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百日龄赛的探讨
2007-08-23 23:52:55
百日龄赛,顾名思义就是选手鸽的鸽龄只有100天左右的比赛,一般赛程是300公里。百日龄赛在有些地方实行了很多年,特别是在湖南非常流行,而且奖金额也很高,参赛羽数也较多。本人曾经到湖南的名家那里欣赏过百日龄赛的获奖鸽以及观摩过比赛的过程,我的心里也兴奋得跃跃欲试,只可惜当时我们鸽会还没有这个比赛项目。前两年,我们市鸽会也有了这个比赛项目,经过向名家取经以及自己摸索,我现在己经有了自己打百日龄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百日龄赛的选手鸽最好是用本地中短距离飞得很好的血统的鸽子,来交配早熟快速的外优血统的鸽子作出。只有这样作出的选手鸽才能在稳定的基础上以速度取胜,而纯粹用中短距离外优血统的鸽子作出的选手鸽,在训放及比赛中丢失率太高了,难以保证有效参赛选手鸽的数量。 打百日龄赛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掌握好训放的节奏与营养的搭配。百日龄赛选手鸽的训放距离应控制在150公里以内,绝对不应超过150公里,不然,因选手鸽的年龄太小而飞伤,形成不可复原的内伤而失去作为选手鸽的资格。另外,重点要在离舍100公里的地方多放,而且还要单放。因为百日龄赛一般是300公里的决赛,赛鸽放飞2-3小时后,如定向准确,一般赛鸽就飞到了离舍100公里左右的地方了。而此时也是赛鸽体力和精力到了刚开始放飞时一鼓作气的边缘,成与败也到了关键时刻。如果平时在这个地方多训并且单训了,那赛鸽飞到这个位置会因熟悉的地形而充满自信,会再鼓斗志,顺着早己飞熟的路线直接朝鸽舍飞归。但是训放的节奏要掌握好,也就是要有度,不能把选手鸽的体能放垮了、精神放疲了。训放的间隔期和距离要视选手鸽的状况来调整,一般应该是“远-近”来轮流放。比如说训放了一次100公里,回过头来放一次20公里作为一个调整,再放100公里或150公里。选手鸽经过大强度的训放,会消耗掉很多的能量,因此,训放期的营养要搭配合理, 要跟上。要随着训放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营养饲料,用饲料来保证选手鸽所需的营养,以及调节选手鸽的高峰状态,从而保证选手鸽以充沛的体能在颠峰期参加决赛。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你开动了脑筋,付出了劳动,用心地做了所该做的事,冠军将会与你拥抱!
评论
何德钟 08-26 14:54:41
作者认为百日赛的鸽子训放不超过150我非常赞同。在欧洲,他们的幼鸽很少训放超过45公里的,因为怕小鸽子受伤,主要是怕鸽子飞行不成熟而造成肌肉拉伤,如果不及时处理鸽子就会报废了。
关于百日比赛鸽子的配对还是要以速度为主!就300公里,拼的就是那么几秒钟了,不想500以上的有时容易出现伯马,早熟速度才是百日赛的王道!
刘伟 08-25 16:17:19
我想大家都比较喜欢幼鸽赛,毕竟这是种训养完美体现的一面,这三个环节上不能有一点失误!首先我们说种,幼鸽在三个月的时候就要飞300公里这样级别的比赛,所以种鸽必须找早熟的,这样才能在百日的时候很好的完成比赛,大家都知道詹甚的鸽子早熟,所以血统里多少应该含有詹甚的血!训也是很关键的,最难的是时间上的把握,如果对自己赛鸽的情况不了解,训放的时间早了训放强度大了,幼鸽的身体会受到伤害.甚至丢鸽!而前面的这二者完全依托养功上的功底.幼鸽最初期的训放不是5公里或是多少公里,应该是入笼训练,所以在训放开始的前期,每天的晚上我都把幼鸽放入训放笼.直到他们在笼中不再感到不安全或是不断的挣扎,毕竟我不想赛鸽把过多的体力用在笼中!等他们适应笼子以后再开始训放.我通常注重50公里到80公里的训放,在这个距离上我要训放很多次,而且要独羽放飞两次.训放最远的距离也不应超过150公里,而且这个距离上应该在比赛前的10天放一次以后,就开始调整他们的竞技状态了,对于肌肉骨骼不合格的幼鸽我是不会坚决让他们上笼的,哪怕只有一只合格的幼鸽也是这样的。
朱德斌 08-25 15:11:26
作者提出关于百日赛鸽的培养方法,认为本地快速鸽配外血,这样不但可以稳定归巢,而速度还会很快。对于这种配对作育,我认为不太可取,百日赛的鸽子关键在于早熟,用本地快速鸽配外血早熟鸽,根据遗传理论知识,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第一种是速度快,但晚熟的鸽子。第二种是既早熟,速度也快的鸽子。三是既不早熟,速度也不快的鸽子。因此我认为这种配法不好,快速、早熟的鸽子配对,才是理想的配对。其实作者的这种配对,主要考虑了幼鸽归巢率不高的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考虑这一因素。百日赛的鸽子,比赛距离一般不会超过300公里,大多数情况下,鸽会都要考虑归巢率,因此比赛距离只可能少不可能多,据我所知,说是300公里比赛,其实只有250空距左右,不少鸽会定的比赛距离其实只有200公里,而且大多都是平原地区,赛线好,比赛时风和日丽,而山区和一些放鸽条件不好的地区,一般是不会举行百日赛,因为百日鸽在这些地方200公里归率很低,这些地区也不会举行此类比赛,所以大可不必考虑归巢问题。由于条件好的地区,归巢性没问题,在配对时我们的思路,最好不要局限于此,大胆应用快速、早熟品系配对,这样成功的机会要比作者介绍的方法多得多。大家不妨一试。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