸽运动。由于在荷兰罗伯特父子鸽舍是个养鸽世家,曾获得过不少上位赛绩荣誉,因此,罗伯特身在异国他乡,总是难了这份养鸽情结。心动不如行动,当第一产业在昆山发展稳定之后,去年开始,他着手恢复养鸽,为的是继续追寻他的爱鸽之梦;当然,面对中国赛鸽运动的火爆市场,他更是看到了很多的商机------,所以正在积极筹建“中荷鸽业”,据说中荷(昆山)鸽舍是江苏境内第一家外藉人士以本地鸽协会员身份入会的种赛鸽舍。 交谈中,罗伯特饶有兴趣地拿出了几期最新荷兰鸽报,向我们展示了今年以来在荷兰NPO(新设的国家赛)大赛中,罗伯特父子鸽舍连续二次获得的第10 赛区14000/21000羽冠军的赛绩;唐小姐还向我们介绍了画报上的一对慈祥的外国老夫妇———那便是冠军得主罗伯特的父母,然而,她说老先生今年在第二次获得冠军时,人已得病住进医院,且是不治之症,故今年以来,罗伯特已两次回荷探望老人,虽然国情不同,但在外国也绝对称得上一个的孝子! 由于彼此都忙,拜访时间不能过长,我们提出想参观一下新近建成的中荷(昆山)鸽舍,马上得到了主人的欣然同意!罗伯特先生可是一位热心、恢谐的鸽友,他不时吹吹口哨,耸耸肩膀,且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几羽大名鸽,其中一羽正是今年在荷兰获得NPO大赛冠军之父,名叫“飞奇迹”,这羽鸽子的硬朗的骨架、柔软的羽毛、漂亮的眼砂,犀利的翅条,沉着的气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的种、赛鸽舍一分为二,东西两座,通风、透气、干燥,地坪为前庭地栅,后院地板,内巢全部木结构,生态条件异常的好,种鸽舍约30平方米,内有种鸽近100羽,赛鸽舍约有50平方米,饲养幼鸽约180羽。虽然前段时期连续下了数天大雨,但舍内保持干燥,一点异味也没有,只有一点淡淡的鸽粪“香骚”,真是一座理想的鸽舍。 初次交往,我们特别注重礼节,更是注意主人对生人来访的卫生忌讳,考虑赛季即将到来,为防止“病从手(脚)入”出发,尽量做到小心为好!在主人热情的邀请下,我们二次谢绝了直接进舍参观的机会,并婉言谢绝了主人继续捉鸽展示的一片热情,待诧异的罗伯特搞清原委后,举起了姆指,连称“OK!” 作为特地上门取经学习,我们尽力注意寻找彼此管理操作的不同点。唐小姐介绍罗伯特养鸽比较崇尚自然,开舍以来基本未用过药物,她说如果连一些小毛病都不能抗过,这种鸽子还是早点淘汰为好,她说罗伯特平时也经常杀鸽,为的是确保鸽群的质量;另外,罗伯特在配种上喜欢采用大雄配小雌(无论是年龄还是体型);还有鸽舍外观显得有点特别,它采用了一般鸽友不肯用的“消防红色”,显得十分扎眼,不知纯属巧合,还是由于罗伯特的棚号是119,故意选用了红色!唐小姐讲了其实鸽子对红色并无太大的感受,只是习惯便成了自然;我们还发现他们进入鸽舍,并未是原先想象的要穿上专用的大褂,显得比较随便;再有他们的幼鸽一点也不怕人,性格与外国鸽友一样的奔放;在经过强化飞行训练后(约飞1个小时左右,5月份入棚的鸽子已有状态,自行飞出不见,约有40分钟后回来;7月份入棚的鸽子,由于毛羽缺少,比较懒飞,需要专人赶飞),罗伯特还专门训练它们,即吹哨后20秒钟内能全部进舍吃食,起先我们还持有怀疑的态度,结果却让我们信服了!只听哨声一响,鸽群争先恐后、饿虎扑食般的进舍吃食,它们全然不顾穿着红绿衣服的生人,猛吃海喝,给食整整持续了约15分钟,食料吃得很好,是凡赛尔品牌饲料,此时可以想象得出来,鸽儿们一定是个个吃得肚膨腹饱!真是荷兰的鸽子荷兰人调教,管理严格、手法独特!绝对的饥饿,强化的训练,残酷的淘汰,使鸽子自小形成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这对今后比赛一定十分有益!对我们来讲,算是接受了一次新的理念灌输。 确实国外有不少先进的养鸽理念,值得我们昆山鸽友借鉴和学习的,对这种送到家门口的学习机会,我们昆山可算得天独厚的,我们要发挥拿来主义观念,加强交流学习、不断引进消化,这便是初访中荷(昆山)鸽舍的基本印象。
江苏省昆山市信鸽协会
(会员读者欲看采访图片,请在协会相册栏查看,如想看到更清晰的,则到中信网专题图库的作者排行榜---昆山鸽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