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计划的依据与重点
2007-07-19 23:01:19
养鸽计划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有重点地发展长处,克服缺点做到循序渐进,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乱定指标,不但使计划流于形式,还会造成经济上、精神上的损失。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本地区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因素制订计划。
一、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赛距。不论大的养鸽集团,还是个体养鸽户都要根据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给定一个赛距目标。比如你处在一个山区,养鸽人又少,700公里归巢都难,若要把目标定在1500公里显然就脱离了实际。一般山区和边远地区,应该以中短距离500-700为突破点,经济较发达地区取500-1000公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增加远程选择。地理位置的另一个含意是,引进原种鸽的地理位置与自己的地理条件一致或相近。要选择地理位置更恶劣的地区的作为引进种鸽。平原上1000公里名次鸽,在山区可能500公里都回不来,上海、江苏等放南路归巢远不如西线,已说明问题。
二、应根据经济条件引进种鸽。这里所讲的经济条件是指地区经济发展和个人经济状况。引进种鸽应综合考虑这两个条件。养鸽是一种休闲活动,是在满足温饱以后的业余选择,信鸽市场的建立在这个群体基础之上的。经济越发达地区,信鸽市场也越发达。欧洲、日本、台湾地区的养鸽业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沿海及大中城市和鸽棚的建立,是向着产业化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例证。在引鸽问题上,如果你的经济实力雄厚,可引进经过验证的黄金配对种鸽。一般的还是引进与本地相适应的赛鸽,经过自己的再培育,达到优秀种群的目标。
三、要根据居住环境确定鸽群数量。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保证鸽群的数量,一般来说种鸽好坏是通过子孙代放飞验证的。就我国鸽界及国民素质情况下,赛鸽除了躲避天敌外,还要防止人害。作为鸽主,只能统计归巢率,具体到未归鸽是如何丢的却不得而知。因此要通过多年放飞实践,比较归巢率,验证种鸽。因此,要保证种鸽和与之相对应的赛鸽数量。按种鸽 5对计算,每年每对出小鸽子4-5只,有些人还有几轮配对,放飞1000公里竞赛鸽,平均年龄为两岁,这个鸽群就有将近一百只了。有多少人具备饲养100只信鸽的地方?如果鸽群超过50只,就需要周围邻居的协助,最起码不要发生枪伤等危害鸽群的行为。进一步讲是要处理好邻居间的关系,取得他们的谅解或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要快速准确地试出种鸽的最佳配对,一方面要保证一个相对适中的数量,另一方面周围环境又限制了鸽群的数量,这是养鸽的一个难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的鸽子虽然出成绩了,然而其父母鸽却不在了,这种损失是金钱都不能弥补的,也是为什么要确定鸽群数量计划的一个核心内容。
种雏和翔雏的时间计划。这里的时间计划是指一年当中什么季节出的鸽子做种,什么时间出的放路。我个人认为春天,早夏第一,第二窝蛋出的鸽子放路最好,秋冬季节的雏鸽不宜在急着放路。等年龄够了,要放路也行,或者上面的兄弟姐妹跑出来了。这上面的选好的直接留种都行,这样不影响放路,又保留了种鸽,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