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农民得冠军的感想

2006-07-28 23:30:17

百公里的比赛,有时也有运气的因素在内。然而,在多阴雨的海南,这种几率是很低的。冲破阴雨,飞越海峡,还要翻山,飞归的鸽子除血统过硬之外,还要特别讲究鸽子个性……。    今年三亚和乐首次联赛,10月30日在广东阳江放飞,当天仅报进不足三十羽,八个名次全部被三亚所属鸽会所得。出乎意料的是冠亚军竟是刚成立的海棠区信鸽分会收入囊中,使我对当今赛事变化莫测和引种作育、养、训、技艺想作更深入的了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三亚最早兴起赛鸽热,飞出了七百空距当日归而闻名岛内外的“红鼻公”。接着又获得南方六省联赛冠军。又冲破千公里大关,如此大有前途的鸽会不知何由竟逐年下滑。成绩大大折扣,是不是因为过于多代的杂交所致?还是配对出差错?归其原因,是我们保种知识缺乏,不懂赛绩鸽个性特质群势保留和特质群势之间近血作育……。    一味认为杂交出优势,一代一代地和外血鸽或台湾‘天落鸟’杂配就有飞速,却不知己杂光了我们原有土系本土的特质和体形。知识的不足,使我们无从得知本地区需要什么样的鸽子。来形成和巩固区域性赛绩鸽的特质和应具备的体形、胸骨、肌肉、腰,特别是眼形对亚热带海洋气候的适应……。    了解今年的亚军得主,是一位在农村务农的农民鸽迷,因为交通和经济条件有限,有幸保留了老种的群势血系和纯度。他用了一羽千公里归血统配一羽四分之一有外血的雄鸽,飞出了比冠军早归40分钟而迟迟不进巢而屈居亚军,其亚军得主虽是一个农民,但懂得理论养鸽重要性,加上实际分析本地区地形和气候的深入了解和赛鸽对饲料的要求,各省区都是有所不同的。海南地处亚热带,四季如春,赛鸽无需脂肪。所以对豆类无多大的需要。最为理想的是谷子,因为吃谷子能使鸽子的肌肉更加强健。加上自然制的训养,任意飞翔:夺冠总有可能的。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