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武汉行

2005-09-02 22:20:59

        七月中旬,下了几天雨,天一放晴,树显的格外绿,空气显的格外新鲜。我利用工作间隙,进行了一次江城——武汉行。         促使我武汉之行的原因是,今年春季信鸽大赛,我从训放开始,共放飞了十四只赛鸽,其中不乏许多铭鸽之后,放到五百公里时已经掉了一大半了,中间的铬鸽之后统统掉完,回来的几只,还是自已棚中一些没有品系和不知根底的鸽子,放到千公里时,这几只不知根底的鸽子也就在异国它乡安营扎寨了,随着春季信鸽比赛的结束,我的96——97放飞计划也同时作废。看着棚中剩下的七、八只老的老、小的小的鸽子,心中一种说不的难受和惆怅。97回归杯大赛,已经接近,剩下的鸽子根本不能参赛,信鸽是一项群体活动,是靠广大的信鸽爱好者积极涌跃参加。才能把赛鸽活动搞的轰轰烈烈 。本人是信鸽协会一员。没有信鸽参加活动,从这点讲,就不是一个合格会员。退一万步讲,有鸽参加,信鸽比赛就是竞争,谁不想争第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了能参加97回归杯大赛,我只有采取新的补救措施——重新引种。         查遍了手中各种资料,最后决定到武汉郑宝筑同志处引进种鸽。有利因素有三。         一有利是湖北、河南依山伴水、紧紧相连。湖北的地理情况比河南复杂,武汉是个大鸽会,在武汉飞的好的鸽子在河南肯定能飞好;         二有利是郑宝筑的鸽子来源正统。而且本人放飞成绩相当不错;         三是郑宝筑同志的鸽德高尚,本人在鸽会担任要职,对鸽友热心,办事认真。         在这三个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决定了我的武汉之行。上了“西安”至“南宁”的“115”次列车,开始了我的南下行动。今天的火车上不知怎么搞的,人特别多,估计是返家收麦,插秧的民工,家里农活干完了开始外出打工。车箱里人挤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汗臭味和烟味,熏得人透不过气来,为了减少流汗我挤了个能够容纳我的地方,往下一蹲,抱着膀子成一统,管他汗臭与人挤。列车向南行驶,时间长了,腿也酸腰也酸,为了不分散这方面的注意力,我闭着眼思考着到了郑师付处如何对答;思考着一切情况是否象杂志介绍那样;思考着自己应该引进什么样的品种。对人而言,我和郑师付素不相识,所有了解也就是杂志上介绍的那么多,有一点相同处是他上过山我下过乡,其它无法谈起,干脆不去多想;对鸽而言,他现在和台湾养鸽家李作填先生合作,种鸽笼中不少铬鸽之后,想引进铭鸽之后,坦率说象我这种工薪阶层不怕大家笑话,捉襟见肘,囊中羞涩,可望之而不可得之。只有引进郑师付自己培养得后代鸽。引进那一种好呢?“李鸟”吃苦耐劳性好,归巢稳、速度不是很快;“比 种”“赛阳”接触资料少,只知道在上海了一带飞得不错;“吴淞”也是中国名种,善飞恶劣气侯和远程。是引进一对“李鸟”幼鸽好呢?还是引进一对?“吴淞”“幼鸽好?“比种”和“赛阳“幼鸽一样引进一只,不知道是否合配?翻来复去,想来想去,理不出个头绪来。正在我刹费苦心时,汉中车站到了,我就此打住,一切等见郑师付的面再说吧。         出了车站,打个“的士”,很顺利的到达了三眼桥北路,大约下午四点整,我到了郑师付的家门口,原先想着很费事的事情,很顺利办到了。按响了门铃,一会门开了出来个年龄身高,胖瘦和我差不多的中年男子。因没有提前预约,我赶紧上前先问话。请问这是郑宝筑师付家吗?对方用浓重的武汉口音答道“是的,你是?”我答道:“我是河南来的鸽友,因没有和你预约,这时来打扰你,真不好意思。”郑师付答道:“没关系,没关系,请进”,把我让进客厅,他和他爱人又是泡茶倒水,又是让座,非常热情,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环视客厅,墙上挂满了奖旗和鸽友送的字画,客厅一角放着金光闪闪的奖杯,桌上放着各种信鸽杂志。我手捧热茶,和郑师付隔桌而座,喝了口水,急不可待的把我来意说出来。听我说完,郑师付问,“你喂鸽子有几年”“我是九四年正式喂鸽子”郑师付接着说:“你到我这来,就是相信我,看得起我,你要把你的情况详细的,毫无保留的全部告诉我,我根据你的情况来考虑怎么帮助你,决不会让你失望”。几句话说的我心里暖融融的,原先的预虑,烟消云散。我把我鸽笼的情况原先引种的情况放飞的情况,和准备参加九七回归杯大赛的愿望,如实的道了出来,郑师付听完后说道:“你起步走的路是对的,你现在要达到什么水准?”。我把我的目标说出来,他给我总结说道:“你是要500公里当天和第二天归巢;700公里和1000公里快速归巢,行,我决不让你失望”,“你喜欢什么羽色?”我偏重雨点”。就这样他一问我一答,我一答他一问,完全象俩个老朋友在聊天。         我们由国血谈到了外血;由养鸽前辈钱满和丁培新谈到了今天的鸽界;由鸽友之间的矛盾如何自理对待,谈到了当今的信鸽理论与发展。二个小时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给我的感觉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郑师付问我“是你自己去挑还是我给人挑”。我答道:“我来你这就是相信你还是你挑吧。”郑师付叫我座会,他上楼一会提了只鸽子下来,拿出来一看,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只成年鸽,而且是一只纯“李鸟”,我以前只是在“中外信鸽”画刊上见过“李鸟,”对“李鸟”只有画刊印象。现在一只活生生的成年“李鸟”在我面前,太出乎意我。“你喜欢这只鸽子吗”?我忙答道:“喜欢,太喜欢了,没想到你会把这只鸽子支援给我”,“我说过,到我这来的鸽友,就是相信我,看得起我,我不会让你失望,而且还要给你个惊喜和意想不到”。“我再给你另外配只幼鸽”。郑师付出去了,我看看笼里的鸽子,百感交集,不知用什么语言表达好,一会郑师付进来,我一看傻眼了,他手里拿的又是一只成鸽说道:“我考虑来考虑去,根据你的情况,决定把这只鸽子支援给你。”“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说了句“太谢谢你了”。         “我是搞公安工作的,我对每一位来我这的鸽友都是认真负责的,我既然答应了扶你上马送上一程,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你用这对鸽子出的后代,参加九七回归杯赛,它们不会让你失望的。”接着郑师付又说道,“鸽子是身外之物,主要是鸽友情,你就是一天交一个朋友,你一生能交多少位朋友,所以,以鸽会友友情是重要的,希望这对鸽子的后代在你那飞出好成绩。”告别的时候到了,我握住郑师付的手,恋恋不舍,再三道谢,踏上了回归的路程。         列车进入夜回行车,车箱我,车轮发出的“咔达”“咔达”声,象支催眠曲,车箱里旅客不多,有躲着睡的;有爬在茶几上睡的;有靠着座位睡的。我是一点睡意也没有,看着两只爱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郑师付高尚的鸽德,高贵的人品,对鸽友认真负责的精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拜金主义者有之,以次充好者有之,以假当真者有之……。         而郑师付确能做到,童叟无欺,观点明确,认真负责。这鸽德,这精神,我自问不如,和他一比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有的鸽友可能会认为这样做太傻了,我看不是。记得有不少杂志专介绍过养鸽前辈。“丁培新,汪顺兴,钱满和,高兆盘”等等,对去求援的鸽友都是无么支援,慷慨解囊,包括今日的郑宝筑师付。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信鸽事业尽自己的力量。         在我们国家,我们鸽界一个人的力量是小了点,犹如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把全国这样的力量汇集起来,那就是江,是海,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我国的信鸽事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指日可待。兰天是本历史簿,信鸽是支精美的笔,我要用郑师付支援我的信鸽,在兰天这个历史簿中记上优秀的一笔。愿郑宝筑师付的鸽情传四海,鸽意到万家。                                                                      河南郑州:振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