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多少“国血”可以重来

2007-05-14 12:01:01

    最近,有不少鸽友找我,想通过我帮他们寻觅上海的老国血鸽。究其原由,原来他们都有过养老国血鸽的经历,在过去的超远程比赛中,得过较好的名次。可是随着赛鸽新时代的来临,经不起“速度”的诱惑,大家你喧我嚷地玩起了外籍鸽子,下狠心把老国血鸽子都处理掉了,自斩其根,自断其源,甚为可惜。这是鸽界中的“月蚀”现象。  没想到玩了几年的外籍鸽子,丰厚的奖金与他也无缘。他们便觉得还是打“短平快”,精力、财力、实力比不过人家,玩远程、超远程,至少不做陪客。缘于此,他们又想起寻找老国血鸽子了。  由于诸多原因,我熟悉的一批亦友的鸽界前辈,有些相继辞世了,一大批名鸽也流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支援给外省市的老国血名鸽,在当地远程、超远程都飞出了好的赛绩,实指望在他们那里能找到这些鸽子。电话打过去询问,他们无奈地说:现在玩就玩外籍鸽子,“三六九”捞现钞,国血鸽没有人要养了,干脆宰了。真让人扼腕痛惜!  我的一位鸽友,在新疆吐鲁番部队当营长,今年送老兵退伍绕道上海,他深有感触地说:“在吐鲁番要想让鸽子飞三五百公里比赛,赛线太艰巨,多少外籍鸽子都放飞失败了,若能尝试上海老国血鸽子后代,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作为养鸽人,理应珍惜我们的老国血鸽,它是几代人的心血结晶,是在几十年超远程大浪掏沙沉淀下来的精品,在国际鸽坛上独树一帜,我国养鸽家对超远程名鸽推崇备至。其实,老国血种鸽,它是传承的载体,灭失了种鸽,就失去了口传心授的衔接,以后再想恢复老国血鸽原貌,也就回天乏力了。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汪顺兴的两个儿子想养鸽子,汪老不予支持,感叹地说:“当年有那么多好鸽子都送掉了,现在还养什么鸽子?”但汪老拗不过对信鸽情钟意执的儿子,无奈之处他让小儿子妙法把借出去的几羽老种鸽取了回来,独具慧眼适时地渗入了外籍鸽子,使汪种鸽又红火起来。在各项赛程上,飞出了骄人的赛绩。汪老的养鸽经典是否能供大家参考借鉴一下呢?汪老为什么看好他当年的老种鸽的呀?!  有些事情做错了还可以重来,但国血鸽灭失了还能重觅吗?!“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让我借用老子的睿语作结尾,与诸君共勉。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