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养广场鸽 留下风景线
2007-10-17 8:35:27
每天清晨,在民族广场盘旋飞翔的鸽子已经成为南宁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由于饲养经费难以为继,这些鸽子面临吃不饱。为使广场鸽能够健康成长,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民族广场鸽舍决定开展广场鸽认养募捐活动。今天起,爱心人士只要每年交纳100元就可以认养一羽鸽子,还可以给鸽子起名字,选择时间带自己认养的鸽子放飞。 以商养鸽 仍无法解决经费问题 民族广场鸽舍位于民族广场西侧,是2003年南宁市政府为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于2003年9月28日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鸽舍建成至今已有4年时间,现有鸽子近500羽,其中95%以上属于信鸽。鸽舍建成之后,广场鸽与市民和谐共处,给民族广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市民来广场游玩提供一种新的消遣方式。 因政府财政紧张,2005年开始就停止下拨广场鸽的饲养经费。此后,广场鸽的饲养经费全由民族广场管理处自行支付和解决。为了鸽子的生存,管理处提出“以商养鸽”的思路,主要靠收取附近游乐设施管理费、停车场地费以及向游人出售鸽料等维持此项开支。但是,鸽舍的总体开支远远大于来自各项的收入。 自从2003年民族广场鸽舍建立以来,赵宝山师傅就一直饲养这些广场鸽。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羽鸽子按平均一天一两饲料来算,近500羽鸽子一天共需约30公斤饲料,按平均1元钱一斤鸽料算,一个月也要1000多元。另外。鸽子防病治病每个月也要300—400元,加上一个月喂养的保健砂等等,折算下来鸽舍每个月的开支近2000元。 “鸽子每年都会参加一些大型的活动,但绝大部分也是公益的,一年下来真正收入也不过3000元。”面对广场鸽的经费短缺问题,赵师傅一脸无奈。即使除去人工水电费,鸽舍一年的开支也在4.5万元左右。广场出售的鸽料每包1元,一年下来收入约1.5万元,即便加上其他一些收入,也难以维持鸽舍一年的开支。 鸽子吃不饱 外出觅食易发生意外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民族广场,广场上鸽子时而群飞,时而伫立,只有很少的几名市民正手拿鸽料细心地喂养鸽子。在位于民族广场西侧的鸽舍里,一只母鸽正喂养刚孵出来的幼鸽,其他一些尚留在鸽舍里的鸽子正闭目养神。 一羽信鸽每天食用的鸽料由玉米、小麦、高粱、豌豆、竹豆混合而成。每天清晨8时,鸽舍工作人员会打开鸽笼,让鸽子开始一天的第一次放飞。8时30分左右,给鸽子投放食物、换水。下午5时,第二次喂食。 赵师傅说,鸽子很通人性,它们对陌生人非常警惕,对于来往市民的喂养,它们都时刻保持一定警惕性。如果你跟它熟悉了,它会很亲密地接近你,甚至停靠在你的手上等着你喂养食物。但因为南宁不是旅游城市,每天给鸽子喂食的市民并不太多,有时鸽子实在太饿了,为了觅食它们甚至飞往郊外。为了觅食或躲避人的追逐,鸽子被车轧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去年,一个月内曾有八九只鸽子被车轧死。另外,遇到天敌———老鹰的侵袭时,鸽子会受到更大程度的伤害。 每羽爱心鸽 每年认养费只需100元 象征和平、和谐的鸽子,一直是民族广场与众不同的景致。平时每到节假日,不少市民都会带着家人到广场与鸽子亲密接触。为了让天空中飞翔的那道美丽风景线永不消失,广场的工作人员决定用市民认养的方式来保护这些可爱的信鸽,这样既可以用社会大众的力量来保护广场鸽,又可以维持养鸽的经费来源。 在民族广场,鸽子共分1—500号,每羽每年认养费为100元;认养人领取“爱心卡”后,认养期间市民可以给鸽子起名字,还可选择时间带上自己认养的鸽子放飞。管理处将为每一位认养人建立详细的认养记录,其中包括认养鸽子的时间(期限),鸽子的出生年月、脚环号码、填卡日期、认养羽数、雌雄、眼砂以及羽色等详细信息,并对认养人公布喂养经费账目,做到明明白白。对认养鸽子有兴趣的市民请拨打本报热线5530111、5530222,或致电民族广场管理处办公室,咨询电话:2592558、13517882892,联系人:赵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