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岸鸽友交流牵线搭桥,养鸽达人陈镇国的鸽友遍两岸
2013-03-22 22:51:42
养鸽子是陈镇国几十年来不曾降温的爱好。同时养上百只鸽子,几乎每只都是他亲手孵出的,就连看上去臭烘烘的鸽子粪,在他心中都是宝。为了能和“鸽友”交流,75岁的他还学习电脑,开微博。
为两岸鸽友交流牵线搭桥
1989年,陈镇国在曾厝垵买了一套小楼房,不住人,专给鸽子住。奇怪的是,好几次在清点鸽子时,他都发现多了几只,仔细一看,居然是从台湾飞过来的。“鸽子有脚环,上面记着编号、飞来的地点等信息。”陈镇国猜测这些鸽子可能经历了台风,迷失了方向。每每捡到这样的鸽子,陈镇国都先把它们喂饱。然后,他请在台湾的亲戚联系台湾信鸽协会,并写信过去说明此事。
最先收到信的,是台湾信鸽协会理事长周逸年。他立刻回信给陈镇国,两人的书信往来让他们成了好朋友。“他还好几次将名贵的信鸽赠给我。” 陈镇国说。之后,陈镇国动员台湾的鸽友来大陆交流。1989年秋,周逸年带着台湾信鸽协会24人,第一次来到厦门。“语言相通,爱鸽相投,相见恨晚。”陈镇国这样描述当初的见面。2011年,厦门鸽友组团16人回访了台湾鸽界。这其中,陈镇国起了不小的牵线搭桥作用。
3000斤鸽粪珍藏在家
每天上午,陈镇国都骑车到曾厝垵,打扫鸽舍,喂鸽子,忙得不亦乐乎。细心的他还给每只鸽子发了一张“身份证”。这是一张血统表,上面记载着鸽子的出生年月、性别、羽色、最好成绩等,甚至有祖宗三代的品系。平常,房子的窗子他不关,信鸽可以自由进出。为了训练,他把鸽子先带到同安、泉州、惠安,再放飞鸽子,让它们自己飞回来。“早上6:30放飞,中午就应该飞回来了,有时鸽子到得比我人更快。当然,每次训练也都会有一些鸽子找不到家了。”
对陈镇国来说,鸽子全身都是宝,连鸽粪都有很大价值。退休前是厦大化学系教师的他介绍说,鸽粪中富含氮磷钾,是植物最好的天然肥料。“厦门有五六万只鸽子,每年的干鸽粪有30万斤,如果利用起来,对绿色厦门的建设很有好处。”陈镇国自己就收集了3000斤鸽粪,想免费赠给市绿化部门。
最近,陈镇国还开通了微博,希望多和鸽友们交流,连厦门大学的官方微博都帮他转发,现在真有不少鸽友主动找到他,聊聊鸽事,交流一些养鸽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