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幼鴿賽─成功使翔幼鴿系列(5之4)
2005-10-19 19:51:41
文/ 本刊特約撰述荷蘭作家艾迪.夏’拉肯(Ad Schaerlaeckens)譯/盧娜以往歐洲鴿友要到2月白天比較長,氣溫回升的時候才會開始育種。不過,時代不同了。現在,大多數荷蘭和比利時鴿友在11月底就開始配對了,這樣到了元旦新年發放新腳環的時候,小鴿子就大得可以掛環了。至於比利時鴿友嘛,他們則認為小鴿子最晚必須要在12月或1月的時候出生。比利時的幼鴿賽是從5月底開始的,所以那時幼鴿選手非得建立起一定程度的自然免疫力才行。荷蘭的幼鴿賽季較比利時幾乎晚上兩個月,不過,由於幼鴿賽逐漸盛行,荷蘭鴿友進行所謂的“冬季育種”早已行之有年 。 以前則不同,那時幼鴿賽沒什麼重要性,一般鴿友只把幼鴿賽當成是幫幼鴿熱身,反正幼鴿未來飛老鴿賽前也需要一些比賽經驗。如今,幼鴿賽的目標是“獲勝”,幼鴿選手年紀不能太小,所以荷蘭鴿友才會也跟著做“冬季育種”。這個改變的關鍵是荷蘭1953年開始舉辦的奧爾良幼鴿全國賽,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大堆荷蘭鴿友對這個比賽是抱持反對態度的,因為首場奧爾良全國賽變成一場災難。 這時,一群持悲觀態度的鴿友有話說了,“看吧,我早就說這個距離對幼鴿來講太遠了嘛!”幼鴿賽在德國一直不是什麼重場大戲,所以德國鴿友一向比隔壁國家的鴿友晚做育種。改變到了80年代,幼鴿賽不但變得熱門起來,鴿友也發現幼鴿可以輕鬆地飛上3~4趟長距離賽,而且這些幼鴿長距離賽更為許多鴿舍的成績單錦上添花。結果,原來反對幼鴿賽的鴿友態度也軟化了,紛紛加入幼鴿賽一試拳腳。因此,大家無不希望自己的幼鴿選手年紀能夠大一點,因為不管是飛自然制或鰥夫制,都比較容易做誘激和調節,換毛的問題也比較少。 但是,到了1999年,“保護動物人士”把幼鴿賽這個樂趣給剝奪掉了。他們說超過450公里距離的比賽對幼鴿來講太“硬”了,結果超過這個距離的幼鴿賽都被禁賽,連全世界最大規模,參賽總羽數最多達20萬羽的奧爾良全國幼鴿賽也一併化為歷史。這下特別擅長飛幼鴿長距離賽的鴿友可是氣瘋了,因為,其實是賽季剛開始的短距離賽,那時由於幼鴿經驗還不足,迷飛和失蹤的情形才最嚴重。不過,不管他們怎麼抗議都是枉然,幼鴿長距離賽終成過往雲煙。教訓有一件事情比利時和荷蘭鴿友一直搞不懂,就是外國鴿友怎麼會想買早生的小鴿子,換做是他們的話,這種小鴿子他們根本就不會想買。真正認真比賽的鴿舍絕對不會賣早生的小鴿子,因為他們自己非常需要用這些小鴿子去比賽。夏天生的小鴿子根本不能比賽,而且他們也必須為未來打算。雖然幼鴿賽變得很盛行,但是老鴿賽依然更重要,所以有比賽經驗的幼鴿就是次年老鴿賽的寶貝。晚生的小鴿子年紀太小,出生當年不能比賽,所以也不適合飛次年的老鴿賽,一般強豪都願意把牠們讓售出門。因此,歐洲鴿友跟外國鴿友不一樣,這種夏天出生的小鴿子才是他們想要購買的。似乎歐洲鴿友比較有耐心,願意等上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讓自己購買的鴿子育種,他們樂於等待的報償是獲得好品質的鴿子。好好操練!如前所述,荷蘭幼鴿賽季要到夏天才會開始。以前鴿友是在接近幼鴿賽季時才會開始操練幼鴿,不過後來他們可學到教訓了。6個月大才開始受訓的幼鴿飛不出好成績,所以鴿友開始提早訓練,改在幼鴿4個月大左右的時候就開始訓練。 頭幾次的拋飛路訓尤其要特別注意,訓練當天當然一定要是好天氣才行。訓練沒經驗的幼鴿時,如果刮起強風時要當心,無論是吹順風或逆風都一樣。現在鴿友都明白,讓沒進過集鴿籠幾次的幼鴿去比賽,等於是讓牠們去送死。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報導說,某個超級強豪用“從沒訓練過”的幼鴿橫掃幼鴿戰事。我覺得這種人不是什麼超級強豪,他們只是“超級大騙子”。他們誇口自己的幼鴿“從沒訓練過”,目的其實只不過是想炫耀罷了。他們好像是想說,“即使用沒經驗的幼鴿去比賽,我還是能夠飛得好。如果我用受過良好訓練的幼鴿去比賽的話,你們想想我會有多厲害。”蠢蛋讓沒受過適當訓練的鴿子去比賽會有什麼結果呢?只要讓晚生幼鴿去飛次年的老鴿賽,答案就見分曉了。這些被當成一歲鴿的晚生幼鴿去比賽,就算牠們能夠回來,全身大概也會沒剩下一根羽毛 。很多鴿友說,“這還不是因為夏天生的幼鴿都是一些蠢蛋,成績才會這麼爛。”我覺得這種看法很奇怪,那麼秋天生的幼鴿是不是就會比牠們年初出生的哥哥或姊姊更笨上一大截了呢?這些晚生的鴿子不是天生腦袋不靈光,只是行為愚蠢罷了。所以,對牠們來講,訓練是不可或缺的。所有那些強豪定期帶自己的鴿子去做訓練,不是他們閒著沒事幹,或是純粹好玩而已,事出必有因啊。這件事情可以下列幾個活生生的例子做說明: ──荷蘭這裡有些鴿會把秋天的幼鴿賽分成早生組和晚生組兩組,比賽時這些幼鴿會一起出籠,不過牠們的成績會列在兩張不同的名單上。各位應該比較一下這兩張名單的成績! 到現在,我還沒看過晚生幼鴿打敗冬天生的早生幼鴿過。偶爾會有一羽晚生幼鴿能夠飛出個還算像樣的名次,不過整體來看,兩組幼鴿的成績差別大的很。──以前秋天的時候會舉辦荷比幼鴿對抗賽。比利時幼鴿平均大概訓練過15次,荷蘭幼鴿平均訓練5次左右。用這些比較沒經驗的幼鴿去比賽,荷蘭鴿友根本就很難擠進得獎名單裡頭。 ──1981年的奧爾良全國幼鴿賽結果很慘。當時有些聯合會在星期六比賽,有些則在星期天比賽。我的地區是星期天比賽,那年天氣很糟糕,一連三場比賽都被取消。星期六比賽的鴿友運氣就比較好,每場比賽都能照常進行。奧爾良全國賽我們全都去參加了,我們這些星期天比賽的地區慘敗而歸。開賽以來的六天裡,我們只有25%的幼鴿回家。 那些星期六比賽地區的鴿友成績就好多了,把我們打敗成一盤肉醬。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有必要要像美國鴿友那樣,每週帶鴿子去做路訓五次,不過有一件事情我清楚的很,那就是只要缺乏經驗,就算是最好的鴿子也會輸得很淒慘。──我住在比荷邊界上的荷蘭境內,我的鄰居鴿友有些則是住在比利時境內。上個禮拜荷蘭這邊剛好舉行第四場幼鴿賽,距離約210公里。同一天比利時那頭也有一場距離相同的幼鴿賽,他們的幼鴿比我們的早回家……但是,那些比利時幼鴿至少訓練過15次以上。幾個星期後,同一天裡荷蘭和比利時也都有一場400公里的幼鴿賽,這次兩國的成績就沒太大差別了,因為荷蘭幼鴿比較有經驗了。美國幾年前我去美國,在那之前,我從沒聽到過如此許多有關賽鴿的胡說八道過。我不會說美國鴿友是笨蛋,但是他們問我的問題真是蠢得可以:──有鴿友跟我要布利克斯鴿舍(Bricoux)的地址,老天啊,布利克斯早在50年前就死了。──有個鴿友說他有純正血統的維吉鴿(Wegge)。維吉的鴿子在他1989年過世那年全部拍賣掉了,而且維吉的鴿子也是跟別人買來的,哪還有什麼維吉血統可言呢?──另一個鴿友想知道霍夫肯鴿可不可以跟某X血統鴿雜交。霍夫肯的鴿子沒有血統,而那個X血統我只在外國賽鴿雜誌的廣告上看過。這個X鴿舍不但沒有血統,連一個獎也幾乎沒贏過。──有個鴿友說,不管鴿子有沒有寄生蟲,他每個月都會用藥做驅蟲,聽到這話我整個人都呆了。其實,光是這麼一席話就夠讓人發狂扯頭髮了。──最讓我訝異的是美國鴿友的訓練方式,他們每週訓練鴿子3~4次。我在荷蘭賽鴿雜誌上提過這件事情,有些荷蘭鴿友沿用這個方法,也開始給幼鴿進行更頻密的訓練。不過,這些荷蘭鴿友的幼鴿比賽成績並沒有因此進步。那麼,為何這種頻密的訓練方式在美國可行,拿到荷蘭便不奏效了呢?我認為是因為歐洲鴿舍相距很短,開賽後大群鴿子並不需要立即分道揚鑣,這跟地大遼闊的美國非常不同。不過,荷蘭鴿友發現訓練的確能讓成績有所改善,只要他們沒有過度渲染自己的成績的話。他們也發現教導幼鴿適應鴿龍是極之重要的一堂功課。適應頭次進集鴿籠的幼鴿會有很大的緊迫,牠們會害怕得渾身緊繃,四處亂撞。另外,好奇心也會讓牠們擠在一起。習慣和適應集鴿籠的幼鴿表現則完全不同,牠們會顯得很鎮靜。如果你想知道這中間的差別,你應該帶你那些沒經驗的幼鴿跟另一個經常做訓練的鴿友的鴿子一起去做訓練。他的鴿子等不及出籠去飛翔,可能連在空中繞個圈子也不做,就直接往家的方向飛去。然而,沒經驗的鴿子會嚇得半死,渾身充滿緊迫,可能連離開鴿籠半步都不敢,或是傻傻的站在地上動也不動,即使被放在車頂上頭,牠們還是不敢動。但是,還有一些別的事情需要注意!水好幾年前,日本人把一場奧爾良幼鴿大賽拍攝成片,並給了我一捲拷貝。我無聊的看著片子,直到出現工作人員給幼鴿餵水的畫面時我才眼睛一亮。那些幼鴿搶著喝水,表示牠們很口渴。但是……畫面裡也有些幼鴿根本不去喝水,顯然有水喝並不在牠們的預料範圍內。而在回家的旅程上,這些不喝水的幼鴿一定是佔盡劣勢。 在這場奧爾良比賽裡,我第一羽歸返的幼鴿不肯配合進鴿舍,因為牠累得連進鴿舍的力氣都沒有了。我整整丟掉寶貴的3分鐘,這個時間已夠讓我痛失到手的冠軍。不過,有趣的是,當天吹順風,是場輕鬆的比賽。所以,絕對不可能是天氣或比賽距離讓我那羽首先衝回來的鴿子累壞了。等我看完片子後,我想牠一定是沒喝水,而我也知道牠為什麼不喝水的原因。牠是我最心愛的一羽幼鴿,我很怕牠飛丟了,所以有的比賽我沒讓牠去參加。我的其他幼鴿飛回家時並沒顯得很累,因為牠們已經學會在集鴿籠裡喝水了。 我的幼鴿從大熱天的比賽裡回家來時,曾經有別舍的幼鴿跟著飛進我的鴿舍裡頭。這些別舍的幼鴿進來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水喝。鴿子有抗熱的能耐,但是如果牠們在集鴿籠裡沒喝水的話,結果似乎就完全不同了。 以300公里的幼鴿賽來講,有時候我在比賽前一晚就得交鴿,有時候甚至是比賽前兩晚交鴿。大熱天時,只在集鴿籠裡待一晚似乎對幼鴿比較好,但是……只在集鴿籠住一晚,次日即進行比賽,卻有更多幼鴿迷飛掉。在集鴿籠裡住上兩晚的幼鴿大都有喝點水,所以迷飛的情形也就比較不嚴重。結語有一個強豪曾經描述過他的訓練方式。他的訓練方式是漸進式的,先從5公里的路訓開始,然後距離逐漸拉長到8公里、10公里等等,一直到有一天,他把幼鴿帶到15公里以外的地方訓練為止。那天當他坐在路邊,集鴿籠就擱在旁邊時,他看見他的幼鴿在天上飛著第二趟。他問自己:“我到底在這裡幹嘛?” 年輕和健康的幼鴿似乎能飛到比家更遠的地方去,這個距離比我們想像的還遠得多。所以,有些鴿友認為把幼鴿帶去做3或5公里的路訓等於是浪費時間。不過,又有些鴿友先把幼鴿裝入鴿籠裡,第二天才把牠們拎到自家的後院裡釋放,目的是要讓幼鴿習慣鴿籠,以及教導牠們在鴿籠裡喝水,這個做法可是一點也不笨喔!頻繁訓練有一個優點,就是幼鴿的換羽似乎能延遲了下來。鴿友也發現,在幼鴿賽季裡,休戰幾星期的幼鴿會比頻頻出賽的幼鴿更快開始換羽。 許多鴿友心裡頭最大的一個疑問是,幼鴿訓練究竟應該多頻繁才對呢?我認為答案得依鴿友所在的國家和地區而定。如果附近很遠的地方才有別的鴿舍,那麼你就應該勤一點訓練。比利時鴿友在比賽期間是不做訓練的,他們認為這時訓練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汽油,不過,美國或其他國家的鴿友可就不這麼想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