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地羊的故事

2021-03-26 21:26:37

                  六枝地羊的故事      ——伟人邓小平视察六枝矿区侧记          刘光文       贵州六枝是夜郎的故地,神奇的牂牁江名扬天下,她沉淀出丰富多彩的夜郎文化,流淌和传播着动人的夜郎古韵和高亢的时代新歌;神奇夜郎的山和水,孕育着神奇的故事。       六枝的各种小吃,都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就食文化中的夜郎狗肉而言,早就远近扬名,雀声四起,越来越引人注目而陶醉。特别是六枝地羊是人参之说,这与邓小平同志三线时期到六盘水六枝矿区视察有关。      三线建设初期的1965年11月23日至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在李富春、簿一波、李井泉、程子华、贵州省领导、贵昆铁路局领导陪同下,专程到六枝视察了贵昆铁路关寨站,事后题写了站名——关寨站。      11月24日,在上述领导和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领导陪同下,视察了正在紧张施工建设的六枝矿区地宗矿。在矿的灯房浴室进行了座谈。了解矿区建设情况后,邓总书记对矿区建设十分满意,对广大职工表示慰问,并对现场的各级领导说:“现在有希望了,看到西南有铁有煤,不然建好多厂也没用处”。接着又说:“放心了,办好西南两个大型的联合企业(攀枝花、六盘水)就好了,就有希望了。”接着他又说:“六盘水煤矿基地很重要,既可满足西南钢铁和动力用煤,又可支持两广,以减少北煤南运。”邓小平65年11月24日视察六枝矿区时,听说六枝矿区人民委员会竭尽全力保证奋战职工吃饱饭,从本省调配和外省购买粮食和食品很满意。但得知三线职工吃不上新鲜蔬菜用盐泡菜、榨菜下饭的问题,便立即指示秘书安排北京有关部门从华北用火车皮运来了十几车皮大白菜和部分大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激励了广大三线职工的建设激情,以大干快上的实际行动,把三线建设推向了新高潮。视察期间,邓小平同志工作作风总是平易近人,谈话讲话既和谐又幽默,言简意赅。给六枝矿区职工和人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特别是邓小平及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工地视察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上的困难。地宗矿3000多名矿工感恩奋进深受鼓舞。仅一年就完成全部井巷工程17400米,把原定移交投产的时间提前了9个月完成,打响了三线矿井建设的第一炮!           1965年11月25日,伟人邓小平同志在有关陪同人员陪同下,在六枝那玉火车站专列上接见了时任郎岱县副县长的弟弟徐初时,提到弟弟曾给他写信的事,想到兄弟俩多年不见,从信中了解到弟弟因在山区工作,日夜奔波繁忙,得了风湿病。当时处于三线建设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吃住都比较困难,特别是缺医少药,想请他从北京寄点治风湿的特效药。哥弟见面后无话不谈,他拍着弟弟的肩膀说:“你那点小毛病算啥子,你们身在宝地不识宝,你们当地就有吃不尽的补药,而且花钱又少或者不花钱,吃了保准强身健体,不但祛风除湿,还可以益寿延年啊!”邓小平风趣地说完后,在一起陪同的各级领导和负责同志,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是啥好药补药。只见邓小平同志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后继续说道:“它的药名嘛,叫地羊,‘地羊’身上有四个宝,称为‘地人参’,您们可以吃点试一试,保证管火得很”。邓小平总书记与弟弟相见不到15分钟后,便乘专列到贵阳后去到了成都。其实所谓‘地羊’就是当时人们养的狗。据当时接待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厨师回忆说:“当时总书记就餐很简单,总离不开狗肉和魔芋豆腐。”      因此,六枝“地羊”和“地人参”之说,一时在六枝传为佳话。六枝老街新华书店工作的严发文同志就是从爱好书画的徐初那里获得的此信息。因为徐初一向有收藏好书、好字画的习惯,由于当时的内部书籍均要按单位级别由书店统一分配,单位领导或宣传部门凭通知到书店购书,有好书严发文都要给徐初留着,所以俩人接触较频繁。笔者当时在六十六处宣传部门工作,与严发文同志有十多年的交往。关于“地羊”是宝之美谈连当初的小娃娃,现已年过花甲和耄耋老人都知道吃“地羊”对人身体有大补的好处。因此,六枝人不管大人小孩,就开始养成了喜欢吃狗肉的习惯。这个美谈传到关岭县后,关岭一些花江狗肉馆有见地的老板,来到六枝抢占先机,发财致富,一时引发了狗肉美食大战。随之,各餐馆纷纷打出了花江狗肉的招牌。有心计的狗肉馆老板,还别出心栽打出了《夜郎狗肉》的光亮招牌。特别是成年累月战斗在地心千米深处的艰苦矿工,日夜在潮湿的地下奉献光和热,一提到狗肉,就来劲。每到周末,都成群结队到正宗花江狗肉馆一饱口福,并且一个劲地叫喊“还给点汤、要原汤。”所以,在矿工队伍中患吸尘病的人多,得风湿病的人都很少,而且体魄健壮,也许这与他们嗜好“地羊”有关系吧。      《夜郎狗肉》充分展示了夜郎食文化的特征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同时,也说明了六枝人民的饮食观念在食文化的诱惑下,已经发生了新的、可喜的变化。把总想进大酒楼转向实惠又健身强体的狗肉饮食上来。当然,夜郎狗肉其实就是花江狗肉,是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绽放出夜郎文化的绚丽光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省内外食客的广泛兴趣特别是文人骚客及矿工的极大关注与亲睐。        鼎盛时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六枝的大小狗肉馆约有30多家,据悉,每月光顾各家狗肉馆的食客可达上万多人次,每月需求狗肉数吨,吃夜郎狗肉,已成为六枝人的一大喜好。进入冬季,食客更多,销售量更大,生意更红火,利润更丰。自60年代以来,六枝的狗肉馆方兴未艾,生意日益旺茂。随之,各家羊肉馆、鸡鸭鹅、兔、鱼、牛肉类等其他饮食餐馆风起云涌,这给夜郎食文化的内客注入了新的色彩,因此,夜郎食文化得到日益发展壮大并产生了影响,使夜郎食文化逐渐多姿多彩和丰满起来。各家狗肉馆的肉色做法、味道更是一家胜一家,别具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饮食的需求,给人们在口感上带来了吃好喝好玩好身体好的满足,的确夜郎狗肉香飘四方,令人神往,倘若你有闲与佳丽友人吃着夜郎狗肉,喝着夜郎神酒,倾心交流感情,那是多么惬意的情景啊。真是:长白山区出人参,夜郎狗肉颇有名,“地羊”全身都是宝,更有四处赛人参。我们为何不“十次酒楼进大餐,不如去次狗肉馆”,“地羊”滋补胜海鲜,味美实惠又省钱。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