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大凉山赛鸽事业

2007-04-06 18:33:57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信鸽协会,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全州境内海拔800——6500米,我县信鸽协会就处在这样的高寒山区。  我们所居住的县城,处于两山之间,中间是一条河,名为孙水河,县城就顺着孙水河而建,县城很小,长约5公里,宽3公里,县城海拔1880米。县城背靠海拔3000-4300米的大山,县城前面的山也有3300多米,县城长年居住人口也就2-3万人,全县人口15万左右,百分之九十是彝族,汉族较少,凉山在解放前是奴隶社会,解放后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凉山,有世界著名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泸沽湖母系社会,有美丽的高原湖泊和草原,有全国知名的成昆铁路(200多公里),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水利资源占全国的20%,四川的30%,总之凉山真的很美,相信来过的鸽友都有深有体会。  但是就是在这大山深处,赛鸽事业却发展缓慢,充满了艰辛。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对赛鸽事业却有很多不利因素,如山高、风大、雨雾天气多。很多老一代鸽友,喂了一辈子的鸽子连500公里也没有突破,这不免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这其中有种鸽太差的缘故,也有赛鸽理、养功、训练不足的缘故,但是凉山的鸽友,面对困难从来没有退缩,凉山的赛鸽事业一直在坎坷中不断前行。  不知什么原因,在凉山彝族鸽友很少,我县鸽协目前只有两个彝族鸽友,其中一个比赛成绩还不错,另一个喜欢鸽子,但是还没走上正轨,不过我们还是经常给没有正确养鸽观念的鸽友,灌输先进的赛鸽理念。  我县鸽会太小了,会员也就只有20多名,能把赛鸽作为一种体育事业来对待的也就只那么几个人,所以,我作为鸽会负责人,还是不断的引导会员和发展会员来,壮大县鸽会。由于受贫困地区经济的影响,赛鸽事业的发展也受到阻碍,不少会员真的很穷,30元的会费都交不起,训赛费交起来也是非常的困难,要想搞特比环,大奖赛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免除了学生会员和残疾会员的会费和训放费。  由于种鸽不到位,加之放飞环境恶劣,每年鸽子掉得一塌胡涂,到300公里、500公里时,就剩下二、三十羽鸽子了。91年的时候,县鸽会开会说是还没有突破过300公里,今年150公里的夹江如果回来了,就剩一只鸽子也要拿到300公里的德阳去放,训放下来,果然只有一只鸽子回来,有鸽会领导打起了退堂鼓。但是不少鸽友还是说:“开会说了,只要有一只都要放,现在如果不放,县鸽协说话还算不算数?”作为鸽会来说,真的是有一点为难,当时县体委非常支持,体委主任说:“你们放心去放,放出来为喜德县争光,费用的问题你们放心,全部由体委报销”。其中一个去放鸽子的司放员说:“就一只鸽子太孤单了,我捉一只陪你放。” 于是,两个司放员带着两只鸽子上路了。  经过一天一夜后,到达了目的地,当两个司放员找到德阳市鸽协和体委的负责人,监放鸽子的时候。负责人反复问:鸽子在哪里?当得知放的鸽子,就是手里的两只鸽子时,竟然把两个负责人笑得合不拢嘴,当他们得知我们的困难情况后,认真地为我们签字、盖章、放飞,我们赢得了他们的尊敬,走的时候他们一再嘱咐:“路上要小心啊!欢迎下次再来”。  也许是上天被感动了,两只鸽子几天后双双归来,圆了我县突破三百公里的梦想。后来我们又组织过700公里的放飞,虽然没有鸽子回来,但是鸽友没有畏缩,说以后还要放。  凉山赛鸽,就是在这样的风风雨雨中不断前行,他们从来不服输,从不退缩,勇敢的前进着,虽然力量非常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为凉山的赛鸽事业添砖加瓦。    

评论

蒋红斌  04-08 16:17:46

看了你写的文章,我很感动我也是重小在凉山长大。在甘洛县凉红火车站,那时我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他那时在小小的单身宿舍楼顶搭理了一个小小的鸽棚,养了30多只鸽子,他最远的就是放的峨边。是自己拿去放的。可每次尽管回来的很少,但他都是很高兴。现在我也在小凉山汉源火车站工作,受父亲的影想我也养了20多只,才建的简易鸽棚没什么成绩,鸽友训放的时侯来耍。

白雪峰  04-07 20:03:56

说明你那里的人民还很穷的,现在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怎么可以使你那里的人富起来,只有这样养鸽的人才可能壮大,鸽子的水平才可能提高.要是还是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就不要有什么鸽会真的是没有什么意思没有竞争,那里来动力啊!你是鸽会的领导要想法让鸽会火就只有先富才是硬道理啊!

刘础毓  04-07 14:09:43

看完此文后,我十分感动!在那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在那样艰难的比赛条件下,你们的鸽友仍然坚持开展信鸽活动,真是让人敬佩!我是在凉山越西县长大的,我有两个妹妹曾在喜德县工作过。我曾去过该县一次,犹如本文所叙,那里条件是很差,地理和气候因素都不是很利信鸽比赛。虽是如此,但我以为也不完全不能开展信鸽比赛。你们不是已经有300公里鸽归巢了吗?这就是很好的证明。我建议,你们应当从精选种鸽开始,引进一些适合山区地理、天候条件的鸽种加以改良。在赛距上,不要一昧追求远,先从短距离的“快”字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巩固,再逐步向远发展。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