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是赛鸽的基础

2007-04-19 11:59:42

      养鸽好多年了,懂的“鸽经”也多了,但是感受最多的是我国养鸽前辈总结的三字经,即:种、养、训,我是一个相信品种的人,我认为品种是某一个出成绩的赛鸽群体。在实践中我看到很多鸽子出成绩,都是建立在好品系的基础上的,因为土狗再培育也不会变成狼狗,而在狼狗中出好狗的机会肯定是要大得多,所以养鸽之初,受《新编信鸽手册》的影响,我始终认为种是初养信鸽爱好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没有好种根本就谈不上养和训。  养鸽以来,我觉得最伤脑筋的是没有好种鸽,因为经济原因不可能到赛鸽发达地区引进好鸽,所以养鸽好几年了,一直都还没有过关的种鸽。我认为要想出成绩,我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种鸽不过关的问题。  由于种鸽没有好的来源,所以我对养、训就没有多大兴趣,也没有作为重点来研究。研究的最多的还是鉴鸽,希望从鸽市或其它鸽友处,通过自己的鉴鸽技术,来获得好鸽。实践证明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我地有几个鸽友的想法与我恰恰相反,不相信血统,也不相信品种。当鸽友在一起谈论鸽经的时候,都要经常为血统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鸽友说:“我不相信血统,好多鸽友花了大价钱引进了好品种的鸽子,还不是没有什么好成绩,某鸽友在鸽市上买了一只小鸽子,长大后还得了西昌市冠军,还有一次有一个才养鸽子的小孩子,到西昌买鸽子,到高手家中后由于高手喊价太高,小朋友买不起好鸽子,没办法只有用家中的稻谷去换,最后用200斤稻谷换了这位高手的一只僵鸽儿,鸽回家喂养了一段时间后,这只鸽子越长越漂亮,在500公里比赛时得了冠军”。  于是,说这个话的鸽友,到鸽市上去买三十多天的小鸽子,一笼一笼的买回来。秋赛时可想而知,掉得太惨了,二十多只鸽子在一百公里范围内全部掉光,但是这几个鸽友还是很固执,并没有放弃这种想法,第二年照样如此,结果是和前面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有鸽子从一百多公里外回来了。       于是这些鸽友说还是要看运气,运气好时能得到好鸽,因为鸽市上有好的鸽子,经过几年的大量掉鸽事件,终于500公里终于归巢一羽,给这种观点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这种损失真的是太大了,所以到现在我们鸽会,还有不少鸽友还抱有这种侥幸心理。  今天早上刚和西昌的鸽友通过电话,他引进的鄯善后代杂交外血鸽放300公里、500公里取得了高名次,赢得了上万元的奖金,用纯鄯善鸽放700公里又获得了归巢,获得了24名的好成绩,这在山区用刚引进的超远程后代飞700公里,真的让人很高兴,这也体现了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用名血鸽飞出700公里的鸽了,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如果用没有用天落鸟、市场鸽飞出了700公里那才算得上是奇迹。名血鸽的后代出成绩的概率,肯定比没有品种不好的鸽子要高得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血统,因为这样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请不相信血统,不相信品种的鸽友,不要再执迷不悟了,要出成绩首先你要过的就是种这一关。当然我们也不要太过于迷信血统,但是我们在血统的基础上来选鸽、育鸽,这样是不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呢?那当然是不言而喻。  

评论

红顶屋鸽舍  11-04 16:50:02

血统是赛鸽的基础,站在好血统的基础上去选择优秀的个体,才是成功之路。没有好的血统就不可能有好的赛绩。我相信血统的重要性,我想许多的养鸽人都是相信血统的,不然就不可能千辛万苦,百般周折去引进种鸽。血统不好的鸽子很难飞出好成绩,一般也不可能有稳定的遗传性,更谈不上培育出新品种。从生物进化的某种意义上讲:“品种就是血统的杂合”。因此、培育赛鸽一定要重视其内在本质——血统。在此基础上通过竞赛活动,不断存优弃劣。 由于工业、科技的飞跃发展,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影响和干扰越来越大,所以培育的赛鸽也必须要能适应现在复杂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能经常保持快速、稳定的导航能力,这才是我们培育赛鸽努力的方向,那些不能随环境改变而改变的品种,必将逐渐被我们淘汰,这就是我即注重血统又要看其具体表现的根据。那些血统再好,然而、不能适应现代环境的赛鸽,决不可取!一定要选择那些血统好、又能适应复杂环境的赛鸽,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培育出新品种来。一只赛鸽能否飞出好成绩,影响因素太复杂,绝不仅仅是单凭血统、眼睛就能判断准确的。种、养、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怕其中微小的影响有时也会使竞翔功亏一篑。

G影凌云  04-23 22:02:53

血统占有很大的因素!但这也要看你平时的训练啊

千羽千寻  04-23 15:31:04

鸽飞一滴血,可能这就是前辈们通过长期的摸索得到的结论吧.在鸽坛上,我们也知道有奇迹发生,但像你说的那些必定少的可怜,只是换到一只僵鸽就飞500公里冠军,太容易了吧.我们没有那样的运气,所以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好好养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