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作剧酿成津城首例网络诽谤案

2005-09-21 23:18:16

恶作剧酿成津城首例网络诽谤案 法官提醒:使用互联网也不能毫无节制,网上言行“过火”要担法律责任    这是一段发生在我们这座城市里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是一男一女,后者因为前者在网上发的留言烦恼至极,甚至危及到家庭稳定;前者则差点因此被送进监狱———断送了大好前程。令人扼腕的是,二者之间本无恩怨,之所以发生这个悲剧,不过是因为一青年白领工作之余出于消遣对前同事搞的一个恶作剧而已。然而,这恶作剧却酿成了津城首例网络诽谤案。审理此案的法官在此提醒人们,使用互联网也不能毫无节制,人们对自己在网上的言行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案件女经理无辜被卷入漩涡  张娟本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工作上,她勤奋敬业,已经做到本市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然而,今年6月初,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扰乱了张娟本来平静且幸福的生活。  这天,张娟正在一如既往地忙碌着,突然手机响起。这本是很常见的事,张娟是业务经理,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务电话。她很自然地接听了。没想到,对方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极轻佻地问:“你是娟娟吗?做×吗?”张娟想,哪来的无聊男人,随即说了句:“你打错了。”就挂了电话。  张娟哪知道,烦恼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她的两部手机不断地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电话、短信,内容下流,轻佻,害得她无法工作。她被气坏了,曾对着一个陌生男子大喊:“你是哪里人?怎么这么无聊,再打这样的电话,小心我到公安局举报你。”对方说:“你不是在应召女郎网站中留言要找人和你做×吗?”张娟这才知道,有人以“娟娟”的名义在某网站上留了言,还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的张娟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在上边留言了。但是,骚扰电话短信不停,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出于工作需要,张娟必须24小时开机,但那些骚扰电话短信偏偏在深夜更多。对方张嘴就是“你寂寞吗,要不要我来陪”等令人恶心的话。起初,她的丈夫王刚还表示理解,但几天之后王刚也开始怀疑,甚至问她:“为什么有人专把你的电话留到网上?”夫妻关系由此开始紧张。  这天,张娟的手机突然又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为了不让张娟误会,对方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原来他是宁波一家寻人网站的高先生,他说他出于工作偶尔浏览了一个网站,看到了让张娟烦恼的两条留言后,凭着职业的敏感立即意识到这不应该是“娟娟”本人留的,于是,他给张娟打了电话,告诉她两条留言的IP地址,以便她赶紧报案,查出留言的发布者。  张娟登录互联网,找到了那两条留言,这一看不要紧,她差点气炸了肺。原来,留言是这样写的:“我是个漂亮、身材极好的少妇,老公常年在外,我很寂寞,如果你是……的男人,请联系我。(后面是张娟的手机号码)”另一条更让她恼火。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底是谁在这个网站上发布了这些留言。平时,张娟一向为人严谨,跟同事朋友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不会有人出于报复做这件事。她实在想不出,谁在网上发布了这些留言。  在被骚扰电话和短信折磨了半个月后,张娟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递上了她从网站复制下来的两条留言和两个IP地址。她恳求民警:“请帮我查查,是谁发布了这两条留言,我实在想不出来是谁干的。”警方接到报案决定立案侦查。  破案留言者竟是青年白领  通过先进的刑事网络侦查技术,警方很快认定,两个IP地址均出自本市河西区某大厦的一个单元房内。通过调查得知,这个单元房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宿舍,里面住了三女四男,都是该公司的员工。两个IP地址对应的两台电脑是用一根固定电话线的同一个号码上的互联网。而这根电话线,竟然出自3名女员工的宿舍。  办案民警立即分别传唤3名女员工。3名女员工均称没有登录过应召女郎网站,也不认识张娟。她们各自的陈述能互相印证,经验告诉办案民警,她们没有撒谎。那么,究竟是谁还有可能使用3名少女宿舍里的电脑登录应召女郎网站呢?她们说,可能是小洁的男朋友赵强。民警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线索,赵强是重要嫌疑人,当即决定传唤赵强。  赵强的出场令人们很吃惊。这个28岁的男青年,是这家公司的业务员,有着出色的工作业绩,平时的表现也很正派。他跟小洁是同事,又是刚刚发展的恋人。别说小洁,陌生人看了外表斯文、谈吐文雅的赵强,都不会相信他会干出在网上留言诋毁他人的事来。听民警说明情况后,赵强竟然很痛快地承认,那两条留言都是他发布的。不仅如此,在发布这两条留言前,他还曾经在单位附近的网吧登录某网站一个聊天室留过不只一条类似的留言,也留下了张娟的手机号码。  赵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回答很简单:出于好奇,搞恶作剧。原来,5年前,赵强大学刚毕业时,曾在张娟所在的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不过跟张娟之间没什么交往。当时,公司为员工配备了一批手机,是赵强去买的。因为给张娟买回的是两部手机,号码又挨着,赵强记得挺清楚。后来几经辗转,赵强应聘到了现在的公司,得到了不错的职位,与前几年的奔波相比,无论工作和心情都改观了许多。闲暇时,他也能跟其他年轻人一样上网消遣了。就在这种消遣的同时,赵某无意登录了一家网站,看到很多关于一夜情的留言,青春年少的他感到很刺激、新鲜,就有了恶作剧的想法。他突然想起了曾经的同事张娟的手机号码,就在网上编发了上述留言……  官司昔日同事如今对簿公堂  赵强对民警说:“我没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我以为网络是虚幻的,没人会当真,何况我也没留下张姐的真名字,我没想到真有人会给她打电话。”但就是这个轻率的恶作剧酿成了津城首例网络诽谤案。  真相终于大白。在对其进行了为期24小时的传唤后,公安机关依法放回了赵强。此后,民警又通知双方到派出所,要赵强当面向张娟道歉……  公安机关书面告知张娟,按照法律规定,此案不属于治安管理的范围,张娟可以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年8月中旬,张娟一纸诉状告到河西区法院,控告赵强,称被告人在网上散布的诽谤性的信息对她的人格、名誉和精神等造成损害,希望法院追究赵强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同时赔偿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2万元,并公开向其赔礼道歉。  河西区法院当即受理了此案。8月19日,该院依据法律规定,对赵强进行了刑事拘留,随后逮捕了赵强并关押进看守所。  失去了自由之后,赵强才更加感受到法律的严肃。他从派出所出来后,一有时间就会登录以前的网站,在两个涉案留言后面写满了:骗人的,恶作剧而已!并且一遍遍地刷新网页,以期待有留言的网页能靠后些,唯恐再有人看到。  另一方,张娟的怒火却难以平复。起诉后不久,她又撤回附带民事诉讼,强烈要求法院追究赵强的刑事责任。  赵强的被捕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赵强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其父是本市一家企业的退休干部,母亲是退休老师。他们在30多岁时才生下赵强,倾注了全部心血来抚养教育他。赵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毕业后接连跳槽,终于在上百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在现在的公司谋得了待遇优厚的职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位老人难以承受,赵父的心脏病又犯了,赵母在给法官写来的信中说:“请求法官给调解吧,只要对方不再追究赵强的刑事责任,提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请法官救救我们这个家庭吧。”赵母的信感动了法官,也感动了张娟。依照法律规定,刑事自诉案可以调解解决。经过法官一番耐心细致的工作,原被告终于达成协议,赵强赔偿张娟10万元钱,张娟撤诉。于是,今年9月8日,就在原计划此案开庭的前一天,赵强的父母在河西区法院当着法官的面,把10万元交给了张娟,张娟写下了撤诉申请。随后,赵强被依法释放。这场诽谤案就这样结案了。  教训要做事先做人  昨天,记者拨通了赵强的手机号。听记者说明来意后,赵强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想说了,就让这件事过去好吗?”他还对记者说:“不好意思。”就挂了电话。记者注意到,他手机的彩铃别有意味,是一个女中音的道白:要做事先做人……  相信这个教训对于赵强来说是深刻的,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后记】  审理此案的河西区法院刑二庭法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本是一起不该发生的悲剧。赵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又从事着白领工作,但很显然他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才会制造出这样的恶作剧,伤害了他人,也险些误了自己。而张娟虽然得到了10万元的赔偿,但因此事带来的伤害还远远没有平复。法官希望通过快报提醒人们,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也要遵守法律,不要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读报帮助   何为刑事自诉按照起诉人主体的不同,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可以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是只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侦查,并由检察机关以国家公诉人身份起诉的刑事案件,这类案件占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的大部分。除此之外,由被害人等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刑事案件为自诉案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