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鸽子的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所有的鸽子都不同程度受到过霉菌的侵害。通常讲其急性与亚急性的病例并不多见,即使发病也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或治疗,饲养中发生更多的则是隐性感染,其危害之大并不亚于急性感染。这种隐性感染常常使鸽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下,从而导致肉鸽生产指标下降,信鸽翔绩不佳;鸽群出现免疫抑制,整体抗病能力下降;对疾病易感性增高,并且极易并发或继发各种疾病。应引起肉鸽生产者和信鸽参赛选手高度重视。
一、病原
鸽曲霉菌病是由子囔菌纲,不整子囔菌目,散囔菌科曲霉菌属的一类能引起鸽子的肉芽肿及中毒性真菌疾病。曲霉属大约有一百多个种,与鸽子致病性关系密切的曲霉菌主要有烟曲霉菌、黄曲霉菌、构巢曲霉菌、灰绿曲霉菌、棒曲霉菌以及黑曲霉菌等十几种曲霉菌。
曲霉菌的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大多数曲霉菌体是由一些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体所构成。每一根细丝为菌丝,许多菌丝相互盘绕在一起称为菌丝体。菌丝通常宽3—10μm,其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含物等所组成。不同种的曲霉,分生孢子颜色各异,有黄、蓝、青、黑、绿、棕色等。与鸽子有关的曲霉大多数为多细胞真菌。
曲霉孢子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强,一般自然天气的冷、热、干、湿,均不能破坏孢子的生活能力。如100℃20分钟、0.1%甲醛溶液、0.1%石碳酸溶液均不能使其失去活力。而干热120℃60分钟、5%甲醛溶液5分钟、5%石碳酸溶液10分钟可杀灭霉菌。曲霉孢子对常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
二、流行特点与传播途径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和梅雨季节多发。各年龄段的鸽子均可发生感染,其中以乳鸽和童鸽较为易感,常出现暴发情况。成年鸽子对霉菌有一定的耐受力,一般呈散发或零星死亡。参加比赛的鸽子死淘率一般为60%左右。通常鸽子在受到霉菌侵害后48小时左右出现症状,受侵害的霉菌孢子量越大,鸽子的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早。霉菌菌丝可穿透蛋壳使胚胎感染。在孵卵巢被霉菌污染的鸽蛋,感染率和淘汰率均较高,但死亡率并不是很高,乳鸽在出壳一周内陆续出现发病与死亡地,多是在孵化过程中鸽卵已被霉菌所感染。免强活下来的乳鸽、生长发育受阻,体弱多病。作为参加比赛的信鸽已毫无饲养价值。
霉菌病的发生多因管理不善,鸽舍建筑结构不合理,鸽子采食霉变或受霉菌污染饲粮或使用垫料严重霉变,使大量霉菌孢子经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眼结膜和损伤皮肤等引起发病。此时,若遇免疫、训放、比赛或者有其它应激因素存在时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暴发。
三、临诊症状与病变
因受霉菌侵害数量、菌株及寄生部位不同,其临诊表现与病变有所不同。
1.皮肤型霉菌病 是由寄生于鸽子羽毛、眼皮、嘴角、爪及皮肤表面的曲霉菌(如灰绿曲霉菌、黑曲霉菌等)所引起。被感染部位的皮肤出现黄白色的鳞状斑点,受感染区域的羽毛干枯,色泽泛黄,易折断。乳鸽长期俯卧于巢内感染机会增多,易发生皮肤型霉菌病。有时可见鸽的嘴角和眼皮周围出现米粒大小斑点,这种情况多出自初为父母的青年鸽(呕鸽不熟练磨破嘴角而被霉菌感染)和家飞不久的童鸽(多发于不同年龄期混养鸽群,童鸽常因受到老鸽欺凌而被啄破眼皮,受到霉菌感染)。这两种情况下个别鸽子在一定时间内可自愈,大部分则要依靠药物治疗。皮肤型霉菌病,可导致感染部位搔痒而使鸽子休息不好,精神欠佳,出现代谢紊乱、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2. 内脏型霉菌病 有慢性与急性之分。慢性型也称隐性感染即鸽群长期或间歇性受到小剂量霉菌侵害。这种情况发生于大多数鸽场(舍),究其原因:一是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空气、水中、墙壁上等都有大量霉菌存在;二是在收获季节约有25%的粮食被霉菌污染;三是粮食贮藏过程中难免二次被霉菌污染;加之鸽场(户)购回粮食后,不做除霉处理,又无良好保存条件等,如再遇粗放管理、不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鸽舍建筑,霉菌对鸽群的隐性侵害更是防不胜防。
这种隐性侵害,常使鸽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童鸽表现有时呆立,出现慢食、惰翔、饮欲增加。成鸽通常表现不明显症状,经验丰富的饲管人员、赛鸽老手,则能从鸽群采食速度、饮水状态、神情表现及飞翔状况看出问题。在遇到气候的突然变化、训放、比赛等情况时,赛鸽就会表现出精神状态不佳、有所慢食、消化不良等症状。患病鸽子常排泄黄便、绿便、水便。有些鸽子出现呕吐。家飞与训练时可见鸽子精神疲惫,呼吸不畅,有呼吸啰 音, 比赛飞翔成绩不佳。幼鸽发育受阻、成鸽性欲不旺,肉鸽各项生产指标下降,鸽群整体免疫力降低、对疾病易感性增高,及易继发和并发各类疾病。剖检可见肺、气管、气囔,等有黄白色或灰白色霉斑或者结节;胸腔、肝脏及肠系膜等处有绒毛状菌丝体分布。
急性型 亦称败血型,由寄生于皮下组织、内脏器官曲霉引起,一般48小时左右引起发病。幼鸽多呈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成鸽多为散发和零星死亡。临诊表现:初病可见鸽子打喷嚏、呼吸不畅等,约经1~2天则呼吸加快,伸颈、闭眼、呆立一偶或缩颈、嗜睡、饮欲增加、食欲废绝、呼吸困难。个别鸽子可能发生喘鸣(霉菌在气管内大量繁殖,致使气管机械性阻塞)。当霉菌毒素进入血液有时可引起强直性痉挛的神经症状。患病鸽子排灰绿、铜绿色粪便、有恶臭味。剖检可见上呼吸道,肺脏、气囔、有黄白或灰白色小结节、切口呈干酪样、或丝状,肝脏肿大或布满米粒至蚕豆大小灰白或黄色肿块,脾脏肿大出血等。
四、诊断
霉菌病的病因一般较难确定。此病通常在鸽子与鸽子之间不具传染性;且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或作用甚微;有上述临诊表现,或解剖症状;通过饲料、垫料检查发现霉菌,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可取患病鸽子肺脏、气囔、或腹腔上小结节、将小结节划破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或滴入10%氢氧化钾溶液,可增加透明度),压盖玻片镜检。也可通过霉菌分离培养进一步确定霉菌种类。一般烟曲霉菌的菌落由白变绿、最后呈老烟绿色,小梗单层。构巢曲霉的菌落由白色变成芹菜绿色,成熟时产生子囔壳,分生孢子短而弯曲,孢子穗呈柱状,小梗双层。黄曲霉菌落开始时呈黄色或黄绿色,最后呈褐绿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有棘突,小梗一层或二层。黑曲霉菌落呈暗褐色、紫褐色、或碳黑色,分生孢子球形、黑褐色直径2.5—4μm。
五、防治方法
1. 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鸽舍清洁卫生,保持通风良好、干燥。及时清洁饮水器、食槽。注意孵卵巢的清洁和灭菌除虫。严禁喂霉变饲料。②加强鸽食的保管工作。在梅雨季节或训放比赛前后加强鸽群检查,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可用0.05%硫酸铜溶液喷洒鸽舍;用0.5—1%碘化钾饮水或用克霉唑等抗真菌药物。
2. 治疗:①制霉菌素每只鸽2—4万单位、每日1—2次、连用3—5天,或克霉唑20—30毫克连用10天。也可用两性霉素B或灰黄霉素。②1%碘化钾饮水3—5天。③增喂多种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及维生素C、氨基酸和葡萄糖,(霉菌毒素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可促进解毒、加快患病鸽子的恢复。④霉菌性角膜溃疡:可用金褐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1%的浓度滴眼。溃疡阶段每日10-20次,溃疡愈合后每日4-6次,连续用药7-14天。同时注意其它辅助药物的添加。⑤对念珠菌、隐球菌等霉菌引起的呼吸道、口腔、眼角膜溃疡感染,可用克念菌素配制成0.5-1毫克/毫升液,0.1-0.2毫升气雾吸入。或者按照0.25-0.5毫克/毫升滴口、点眼。每日4-6次。也可按每日1.1毫克/干克体重口服,连续服用3-6天。⑥皮肤型霉菌病,可用1:500氯化汞溶液洗浴或用克霉唑软膏涂于患处。
六、应用抗真菌药物注意事项:
1 .能治疗真菌病的药物较多。在应用时,尤其是在给参赛信鸽用药时,要注意选择毒性相对较低,对信鸽飞翔能力影响较小,疗效较高的药物。如,庐山霉素的疗效优于两性霉素B,且毒副作用较小。
2.应用抗真菌药要注意药物配伍。一般讲适宜和多种维生素、葡萄糖等配合,以降低药物毒性,增强患病鸽子的低抗力;若需要联合用药则适宜和氟哌酸、5-氟胞嘧啶、四环素类以及多粘菌素类药物等合用。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氯化钠等配伍,以防降低药效。3.有效的药物仅仅是预防和治疗鸽病的一个条件,还必须通过鸽子机体这个内因才能发作用。因此,在合理用药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供给营养全面、均衡的日粮,增强鸽子自身低抗疾病的能力,才能有助于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