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决定

2007-06-22 12:03:16

    刚养鸽时,种鸽少,赛鸽也少,每一年作出的赛鸽,在第二年的训赛中都要放,除了表现好能归巢的一两只以外,其余全部丢失,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鸽子身体不好,鸽子不在状态。  但是为什么身体不好还是要放呢?主要原因是刚开始养鸽,想急于出成绩。错误的认为鸽子身体差一点没关系,只要能归巢就行,大不了回来速度慢一点。由于有了这种错误的看法,每年比赛的成绩都很差,有了好品种也发挥不出来,就这样年复一年,形成了恶性循环。年年参赛年年失败。  另外参赛的鸽子岁数小,也是造成失鸽多的原因,赛鸽才六、七个月就要送去参加500公里比赛,真是去得多,回来得少,如果六、七个月的鸽子,在平原地区比赛还是可行的。但是要想在山区条件恶劣的高海拔回来,真的是比登天还难。在我所处的山区,很多归巢鸽都是两岁左右,所以要想让更多的鸽子500公里归巢,最好岁数要大一点,这样比较好点,失鸽也要少一点。     从我地多年放飞北线来看,归巢率从来没有超过30%,所以放飞的困难就可想而知。有几年我们都想创造奇迹,梦想六、七个月的鸽子能从500公里回来,因为各地都有幼鸽千公里归巢的记录,四川隆昌翁礼成的巴蜀鸽后,放飞3000公里时刚满八个月。所以我错误的认为能创造奇迹。     后来经过几年的实践才知道,其实不并是这么回事,我地500公里回来的鸽子,大多数都在两岁左右,那种岁数小,能归巢的鸽子毕竟是极少数。在我们这里放飞500公里,最好是用两岁鸽子,就像上海准备放飞2000公里比赛一样。  因为鸽子少,所以别无选择。当年出了几只鸽子,第二年就放几只,当短距离训赛掉了不少鸽子以后,最后决赛的鸽子也就只有那么两三只了,可能是品种差和放飞难度大的原因,每年鸽子掉得一塌糊涂,最后就剩几只鸽子,有的身体差不在状态,或者是上一站飞伤了,想留下今后再比赛吧?可比赛的鸽子又太少了,因为大家知道多去几只,归巢的可能性比较大,就去一两只,要想回来怕是不太容易,因此左右为难,最后还是拿去放,加上鸽子岁数不够,归巢都困难,还谈什么比赛呢?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成绩不会太理想,有几次都是这种情况,把表现非常不错的鸽子放失了,真是令人心疼啊!通过这次总结,希望今后不再犯错,这种事情再也做不得了,否则只能自食其果啊!  

评论

beihongzha  06-25 19:51:45

按实际办事,用实践来证明,做事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捷国  06-23 21:02:48

我们广东这的,5个月的鸽子放600,当天沿涂下大雨,隔天还来了,我想可能你没清过虫和呼吸道吧,

黄俊铭  06-23 15:15:23

不知道你们那是什么地行,但在我们福建500公里归巢,那是正常现象.可能会是你们那比较不好飞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