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鴿眼,首先要從鴿眼的反應著手,當我們抓起鴿子時,用手扶住它的嘴部,你會感覺到它的眼球會上下左右前後轉動,且一直想看看四周的情況,而感覺產生的震動感。
1996年12月我們第一次回到大陸,在成都的鴿展裡,看見了中國的鴿友對鴿眼的重視,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只見很多鴿友在評定一羽鴿子的好壞時,第一個動作就是拿起放大鏡照呀照呀的 ,不可否認,大多數優秀的種鴿,可以從鴿眼的結構及反應中得知一二,但是其他體形上的條件優劣是更勝於鴿眼。畢竟我們耍選擇的鴿子,是要它在賽場上飛翔競速比賽,而不是在展覽會場上品評選美用的。在我們這麼多年的經驗裡,我個人覺得觀察鴿眼,首先要從鴿眼的反應著手,當我們抓起鴿子時,用手扶住它的嘴部,你會感覺到它的眼球會上下左右前後轉動, 並且一直想看看四周的情況,而後我們架起器材,用放大鏡頭拍攝鴿眼時,透過強光,(這是仿照室外太陽的光度來照射鴿子的眼球,使鴿眼的幢孔,能夠收縮到與在陽光底下相同的收縮效果),我們會發覺到,大部份的鴿眼,都保持相同大小的幢孔,只有少部分的鴿眼,瞳孔會收縮的很小及沒有特別的反應,這些都是我們在拍攝幾千羽記錄鴿及優秀種鴿時得到的共同結果。
個案的成功不代表全部另外,也有一些鴿子,眼球轉動特別的靈活,眼球在放大鏡頭裡,又縮又放的,這些案例在我們每次拍一些職業強豪鴿舍裡,總會現 3、5 羽這樣的鴿子,因此常常在沖出照片後,這些鴿子的"眼沙"都會模糊不清,只得下次在重新補拍過。所以在此要告訴鴿友們,像這樣的鴿子在他的鴿舍內,是基礎的重要種鴿,但不一定是其鴿舍內最重要的種鴿之一,從這些經驗或許能告訴鴿友,追求特別的鴿眼,不見得是最好的辦法,就好比很多人對鴿眼內有斑點的鴿子,稱之『點眼叢』,特別偏好(白沙眼的為白色、紅沙眼的為紅色),認為這樣的鴿子,世間少有。不錯,只是在我們所拍到過的世界名鴿裡,以及一些我所知道的職業強豪的鴿舍中,好像也沒有『點眼叢』的鴿子是做為他們鴿舍內的基礎源頭種鴿,甚至於絕大部分的鴿舍中都沒有出現過『點眼叢』的鴿眼。
鴿眼的智慧線1996年,在嘉義鴿會拍照時,一位鴿友告訴我們這個小祕密說 :入賞鴿或者是優秀的種鴿,眼皮內都會有一條黑色的智慧線。可能是細細的一條,也可能是非常明顯。之後兩年,我們每次拍鴿會人賞鴿照片時,就會非常認真地將每一羽鴿子翻開眼皮觀 看,得到的結果是,智慧線跟父母鴿有關,跟是否會得獎或能否作育出好的下代是沒有關係的。
內眼圈-年齡的軌跡再談『內眼圈』,當我們從不足一歲齡的得獎鴿或種鴿來觀察時,我們會發覺,大部分的內眼圈都是不明顯的,甚至是沒有的,而 『內眼圈』也會隨著鴿齡的增長,而發生明顯的變化,如薄薄的一圈或是寬一點的、鋸齒狀甚至瓶蓋狀的。談論鴿眼的文章及圖片實在太多了,卻沒有哪位鴿友能用數據來證實,擁有什麼樣的內眼圈才是最好的。有某一個品系的鴿子,我們拍過非常 多,他是歐洲有名的一位名家,曾獲得 K.B.D.B中距離鴿王全國一位,其鴿系在台灣有著非常傑出的成績表現,而牠的『內眼圈』在 5 歲齡之前卻幾乎看不到或非常的不明顯,包括全國冠軍那羽鴿王,而我們能夠確認的這羽鴿王在他的手中,不論第一代、第二代、第五代都有著非常好的表現,所以內眼圈除了鴿齡之外,品系也多少有些關係。
參考條件明亮有神及靈活的眼球反應,結實的眼沙結構,是一羽種鴿鴿眼部分的基本條件,所以我們觀察鴿眼時,在室外陽光或室內人工光源底下藉著手的接觸,而能夠感覺到鴿眼因四處張望轉動而產生的震動感,眼沙是否結實,沙眼或紅眼、紫羅藍等等有關其他眼睛的顏色就以自已的喜好而決定了。總結一句,從鴿眼的結構可參考出一羽種鴿的好壞,但是他必須是觀察鴿子各個部位結構的最後一個項目。否則,從鴿眼可看出遺傳弱,那麼有一對非常好的鴿眼,而其他部分結構有所缺失,那不就等於把壞的遺傳統統強迫中獎般的遺傳給下一代了,這樣的繁殖作出是不是愈來愈差呢?
觀察"內眼圈"的方法觀察"內眼圈"除了用有燈光的放大鏡,或特製燈箱外,最好的方法 ,就是將鴿眼拍照存檔,然後拿著照片在桌上的檯燈前,靠近光線就可輕輕鬆鬆、清清楚楚地觀察出每一羽鴿子的 "內眼圈"的狀況。有時我在想,一羽繁殖數代的鎮舍種鴿,至少都在 7歲鴿齡以上,是因為它的後代不斷地參加比賽、淘汰,用成績來證實它的遺傳 能力。而歐洲很多長距離鴿舍的優秀記錄種鴿 , 都是4~5歲後才進入種鴿舍。這時,內眼圈的變化,早已漸漸成形。我們是否還需要用這個特徵再來證明,有『內眼圈』才會作育出好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