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血統好?

2009-07-05 12:34:39

好鴿子是用飛的,不光是用看的 看的是血統,飛的才是記錄與實力。 打開比利時名鴿系歷史,明確記載自1925~1939年間,比利時出現了許多名養鴿者。此清楚表明:「今天不管飼鴿者屬於何種階級,他們都相當注重鴿系的源流。剛開始養鴿的人都有一個想法-系出名門的鴿子,一定是好鴿子;不幸地,事實並不盡如此。更重要的是還要弄清楚,它的父母與祖父母的表現如何。」重點就在「表現如何」這四個字。而在每一血統中,如:鳥連、古特、偉奇和其他的鴿種,都沒有一個擁有它們自己的族,它們都來自「雜交」。 文中爲何強調「表現如何」與「雜交」這兩件事?顯然告訴我們,在競翔中將表現好的留下,然後再將它們配在一起,即成一個血統。 因此何謂「血統」好?簡言之,即比賽記錄良好,由祖父母輩、父母、兄弟姊妹及本身數代,連續保持全舍,甚至全地區,全省或全國,最出色的飛翔成績,構成飛翔最卓越的鴿族,血源特性被保存下來的鴿子才能說血統好。 人類藉由高度的智慧去發掘觀察鴿子的特性,進行研究測試,産生改良淘汰及培育的過程。因此賽鴿本質優劣的判定終究靠測驗後所得結論,故長久以來飛行成績一直成爲鴿種優劣的判斷依據。所以,我們執著認定成爲好血統之前,必先建立長時間傑出的記錄;誠如「大名鴿」的出現,幾乎「非優即貴」優的是本身立下顯赫功勳而成名,貴的是承自名血再傳而成瑰寶。如此推論可以客觀證明一項事實:沒有超優競翔記錄的鴿子無法成爲名鴿,沒有名鴿如何留下名血? 舉凡鴿賽較先進的歐陸國家,先後已在國際鴿壇誕生多位知名人物,所造就的“名鴿”後裔尚廣受流傳。這些名養鴿者之所以成名,於當時莫不以輝煌的翔績馳騁鴿界,耀眼的比賽記錄塑造出手中王牌名鴿,就這樣人因鴿成名,鴿因比賽而得名。 在衆多成功的養鴿者背後有著相通的共同點,即:相信血源,尋求名系。而這些名門血系都是養鴿者在比賽中,一次次勝利所堆砌而成。所以聰明的人學會吸取他人成功精萃,選擇了養名鴿做名人的捷徑。 唯一能證實“血統”的價值性就是“比賽成績”,古今中外皆然。曇花一現短暫勝利的鴿子是很難源遠流長,鴿子在殘苛的比賽下被淘汰或被歌頌。同樣地,成千上萬的競翔者也因比賽成績的優劣而名聲隨之浮沈。只有打不敗經得起考驗的才能成爲頂尖的佼佼者,這是互古不爭的事實。 世界上養鴿者何止幾十萬人,但成功成名又有幾何?回顧臺灣鴿界早期鴿賽歷史,由發展至演變中也出現不少有名的飼鴿者,其中不難發現成名的主因大致可分兩種類型:一爲傳自軍用的通信鴿,另一是來自國外銘鴿血統,或是本身成績不錯的記錄鴿。不論是來自日本的勢山、細川;美國的海斯門西翁、摩利斯戈登系;英國的奧斯曼;法國西翁系之大成「保羅西翁」系;或是比利時的名門鴿系,皆爲本省早期導入的先進們飛出一片天地。 由此可知,鴿系名稱有時只是個代號,其價值完全依靠比賽成績肯定。因爲能夠奪魁摘冠縱橫鴿壇的,並非僅僅一種或兩種鴿系而已。套句中共頭目「鄧小平」常說的一句話:「不管黑貓、白貓、花貓,只要會抓老鼠就是好貓。」這道理與賽鴿是相通的,並充分說明任一鴿系只要能合乎所求,才值得保存。長程鴿最重耐力,短距離需要爆發力(指高速度),中程更須兼備兩項特色。雖各有其特質,唯一相同的是必須能入賞,甚至是各飛距的一流者。所以追求血統的同時,尚須認清當地賽制與區域不同因素所造成的差異。尤其是處於臺灣的養鴿者,所面對比賽環境與制度,堪稱世界最複雜,難度也最高的國家,於是形成所謂「在來系」與「外來系」之分。但追根溯源許多在來系的前身其實就是完完全全的外來系,只是來台後經過長時間競翔測試,其後代必須能很快適應天候與環境,以及在各區不同的比賽制度下,又能屢戰屢勝奪標獲賞;幾代相傳後即成在來系的標杆。 現今被認定的在來系,在台灣鴿壇也造就不少明星級的名鴿,每當提及本省鴿賽歷史時,這些曾披掛上陳,銳不可擋的在來名鴿,必令人讚嘆再三,幾成養鴿者熱烈追求的主要物件。在此之餘,孰不知這些名鴿名血的祖先,大都是飼鴿先進們用心計較,歷經重重波折飄洋過海來到台灣。而這些千辛萬苦遠渡重洋,離鄉背井的外來鴿爲何要被請來?就是爲了實質的「競翔成績」;我們就稱它爲「血統好」。其實這此「在來系」的先祖「外來系」,早在百年前就是國外的「在來系」。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