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帮他创汇数百万美元 与鸽结缘三十余年
2005-09-05 20:59:13
《信鸽传情深港台》的报道,让江苏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办事处的殷长付思绪回到了从前…… 截获情报信鸽 殷先生今年61岁,从17岁时就开始到深圳边防检查站当兵。说起自己与信鸽的渊源,殷长付还清楚地记得确切时间:1967年7月20日,当时他是边检站政治处干事。 那天他和参谋熊长根在值勤时,一位海员急匆匆赶来说自己捡到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一到值班室,那位海员立即拿出一只信鸽,说是自己所工作的海轮经过台湾海峡时,正好遇上了暴风雨,一只迷失了方向的信鸽落在轮船上。海员抓住了信鸽一看,得知信鸽是从香港飞往台湾的,并在翅膀上盖有双方的地址,在信鸽腿上绑着一封密信。 海员当时立即把信鸽好好养护起来,一到深圳,立即把信鸽送到边防检查站。殷长付等人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向上级组织汇报,并把那封密信送到了广州军区检查。后来,他们就将那只鸽子养起来,还从外地找了一只较好的种鸽和其配对。就这样,鸽子越养越多,他自己也迷上了养鸽。 信鸽协助创汇 1980年殷长付退伍回到南京,被分配在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之后公司要在深圳设立办事处,开展对香港输出食物的业务,殷长付又被派到了深圳。 当时大闸蟹是江苏省出口的拳头产品,但它不能离水时间太长,从江苏的阳澄湖抵达香港途中需要33个小时,成活率不到60%。港商明确通知如不改民航经广州转船至香港的运输方式,双方的经营将终止。但当时恰好是全国民航系统停飞整顿期间,殷长付与民航七次交涉均告失败。 殷长付向公司提出请空军帮忙,并要求公司砍掉广州中转,包机直达惠阳机场。但是从惠阳机场到深圳还有一定的路程,交通与通讯成为最棘手的问题。1983年的深圳还没有开通程控电话,飞机什么时候起飞,什么时候到达,都无从联系。加上交通也不便,从惠阳往返深圳也是大半天时间。 殷长付突然眼睛一亮,何不利用信鸽来帮忙呢?于是他开始对自己养的鸽子进行单程培训,训练好以后,这些鸽子果然帮了他的大忙。 每次从深圳到惠阳机场取货时,司机都要带上四五只信鸽,当飞机一降落,就立即把带有绿条的信鸽放飞。20多分钟后,见到鸽子的深圳方面就知道飞机已经到达,便立即通知香港方面开车到文锦渡检查站准备接货。如果司机在从惠阳到深圳的途中,遇到堵车或者意外,立即放飞带有红条的信鸽,并在鸽腿上绑有一封信。殷长付说,有好几次货车被撞坏了,停在路上,接到红条后,殷先生立即再派车辆前去营救,每次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就这样,通过信鸽,大闸蟹从江苏到香港的时间由以前的33个小时缩短到8个小时,大闸蟹的成活率也由60%到了95%以上。这种方式从1983年一直持续到1986年深圳的程控电话安装起来。说到这里,殷长付说在这4年期间,大闸蟹每年为江苏省创汇好几百万美元,信鸽可是功不可没啊! 如今,通讯技术发达,再也用不着信鸽来传递信息了。殷先生自己也养了一些信鸽,他说那权当作是一种养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