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夜间进棚抓鸽的后果
2007-05-23 18:20:30
昨天,我的一羽刚上天飞翔不久的绛色幼鸽迷失了,这可是我喜爱的一羽小鸽子啊!它的父鸽是朋友借给我的一羽2004年秋季700公里名次鸽(灰色),母鸽是从漳州引进的一羽2003年秋季600公里名次鸽(绛色)。虽然只是幼鸽,但却出落得秀气迷人,优美的身姿,暗示着父鸽优良骨架结构的“正宗遗传”;灵敏的眼神,告诉我它来自绛色母鸽的强势遗传;中性绛色、紧贴的羽毛,更是得到了绛色母鸽的“翻版”。
这羽鸽子在雏鸽期时,由于父母鸽的巢窠处势比较高,需要攀凳子才能够得着,所以我平时也就很少去抓握它、查看它。
昨天晚上,想趁夜里有空去查看一下鸽子的健康等状况,同时也想趁机进一步培养鸽子与主人的亲和力,就打开了鸽棚的电灯。当查看完其他幼鸽的状况后,这时,这羽绛色幼鸽吸引了我的目光。呀!几天的棚外飞行,虽然“瘦”了许多,但眼神、身材、羽质却似乎变的更迷人了。
“这只绛色幼鸽倒很少抓上手,抓下来看看吧!”我想用网捕它,它却敏捷地从鸽棚里最高的栖架上“溜走”了,似乎想与我捉迷藏,我费了一番工夫才将它网住。但将它抓握上手时,它又拼命地挣扎着,几番抚摩之后,总算安静了下来。手感很不错,体型中等偏小,可以说是遗传了父母鸽双方的优点。而且身体各方面发育良好,羽质特别令我满意,可见保姆鸽很尽职。“欣赏”完自己的杰作后,心里很高兴。可当这只幼鸽再次停落在固定的栖架上时,却用异样的眼神瞅着我,似乎想告诉我些什么!
今天早上,鸽群家飞归来后,这只绛色幼鸽畏缩着躲在棚顶上不敢进棚,依然用异样的眼神看我,看得我心里一种不祥的预兆油然而生。中午下班回家一看,不见了它的踪影。直到现在,它依然不知身在何处?
回顾以往的养鸽生涯,自己每年或多或少都有幼鸽迷飞。但现在静下心来细细思索,像这样由于夜间进棚抓鸽查看,导致一些刚上天飞翔不久的幼鸽迷失的事,还真有那么三、四回了。我想,可能是由于处在这个阶段的幼鸽(特别是平时没有被主人抓握的经历的幼鸽)容易受惊吓的缘故。由于夜间在棚里抓它、查看它,导致它产生对主人、棚舍的恐惧感,所以才会在次日的家飞中脱离群体而去,导致迷飞。
今日刚好有鸽友到访,我就把自己棚里这种幼鸽迷飞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提出进行交流,没想到他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想法。所以,我总结认为,夜间进棚抓鸽查看,容易导致刚上天不久的幼鸽迷飞。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觉得我们鸽主应该在鸽子从雏鸽发育到幼鸽上天飞翔的这段时间内,适当地多抓握、“欣赏”它们,按抚它们,有意识地培养幼鸽与主人的亲和力。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正确与否,还得请鸽友们自己权衡。
评论
王鑫 05-28 22:15:01
晚上进棚看鸽子 一定要下心 狠容易能把幼鸽给弄惊了 这样狠难弄的 有的一放出去不敢进棚或丢失
魏腾 05-24 21:39:06
在晚上最好不要进棚抓鸽,特别是在幼鸽刚开家的时候,如果鸽子在棚里受到惊吓,可能会导致幼鸽对家恐惧,不敢进棚,从而迷棚!
章良 05-24 14:08:20
作者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开灯抓鸽子特别容易使鸽子发生挣扎、逃串,会使鸽子产生一种恐惧感,特别是从来没有上过手的鸽子。幼鸽对家的恋巢性远远不如老鸽子,如果其受到惊吓,会其发生游棚,导致鸽子的丢失。所以对待刚开家不就的幼鸽,要先培养其亲和力,亲和力的培养应该从雏鸽抓起,到开家的时候就不会对主人产生恐惧感或者畏怕的情绪。另外,抓鸽子的时候,一定不要强行捕捉,可以关灯后小心翼翼的将其牢牢抓在手中,避免鸽子挣扎而扯掉其羽毛。鸽子的亲和力对日后的比赛也是极其关键的,会直接关系到鸽子的进棚速度,所以作者要在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在平时的管理中要善于跟鸽子沟通,否则等到后悔就以及迟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