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秘籍
2013-02-26 21:11:18
关于赛鸽饥饿训练
赛鸽的饥饿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已经被许多鸽友采纳和运用。但是,每当我与鸽友谈论饥饿训练话题时,延长饥饿天数。他们认为:赛鸽能够忍受近似残酷的饥饿训练,才能培养勇敢而顽强的意志品质。由于片面理解饥饿训练,有些鸽友对饥饿训练产生惧怕,他们担心饿坏了鸽子的身体,根本不能接受这种残酷的饥饿训练手段。还有一部分鸽友把赛鸽竞翔成功与否都寄托在饥饿训练方法上,认为只要实施了饥饿训练,每只鸽子都应该在竞翔活动中有不俗的表现,一旦竞翔失败,罪责都在饥饿训练的本身。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过去几年研究的基础上,从饥饿的生理和心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结合鸽友和我们实践的经验,现将赛鸽饥饿训练的有关研究提供给广大鸽友,为在共同学习和探讨。
一、对赛鸽饥饿训练的基本理解
我们经过长期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认为:赛鸽饥饿训练可以在每一天的某个时间段使赛鸽处于饥饿状态。例如,我们在国内调查竞翔成绩优秀的鸽友发现,许多鸽友采取一日一餐的饲喂,当鸽子消化完食袋内的饲料之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赛鸽处于饥饿状态。这就是典型的某一时间段的饥饿训练手段,但是许多鸽友并不清楚这一特点。还有一种手段就是根据赛鸽体重过量增加,导致赛鸽家飞训练时间缩短或者有意识降低赛鸽的连续1-2日不喂食饥饿训练。为了使赛鸽的生理和心理适应1-2日的饥饿训练,根据赛鸽体重增加或者放飞训练的需要,每过一段时间重复一次1-2日的饥饿训练。赛鸽处于饥饿状态时,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必须采取关棚的限制手段,以免部分赛鸽到野外的自然环境中寻找食物,或者进入其它鸽棚求食而丢失。
二、饥饿训练对赛鸽重量和心理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或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显著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体内储存的糖元或脂肪处于动员和分解状态,经过能量转换为葡萄糖,以保证生命活动和飞行运动的需要。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赛鸽求食欲望显著增强,表现出抢食的高涨情绪、获取食物速度极快。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赛鸽在饥饿状态下饱餐一顿之后,高兴的情绪和那种满足的感受能激发赛鸽长时间家飞训练的激情。因此,有许多鸽友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们让饥饿的鸽群饱食之后,再将鸽群放出舍外作家飞训练,结果发现,赛鸽家飞运动时间明显延长,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有的兴奋的群鸽在下午放出后一直飞到天黑了才返回鸽舍。其中有鸽友称,鸽子进食后,饲料本身的重量增中了身体的重量,故叫做负重家飞训练。这就是饥饿对赛鸽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具体表现。
饥饿训练对强化赛鸽竞翔归巢动机十分重要。我们经常在放飞训练赛鸽时发现,有些鸽子在训练途中的自然环境中游荡数日或者更长的时间,经过了饥饿的考验之后才姗姗回到鸽棚。然后再将它们送去竞翔更远的距离,其中一部分鸽子成为十分优秀的赛鸽。这与它们在放飞训练途中经历的饥饿感受密切相关。而没有经过饥饿训练的鸽子一但处于饥饿状态时,它们的行为动机可能转化为外出寻找食物的行为表现,也可能在返巢途中进入陌生鸽舍求食。因此,赛鸽的饥饿训练既能提高饥饿生理的承受能力,也能促进赛鸽返巢动机的发展。
赛鸽处于饥饿状态时,它们求食的欲望明显增强。我们在实验中见到鸽子抢食的行为表现,它们抢食的速度加快、甚至飞到饲主的手上取食。经过饥饿训练的赛鸽对鸽舍和饲主的依赖性增强,这是提高赛鸽感表素质的重要手段。赛鸽体验过饥饿训练,更能激发它们的情绪,许多鸽友采取一日一餐制的饲喂,当饥饿的鸽群饱餐一顿之后,再将鸽群放出舍外,鸽群激发的情绪使它们表现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飞行运动特点,这就是饥饿状态激发出来的训练效果。
三、提高家飞训练效果的饥饿训练
赛鸽家飞训练是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家飞训练效果也就没有高水平的放飞训练效果,更没有高水平的竞翔比赛成绩。有些鸽友虽然有多年饲养赛鸽的经历,但是还没有体验到高水平的家飞训练。因为赛鸽家飞训练本质上是鸽群主动飞翔运动的形式,我们从国内数十家鸽舍的调查和几家公棚赛鸽家飞的特点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缺乏良好家飞训练的鸽舍总是企图把希望寄托在路训上。但由于鸽子缺乏高水平家飞训练,导致近距离放飞训练大量丢失鸽子的现象。我们在过去几年研究赛鸽家飞训练的基础,根据鸽友采取的管理和饲喂方法,结合赛鸽饥饿和心理变化的理论,进行了长期的实验性研究,对于提高赛鸽家飞训练效果的饥饿训练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
第一是每日饥饿状态的控制手段是激发赛鸽情绪的重要手段。很多鸽友实施每日一餐的饲喂,一般在下午特定时间喂食。喂食前的鸽群个个处于饥饿状态,我们能见到的每只鸽子都在争抢饲料,情绪显得非常积极。当鸽群抢光食槽内的饲料之后,有些性急的鸽子已经站在出棚口急等待,更多的鸽子眼睛观察出棚口动静,一旦开启出棚口,鸽子争先恐后地飞出去。晚出鸽舍的鸽子很可能就追不上疾飞的鸽群。我们实地观察了解到,鸽群持续飞翔运动时间超过一小时以上,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鸽群一直飞到天都快黑了才返回鸽舍休息。鸽群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在饲料消化和呼吸过程中体能得到恢复,第二天清晨鸽群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放出的鸽群飞翔两小时以上返回鸽舍休息。由于上午不喂食,一直到下午特定时间要喂食,在这一段时间内,必须使鸽群处于饥饿状态。以此来高速赛鸽的生理活动,激发它们的情绪,达到提高家飞训练的目的。研究表明,如果鸽群不能在飞翔运动中消耗自身储备的能量,即使采取一日一餐的饲喂方法,也可能导致赛鸽体重增加而不能适应长时间飞翔运动。
根据调查表明,更多的鸽友采取一日两餐饲喂,其中每次喂量的掌握是控制让我们看看鸽友们的成功经验。早晨遇到较好的天气条件,放出舍外的鸽群能保持1-2小时的飞行运动训练,当鸽群返回鸽舍后,只喂给少量容易消化的饲料,特别是喂量的控制,必须使鸽群在下午喂食之前处于饥饿状态。如果上午饲喂过量或者是不容易消化的豆类、油脂类饲料,势必延长鸽子的消化时间,达不到饥饿的程度。当饥饿的鸽群进食之后,稍微休息一下,再将鸽群通过长时间的飞行运动和大范围的活动来表达这种满足感。当然也有人认为下午放飞训练返回之后再饲喂,我们经过对此实验发现,上午的喂量和饲料营养搭配非常关键。如果喂量过少,饥饿的鸽群在下午放出舍外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匆匆回棚要求进食了,而在饥饿状态下进食后再进行家飞训练的鸽群则不同,它们的飞翔运动只是表达高兴和满足的情绪,没有急于返舍取食的念头,因此,有时一直飞到天都快黑时才返回鸽舍休息。
四、懒飞鸽群的饥饿训练
赛鸽懒飞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发育不良的因素。既有病理原因也有饲喂不当的原因。从饥饿训练的角度来研究,主要集中探讨饲喂及管理不当的原因。许多有经验的鸽友仍然难于把握赛鸽。我记得欧洲有一位赛鸽家曾提过这样的观点:“要数着手中饲料去喂赛鸽”。这句话的内涵非常之深。由于鸽友尚未掌握赛鸽饲喂的技巧,导致整棚鸽群体重超标,鸽子受体重的影响,在飞行运动时,体重大的鸽子肌肉收缩运动时的能量代谢以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有氧代化谢比率明显下降,鸽子不需要飞行多长时间就气喘嘘嘘地降落了。因此,久而久之鸽群表现出懒飞的现象。为了有效扭转鸽群肥胖的问题,有鸽友根据鸽群的体重,每隔一段时间采取连续1-2日或者2-3日不喂食的饥饿训练。为了避免鸽子外出寻找食物或丢失现象,采取关棚不放飞的办法。虽然这种饥饿训练近似残酷,但是能有效促进赛鸽体内储存能量物质的分解,既能减轻体重,还能培养赛鸽求食欲望的感情素质。实验证明,根据赛鸽群体体重增加和懒飞的行为表现,每隔一段时间采取连续几日的饥饿训练,对于提高家飞训练和竞翔比赛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饥饿训练对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的作用
近距离放飞训练失鸽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有一部分赛鸽在最初的放飞训练中未能很快返回,而是在外面的自然环境中游荡数日或更长的时间。由于缺乏食物来源,返回的鸽子骨瘦如柴。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恢复之后,这段游荡经历和饥饿感受成为它们快速归巢的动机力量。赛鸽异地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从长途运输到返回的全部过程中,鸽子本身就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没有经历过饥饿训练的鸽子也就不可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实验研究训练的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途中遇到恶劣天气条件,造成返巢困难时,饥饿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使赛鸽的行为动机转化为寻找食物的行为。而经历过饥训练的赛鸽则完全不同,饥饿训练效果提高了生理和心理的应激能力,培养鸽子忍饥挨饿的意志品质,激发赛鸽快速归巢的“动机力量”。
在赛鸽异地放飞训练是采取饱食,还是放飞训练时采取饱食,还是饥饿状态的研究中发现,训放前一天晚上摄取的食物经过消化与吸收的全过程,赛鸽第二天上午到达放飞地放飞时,食袋内不应存有食物。因为赛鸽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而赛鸽转为飞翔运动时的神经系统的兴奋必须是交感神经系统的优势兴奋。因此,赛鸽由放飞地放出时,饥饿状态有利于赛鸽的飞行运动,有利于促进赛鸽快速返巢动机的发展。我们通过饱食与饥饿状态分组实验证明,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放飞训练,饥饿组的回归速度和回归率明显高于饱食组。
六、饥饿训练与优秀赛鸽的培养
赛鸽竞翔回归受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赛鸽的定向导航能力是运动能力发挥的条件。饥饿训练仅是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并不是经过饥饿训练的鸽子就一定成为优秀的赛鸽。但是,通过饥饿训练能够培养和发现优秀的赛鸽。我们在鸽友采取饥饿训练的经验介绍和进行的实验发现,优秀的赛鸽具有以下特殊的表现:
1、是表现出控制摄食量的特殊行为。由于饥饿训练运动能力增强,并且对定时家飞训练建立了条件反射,要求赛鸽在家飞训练时间段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活动与飞翔运动相适合。赛鸽食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赛鸽飞翔运动的效果。许多鸽友发现优秀赛鸽有最早离开食槽去喝水的表现,其实质是主动控制食量的行为。另一部分鸽子则完全不同,一直守住食槽进食,水组涨满了还嫌没有吃饱。它们依靠摄食量来抵抗饥饿。
2、是通过体内能量转换抵抗饿的能力。优秀赛鸽具有极好的消化与吸收的能力。我们根据鸽子食量与消化速度比较发现,优秀赛鸽的消化速度较快。当消化完食袋内的饲料进入饥饿状态时,优秀赛鸽的饥饿程度远不象一般鸽子那样饥不可耐的表现。因为优秀赛鸽处饥饿状态时,在体内储存的糖元、脂肪等被动员出来,分解成葡萄糖,经过血液循环供给组织和器官的需要,从而有效缓解了赛鸽的饥饿程度。这是优秀赛鸽非常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七、赛鸽饥饿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赛鸽竞翔运动发展,饥饿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被许多鸽友采纳和运用。但是,饥饿训练如何视具体情况科学地运动用,我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
1、提高鸽群消化吸收的功能。由于每只鸽子的遗传素质的差别,消化与吸收的功能成为制约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我们的实验来看,每日进行的饲料消化吸收与饥饿状态的比较,消化速度较慢,吸收功能不良的鸽子经受不住饥饿训练的磨难。研究发现,优秀赛鸽具有健康的消化与吸收功能。消化的速度快,吸收营养的功能水平高,这有利于赛鸽饥饿生理和心理状态的转化,延长赛鸽耐饥饿时间,提高饥饿训练的效果。正因为如此,许多有实践经验的赛鸽高手选用促进赛鸽消化功能的产品。如赛鸽专用的啤酒酵母,按要求拌入饲料中代鸽群饲用。部分鸽友每周添加啤酒酵母饲喂三至四次。酵母作为赛鸽的添加饲料促进食物的消化,如果按特定时间控制和调整赛鸽的饥饿状态,饲喂酵母能使鸽子提早进入饥饿状态,延长饥饿时间,达到饥饿训练的效果。这也是酵母添加在饥饿训练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2、驱除赛鸽体内寄生虫是饥饿训练的前提条件。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少部分鸽子在实验饥饿训练中消瘦速度很快,经化验发现鸽体体内感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我们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驱虫实验,其中一只鸽子排出蛔虫达十六条。由于赛鸽饲养过程中很容易感染体内寄生虫病,因此定期或不定期驱虫是饥饿训练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3、赛鸽饥饿训练效果的评价是掌握饥饿训练的关键。饥饿训练作为一种训练,在实验过程中仍然具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论是采取每日饥饿状态的控制手段,还是采用连续2-3日的饥饿训练手段,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1)饥饿训练是提高鸽与饲主亲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赛鸽竞翔归巢的动机力量。经过饥饿训练的赛鸽能围着饲主索取饲料,甚至飞到饲主手中取食。
2)是家飞训练水平的显著提高。
实验研究证明,经过饥饿训练的赛鸽,早晨放飞的持续运动时间在两小时以上,下午家飞运动时间也能保持两小时以上。
3)是放飞训练效果明显提高。
因为赛鸽在这家飞训练活动中不断扩大飞行活动范围的同时必须启动自身的定向导航系统。我们经过对某些鸽舍和公棚赛鸽群一段时间的观察,鸽群出棚后朝着特定的方向飞去,然后又从另一方向飞回。赛鸽1-2小时飞行途中启动导航系统,为放飞训练的定向导航创造了条件。因此,经过饥饿训练的赛鸽,随着家飞训练水平的提高和导航能力的培养,赛鸽近距离放飞训练的回归速度明显提高,很少出现丢失鸽子的现象。
4)是赛鸽竞翔比赛的回归速度明显提高。
在饥饿训练过程中,随着放飞训练水平的提高,赛鸽竞翔回归速度明显提高。但是,赛鸽由放飞训练到最后的竞翔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体能的储备是赛鸽继续竞翔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促进体能超量恢复的基础上,控制和调整赛鸽继续竞翔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促进体能超量恢复的基础,控制和调整赛鸽的饥饿状态程度显得非常关键。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些鸽友采取饥饿训练,赛鸽在短距离竞翔表现出快速返巢的运动能力。但是再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由于赛鸽的疲劳和体能恢复迟缓的因素,赛鸽回归的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不归的现象。因此,鸽友必须根据赛鸽体能消耗的程度,在促进体能超量恢复的同时,控制赛鸽的饥饿状态。关于这项技术,我们将作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