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鸽球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临诊以精神萎顿、羽毛松乱、排绿色或红褐色稀便、脱水和消疲为特征。成鸽多呈隐性经过,或散在零星死亡;童鸽在受到严重感染时可导致球虫病的爆发。球虫病给集约化、规模化、肉鸽饲养埋下了隐患,然而在现代饲养条件和高水平管理条件下,鸽球虫病的爆发并不多见,但一般的感染都能使肉鸽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使赛鸽飞翔速度和耐力受到严重的影响,遗失率增高,最终导致赛鸽翔绩不佳。
一、病原
鸽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属的唇豆艾美尔球虫等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球虫卵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大小约为19.1×17.4μm。卵囔无色或淡黄色,囔壁较厚有两层、内层较暗。卵囔在孢子化之前,囔内有一团球形的原生质内含物称为卵囔质,有极体没有极孔和残体。
球虫卵囔对干燥、高温和低温的抵抗力较弱。在低湿或65℃15分钟0℃20分钟都能杀死球虫卵或使之失活。对球虫卵囔较为适宜的温度为16℃ ~28℃,相对湿度50%~100%,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延长球虫卵的寿命,在土壤中球虫卵能存活一年以上。球虫卵囔对许多化学药剂消毒品有极强的抵抗力如5%福尔马林、5%硫酸酮、5%氢氧化钾、5%碘化钾、10%硫酸以及重铬酸钾等。
二、生活史
鸽球虫的繁殖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均发生在鸽的肠道内,其中无性生殖有1—2天的时间在体外发育。
球虫在鸽肠道完成最后的发育阶段形成卵囔,随鸽粪被排到外界。开始外生性发育,此时的卵囔并没有感染性。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有氧的条件下,经过1—2天的孢子化发育,一部分卵囔失去活力,一部分发育成为具有侵袭力的卵囔。卵囔内形成4个孢子囔,每个孢子囔内含2个子孢子。鸽啄食子孢子化卵囔后,在肌胃、胃肠液的作用下,卵囔壁、孢子囔壁分别被碾碎,消化、溶解、释放出8个子孢子,进入肠粘膜细胞、发育成裂殖体。裂殖体分裂形成大量的裂殖子后,使上皮细胞再次遭受破坏,裂殖子逸出,侵入新的上皮细胞。以同样的方式进行2—3代无性生殖,一部分裂殖子转化为小配子体,一部分裂殖子转化为大配子体。一个小配子体产生许多小配子(雄),一个大配子体形成一个大配子(雌),此时无性生殖宣告结束,有性繁殖刚刚开始,能运动的小配子寻找大配子,并与之结合形成合子最后发育成为成熟的卵囔,随鸽粪便排出体外。
三、流行特点与传播途径
鸽球虫病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地,多发于春秋、特别是潮湿的梅雨季节。不同品种、各个龄期的鸽都能被球虫感染;尤其是1—3月龄的童鸽,正值断乳,转入自立生活,家飞、换羽期,对球虫的易感性较高。
鸽球虫的感染具有自限性,也就是说球虫在鸽体内的繁殖数量是有限的,即感染的卵囔在经过无性繁殖后,一般经2—3代,继而进行有性生殖,生成一定数量新一代卵囔,增殖即告结束。如不发生重复感染可在数周内自动终止。一只鸽虽然排出的卵囔能达近百万个但能够存活下来,成为具有感染力的却只有较少的一部分。新生的卵囔,被鸽排放到垫料或鸽舍内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完成体外无性生殖,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囔。之后会形成再感染,如此往复使鸽子所处的环境中的卵囔数量逐日增多,最后达到一次就能食入大量卵囔的条件,使鸽感染发病。在此情况下,在遇到诸如长途运输、营养缺乏或失衡或者过度训练,连续繁殖的鸽,都能促使本病早日发生与流行。
鸽吞食有活力的,完成了孢子发育的卵囔是唯一的天然传播方式。人以及苍蝇、甲虫、蟑螂、啮齿类等动物均可机械传播球虫。
四、临诊表现与症状
不同的虫株、感染虫卵的数量,鸽的体况、不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和水平,其临诊表现有所不同。通常临诊常见到以下二个类型。
1. 亚临诊型:这种情况通常见于饲养条件较好,管理较为严格的鸽场(舍)或成年鸽和病愈鸽。球虫在侵害鸽的时候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要使鸽患病,必须一次性采食大量的足以使鸽出现病状的虫卵量;另一个是少量的球虫卵反复的侵入,生长和增殖等周期,可诱导鸽的多种免疫应答,能保护鸽子抵抗同种的艾美尔球虫,产生对这种球虫坚强的免疫力,使亚临诊型感染可持续一个很长的时期,但不能全部消灭体内的球虫,而是保持低水平感染,所以可向外界排泄虫卵,使其它鸽又不断的从外界摄食到很有限的球虫而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的阻止了球虫病的爆发,使鸽处于亚临诊状态之下。
严重应激,或有多种应激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导致鸽对球虫易感性增高,尤其是没有建立起足够肠道免疫力的童鸽和从未接触到球虫卵的鸽,就会先行发病,鸽群出现散发或个别鸽表现出较为典型的球虫病症状。
2. 急性型:多发于地面大群饲养,密度较高,卫生状况不良、粪便清理不及时,鸽舍阴暗潮湿,不同令期鸽混养以及1-3月令的童鸽。患鸽羽毛松乱、消化机能障碍,饮水增加、食量减少、机体消瘦、飞翔无力。排带有粘液、绿色、有恶臭味稀便。严重的病例鸽排黑色或红褐色带血稀便。由于球虫对肠道严重的损伤使鸽脱水、营养不良、虚弱、极度的消瘦轻飘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继发或并发其它疾病使患鸽很快死亡。剖检可见肠道肿胀、粘膜增厚、充血、出血或粘膜上皮脱落,肠内容物稀烂呈黑绿色或红褐色。
五、诊断:
1. 根据临诊表现和解剖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同时在粪中发现大量虫卵即可确诊。在作出初诊后要注意潰疡性肠炎、坏死性肠炎、同样可产生某些相似的肉眼病变,要加以区别。另外还应注意有无其它继发病和并发症。
2. 采用直接湿涂片法寻找虫卵。方法用牙签挑取米粒大小的鸽粪或用手术刀刮取肠粘膜表层从肠道几处不同部位取样制片,选择白斑或增厚肠段或者其它病变检样。将采样置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用芽签混匀,加盖玻片镜检寻找卵囔、裂殖体、裂殖子或大小配子体。也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吸取上清液镜检。
3. 在急性疑似球虫病的鸽群里,因种鸽价值较高,不宜宰杀。应隔天取粪,多进行几次镜检。因为卵囔是球虫生活史中最容易识别的阶段,同时出现的数量也很大,但是,卵囔在生活史中出现比较晚,在严重球虫病时可能完全没有。
六、防制
1. 预防:①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除鸽粪,改善饲养条件,提高管理水平。②在梅雨季节,比赛前后加强鸽群检查,做好药物预防工作。③平时注意加强饲粮保管,预防霉菌污染,保证种鸽和赛鸽维生素及蛋氨酸供给量,尤其是维生素K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B6的量要充足。
2. 治疗:①注意抗球虫药作用峰期的选择,以免影响鸽对球虫产生免疫力,作用峰期在感染后一两天的药物一般用作预防和控制球虫病。但影响免疫力的产生。只宜应用于肉用鸽,不宜用于种鸽和赛鸽。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3-4天的药物不影响鸽免疫力的产生,且有较好的治疗作用。②肉鸽应用抗球虫药物时要注意抗球虫药的休药期,严防在肉品中的残留而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大部分球虫药休药期为5天,也有时间较长的如:磺胺喹恶啉休药期为10天。③球虫病易并发梭菌感染应注意抗生素的配合应用,同时注意药物配合禁忌。④预防用药应交替使用,防止球虫耐药虫株的出现。⑤补充体液,清除自体中毒,调节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肠粘膜的修复。可给保健沙添加活性碳,饮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A以及蛋氨酸、电解质或氨基维他等促使鸽群早日恢复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