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赛鸽的适应性

2007-06-10 10:58:03

     对于赛鸽的喜爱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第一次从离家500多公里外的内江引进鸽子后,用这些鸽子的后代参赛,就从来没有300公里归巢过,几年的大好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这些鸽子在内江本地飞的不错,我引入的鸽子不是700公里的后代就是1000公里的子代,但是真的是很令我失望,300公里都有飞不回来,所以根本就谈不上速度,能归巢就不错了。  很多鸽友不相信鸽子有适应性这个问题,说是只要是好品种,只要是好鸽子在任何地区都能飞,飞不出来的那些鸽子只能说是不好,因为这些鸽友说:“某某鸽友头年引进的鸽子,直接出鸽后,第二年就飞出了好成绩等等。”那么鸽子到底有没有适应性呢?  我在引进这些鸽子时,不少鸽友都说以后肯定会出成绩,由于我地处于高寒山区,赛鸽放飞困难不少鸽友都是抱着鸽子能归巢来比赛的。我们这里鸽友说的出成绩是指300公里、500公里能归巢。其实当时我也坚信一定会飞出成绩来,因为这些鸽子在内江飞得不错。我目睹也是从外地引进鸽子的我的一位亲戚的鸽子,在天气很恶劣的情况下,全县700公里比赛仅归巢十几只的情况下,他一人就归巢了5只,所以对于这些鸽子我是充满了希望。  但经过几年的使用,这些鸽子真的是令人非常失望,几十公里就开始掉鸽子,不出一百公里就掉完了,后来我考虑到鸽子有个适应性的问题,于是我把希望寄托在孙代或更低代,但是还是一样的掉,搞得这些鸽子在我这里是四世同堂,造成鸽棚拥挤,给予育种和竞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好几年都没有什么成绩,吃尽了苦头,对于鸽子需要适应性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一次我到西昌去玩,听某鸽友说:“以前他引进了好几只成都市飞1000公里的鸽子,用来做种后,也没取得过什么好成绩,甚至连500公里都没有归巢过。”但是也有高手说他的冠军鸽就是刚刚从外面引进的,直接出鸽子就飞出了好成绩。  去年春季,有一个鸽友获得了冠军和前十名的好名次,秋季又再次取得冠军和高名次,当我们进行了解时,才知道其实这些成绩鸽的上代引进来好几年都飞不出来,这次出成绩的鸽子是那些鸽子的曾孙代。当时这位鸽友用了30万元引进了一只鸽子和其它名贵鸽子配对出鸽子,连续几年都没有出成绩,300公里比赛归巢的鸽子都很少,搞到第三代后,连鸽主本人也没信心了,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用孙代鸽配对出了几只鸽子,没想到就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当这些鸽子还没有出成绩时,我的一个朋友知道他的鸽子血统好,就去他那里买鸽子,于是就把出成绩鸽子的父母鸽卖给了我的那个朋友。第二年当这些鸽子飞出了很好的成绩后,那位鸽主就后悔了。我的那个朋友说:“出成绩的那几只鸽子的父母鸽都在我这里,当时才用了3000元钱,算是淘到了宝,捡了个大便宜。”我们听了之后都感叹不已。  还有一次听一些老鸽友说,某鸽友以前引进了超远程2000公里的鸽子,玩了几年都没出成绩,300公里都没有回来的,鸽友想到了鸽子有个适应性,于是就把鸽子玩到了第四代,可是依然不出成绩。有一农民鸽友想喂鸽子,但是苦于没有钱买鸽子。当这位农民鸽友到这位鸽友家去买鸽子时,该鸽友的报价太高,农民鸽友出不起这个价,于是家民鸽友说:“我也没有这么多钱,不过家里面粮食比较多,不如我背两袋谷子给你喂鸽子,你捉一只鸽子给我吧!”于是那位鸽友同意了,当两袋谷子背来后,那位鸽友给了农民鸽友一只僵鸽子,是超远程鸽子的第四代鸽子。这位农民鸽友后来用这只鸽子配自己的鸽子,取得了不少的好成绩。但是当这个血统的鸽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超远程鸽的后代早已经处理完了,那位鸽友听说后,非常的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啊!  其实在山区或赛鸽难度大的地方,很多鸽子引进以后,都需要好几代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地球磁场等等,才能飞出好成绩。虽然引进的鸽子有直接出成绩的,但是真的太少了,因此引进鸽子时要考虑到鸽子的适应性,尽量引进和本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相同地区的鸽子。这样出成绩的可能性才大。刚养鸽子的鸽友,最好是引进当地成绩优秀的鸽子,这样出成绩要快些。因为刚引进的鸽子不适应,出成绩的周期长,如果长期不出成绩,可能会打击鸽友的养鸽积极性,对于赛鸽事业不利,所以刚开始养鸽最好是引进当地优秀的鸽子,这样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些。  综上所述,鸽子有适应性,那些认为鸽子没有适应性问题,好鸽子在任何地方都能飞出好成绩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是我长期使用之后的经验教训。仅供大家参考、参考。  

评论

红顶屋鸽舍  11-03 22:05:18

山区养鸽确实很艰难。平原地区,没有什么障碍物,鸽子的天敌也较少,归巢率也很高。但在山区就不一样了,山脉交错,走向复杂。鸽子在经过这些地段时总是在随着山势做上升下降,走错一个山脉可能就会离家越来越远,还要时常躲避天敌的袭击。简单的引进平原地区的赛绩鸽或是公棚优胜鸽是不可取的。首先要引进适合于山区飞行的种鸽。山区要引进体型中等偏小,性子较为温和的赛鸽。首先,体型小的鸽子时常会利用气流呈爬坡式飞行。这个特点在山脉间气流乱的地方飞行十分有利,它翻过一座山所用的力气要比体型大的鸽子要省很多。再者,山区要选择性情温和的鸽子。因其能够冷静的分析家的方向,有时家的方向就在前面,在被山拦着后,选择左还是右就可能是成败的关键。所以需要鸽子能及时修正飞行方向。再者,引进的种鸽要有一个适应性的过程,要调养好。之后,尽量选配当地比较稳定的鸽种。只有这样,作出的子代才能尽快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

徐任  06-11 11:41:27

很好,很好!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令我有了很大的养鸽信心,因我是初初养信鸽的,我总是以为自已的鸽很普通,因为都没有获得过什么奖.而看了这篇文章,懂得了鸽子是需要适应性的,而我刚是从本地引进了两对鸽种,我总是愁着没有能力到公棚引进鸽种,这样好了,我也很有信心养我的鸽子了.我感谢这篇文章与作者.

章良  06-10 23:11:13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天气造就了不同的赛鸽,不同的地形成就不同的冠军鸽。飞平原的鸽子讲究的是爆发力,飞山区的鸽子讲究的稳中求快。平原的冠军鸽在山区可能会名落孙山,飞山区的鸽子放平原在速度上没有优势。养了这么多年的鸽子,这样的情况,本人包括很多朋友都碰到过。鸽友花大价钱,从异地引进大量的种鸽,后代出的都很漂亮,结果却总是好看的多好用的少。为什么会这样?排除鸽子本身的过硬血统、健康因素、状态等等,剩下的就是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不同血统的鸽子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适应的快慢程度,不同地域引进的鸽子也有着不同的适应过程,因为引进鸽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气候、海拔等等与当地不同,所以在当地的适应过程与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赛鸽的引进过程当中,适应性是不容忽视的,本人认为尽量引进和本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相同地区的鸽子或当地飞得好的鸽子。对于引进鸽的配对,应先调理好,让其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可以先考虑和本舍飞得好的鸽子相配,培育赛鸽应从实战出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