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512汶川地震一周年

2009-05-11 19:14:13

                                                    诗歌祭奠512汶川地震一周年                                                                         挽歌   公元2008年5月12日,午后2时28分,来自地层深处的大震将这个民族分裂成了两个部分:这一头,几万名殉难者从此远行;那一头,十三亿人同唱挽歌。从来没有哪一种悲伤,如此牵连着山川大地、亿兆苍生。   这是国殇。是五千年与十万万人的葬礼。无论白花、丧服、松柏还是夜烛,无论已死、将死、方生还是未生,都是国殇的主角。正如所有知名与不知名的生者,知名与不知名的逝者,连同依然挣扎在废墟里的伤者,都是这个民族的主角那样。   我们胸佩白花,为你送行;   我们换上丧服,为你送行;   我们手执松柏,为你送行;   我们托着夜烛,照着你安返天家。   魏晋习俗,送葬时亲友必唱挽歌。南朝时仍如此。活着的人哀伤倾诉,唱尽了逝者的音容笑貌、功德善行。这一刻,我们也要为你这样唱。   我们看着你蹒跚学步。我们看着你渐渐长大。我们看着你辛苦忙碌,直到年华老去、鬓发白霜。在一个个县城、一处处小镇、一座座羌寨,尽管贫穷,依旧正直,虽说卑微,仍然善良。你们勤劳坚韧、懂得关爱。你们乐天知命、从不轻诉忧伤。   你们有时委琐,却从来心怀堂正;你们偶然冷漠,却始终包容善解;你们的生活或许苍白,却用自己的劳作与脊梁,支撑了这个以五谷与土地、社稷和伦理为象征的伟大民族。你们的一生,大多没有大功德,也没有大过失,一如千百年来栖息过又走了的那些人儿;你们的名字将被渐渐遗忘,然而,你们活过、做过、生存繁衍过……   魏晋习俗,送葬时亲友必唱挽歌。活着的人哀伤倾诉,唱的其实也是自己的前路。在国殇中,我们也为自己而歌而哭。因为这一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而在生生大化的进程中,在后世孩子的脸上,依然可以看到你我的面容。   你们渐行渐远、渐抵天家。然而,我们还有一些别的话。   历史上,每一次的大震与国殇,都触及着一个民族最隐蔽的心灵、最深处的情感。正如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个历史符号,不仅成为两个时代的界标那样,它也渐渐成为亲历民族代代相袭的心灵密码之一。汶川想必并不例外;   在这场国殇中,我们目睹了一切漠然、一切迷失、一切娱乐化;我们更目睹了这个古老民族伟大的精神复苏。那漫天的眼泪,那心手相连般的救助,那民胞物与的浩瀚情怀,曾经是这个民族最悠久、最动人的气质。它也曾经离开我们太久太久。如果说,在汶川我们见证了时代的迷失,那么,我们也见证了历史的回归。我们希望这种回归能够沉淀而为这片愈久弥新的土地、它的基本气质;   我们希望,因你们的牺牲,我们的族群由此重生。以汶川为界标,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在友爱、互助中生活,而不是像我们与几代先人那样,只能俯下身躯、作历史与后世的牺牲;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以笑容行世,心灵与大地自然向彼此无限开放,而不再匍匐于任何人生之外的观念,直至四海一家、天下大同。   你们渐行渐远、渐抵天家。愿你们在天国的魂灵,护佑我们在地上的家园、民族、孩子和苍生。 ================= 烛花跳,烟火撩,遍野哀声鱼龙绕.夜里尽是飘忽声,五万故人过奈何,走三步,盼千回,回回望断蜀山道,诉不      尽离愁. 清明雨落千百遍,裸山峦,绿坟头,今人旧梦几许愁?断断念念,却不下眉头 ================= 魂兮魂兮,勿复远游,听我高歌,归来方休。归来方休,托体山阿。死者以已,生者当勉,听我高歌,祈我故国。祈我故国,福泽辽阔。幸甚至哉,豪情几多,山河为证,日月为佐。    嗟呼!才思绝于双泪,而蜀民育吾之情又岂双泪可表?支字片言,以祭国殇,哀食尚飨。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