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帮鸽友寻找失败的原因
2007-07-10 12:19:30
我县有一鸽友,平时300公里左右飞得还可以,因为鸽协刚刚恢复不久,大多数鸽友都飞得不好,很多鸽友都没有300公里归巢的,所以这位鸽友很高傲,自己觉得自己是高手,平时也是以高手自居,鸽友们虽然看不惯,但也拿他没办法。 其实这位鸽友在鸽协刚刚恢复的第一年,在十几只鸽子比赛300公里时拿了个冠军,第二年又在十多羽鸽子参赛的情况下,得了第一名、第三名,第三年300公里归巢几只,出成绩的鸽子父母是鸽市上15元钱买回来的,因此他经常吹他会看鸽子、配鸽子,要不怎么能从市场挑中这对鸽子呢?有的鸽友相信,有的不相信,更多的鸽友认为是运气好。他自己认为并不是运气,因为他虽然以前没有参加鸽协,但是养鸽都十几年了,经验总比我们才养鸽几年的要丰富吧?我也常告诫他,我说:“这种靠运气,种鸽又不过关,只会是昙花一现,你的经济不错去引进点好的鸽子来,加上你不错的养功和训放,今后成绩一定比现在好。”但是他不听,他说:“不一定,鸽子只要成绩好,也用不着引进鸽子,我觉得现在的鸽子已经不错了,今后十年都不需要引进鸽子了。”我说:“你取得的成绩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鸽协才恢复,以后这样的成绩提都不要提,眼光要看远一点, 不光要和本县鸽友比,还要和州鸽协比,只有在全州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才值得高兴,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和人家最差的鸽友比起来也差一大截。”后来他说:“引进的鸽子也不一定飞得出成绩。” 经过和鸽友的争吵,不但没有说服鸽友还伤了鸽友,彼此说了一些不愉快的东西,想起来就后悔,本来我想站在鸽会的角度,引导大家少走弯路,提高我县的竞赛水平,在全州有一席之地,但是鸽友却不领情,还产生误会,因此我觉得是工作方法有问题,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后来我想既然鸽友要走弯路,那就让他们去走走弯路,走过弯路以后,才会认识到这个问题,否则再怎么说也没有用。 几年过后,那个鸽友再也没有取得好成绩,最多就是300公里归巢,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骄傲,有鸽友到他鸽舍去看鸽子的时候,他终于说:“300公里回是要回来,就是不稳定。”这几年他采用的是多出鸽子,以大兵团作战,每年训放要掉上百只鸽子,最后只剩下几只鸽子从300公里回来,在没有取得好名次的情况下,他认为速度还是挺快的。我说:“你是班车师傅,平时只要出车你就训放鸽子,训放是最好的,而且你用的饲料和鸽药也是最好的,这么好的训放和养功,这些鸽子都不能取得好成绩,说明鸽子就是不行,该换换鸽子了。” 这一次,他好像没有话说了,因为这几年的比赛说明了当初我给他的忠告是正确的,十年不进种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后来他悄悄引进种鸽,我们也就再也不好提这件事了。 我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种鸽差。种鸽来源于市场鸽,竞赛肯定不稳定,虽然也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但是比例极低,我认为不是一种成功的好方法,因此我觉得不值得效仿。 2、 那种认为引进优秀鸽子也不一定飞得出来的思想是错误的。有的鸽子引回来后,由于不适应本地或引进时就上当受骗,没有飞出来的情况是不少,但是本地成绩优秀的鸽子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特别是以前从上海引进的鸽子,现在还在不断发挥,不引进优秀品系,只有死路一条,引进优秀品系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当然引种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引进了,我们只能在引种时多动脑筋,严把引种关,减少风险,走向成功。 3、 眼光太低。只能看见眼前偶然取得的成绩,岂不知其比赛的羽数和分速在全州比起来是最差的,就更不要说和全省、全国相比。我觉得养鸽起点就要高,要比就要和发达地区比,要比就要和高手比,不要局限于本县。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些鸽友不要在走弯路了,那些处于山区不学习、不看书、不上网的鸽友,不要再执迷不悟,这种方法养鸽是要失败的,看着不少鸽友训放大量失鸽,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不想养鸽的念头时,真的令人心痛,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换换观念,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只有知道原因,改正错误观念,才会在今后的比赛中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次帮助鸽友寻找失败的原因,希望那些走弯路的鸽友,认真吸取教训,少走弯路,这才是我们帮助鸽友寻找失败原因的目的和初衷,真的希望对这些鸽友有所帮助,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评论
王德顷 07-23 14:33:47
作者文中所说的问题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信鸽运动走到今天,已经超出了纯粹的玩乐,已经发展成一项产业,养鸽子也成为一门高深的学科.鸽子要想飞出好成绩,种、养、训缺一不可,其中种是排在第一位,没有良种,就如大厦没有根基,日常维护的再好,也难持久矗立。反观我们身边,为什么有些曾经统领鸽坛数年,频现辉煌赛绩的高手,到如今很多已经销声匿迹。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犯的错误和作者文中所述的大致雷同。认为自己的鸽子最好,其他的都不入眼。他们没有意识到,赛鸽和人生中的其他事一样,不进步就是退步,停步不前,就已经开始落后。成功只是过去,不代表将来。因此,我们在养鸽的过程中要有超前意识,能及时发现错误和修正错误,善于吸收先进理念和装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前进。
邵海潮 07-11 11:20:51
作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你所说的这件事情,鲜明地指出了目前部分鸽友,尤其是刚刚养鸽的新手普遍存在的一个引种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地处偏僻、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我们常说“种、养、训”,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的关系究竟如何?三者所占的作用究竟是几几分成,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三者之间,我们始终把“种”放在了第一位,这足以说明种在三者之间所起的作用之大了。没有好种,即使有再高的养功和合理、科学的训练,也始终无法达到最高的水平,因为种是基础啊!还有一点我们也必须重视。我们每一个人在养鸽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难免会犯错。其实,走弯路和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是固执到底,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意去分析原因,不愿意去面对现实,不愿意去纠正错误。这样的态度只能使自己越走越远,从而陷入泥潭之中而不可自拔。所以,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谦虚;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及时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