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总结是成功的基础
2007-10-05 17:19:57
九月下旬,我请朋友将八只准备参加秋赛的鸽子,带到48公里以外训放,由于之前都是十多公里的训放,没有经过真正的考验,所以基本上没有掉过鸽子。这次训放我非常重视,这是我县训放赛鸽的第一道坎,不少鸽子比较容易丢失,经过这一站训放,再放下一站100公里,反而不容易掉鸽子。
也许有人会说:“区区几十公里还会掉鸽子,只能说是鸽子的品质太差了。”其实,我县处在山区,鸽子能不能翻山是赛鸽是否能够归巢和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不少名血大名鸽的后代在这里,往往经常丢失在这区区几十公里的训放中。不少名血系赛鸽归巢率不高,要取得归巢好成绩,也常常需要几代才能适应,那些不能适应山区高海拔的鸽子,在这里常常不会取得好成绩。山区赛鸽存在的这种情况,相信山区鸽友都深有体会,那些平原地区的鸽友很多时候无法理解这样的事情。每年大量而不间断的失鸽,是山区鸽友的切肤之痛,山区鸽友常常感叹不已,那种在山区500公里左右稳定归巢,又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鸽子,几乎就是凤毛麟角。
我县每年在这个训放距离,鸽友们都要丢不少鸽子,丢失的鸽子大概占训放鸽子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养鸽新手掉得更多,这和品种有很大的关系,除了鸽子的适应性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对训放准备不充分,认为区区几十公里,根本不需要重视,不需要准备,认为只要血统好、身体好,归巢根本就不成问题,但是现实是残酷,当一些血统好的鸽子,而且是鸽主非常看好的鸽子,在训放中丢失时,鸽主才后悔不已。
通过总结这些经教训之后,每次赛前的训放,不管距离多近,我都是非常重视,特别是几十公里的翻山训放,目的就是让赛鸽适应飞越高山,锻炼赛鸽体能,学会翻山、不怕翻山,为比赛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秋训在调整好赛鸽状态的情况下,我采取的训鸽方法是赛前私训。这样有以下两个好处:
1、 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有利于赛前赛鸽状态的调整。
赛鸽训放后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能让赛鸽完全恢复体能。根据以往的经验,鸽会训放密度大,一般一个星期1-3次,往往赛鸽体能没有恢复,又投入了下一次训放,这对赛鸽恢复体能是不利的,不少赛鸽丢失和频繁训放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也许有鸽友说:“要根据体能恢复情况再决定和调整训放,这样就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其实在很多小鸽会,每年组织的训赛次数非常有限,根据赛鸽体能善自决定减少训放次数肯定是行不通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平时的私训进行补充,比赛情况可想而知。
2、 根据赛鸽身体状态选择训放时间和天气。
提前私训可根据赛鸽的身体状态进行训放,身体好的提前训放,训放归巢后身体状态好的要继续训放,差的要停放。在短距离同一地点训放过一次以上的赛鸽,要选择阴天或天气较恶劣时进行训放,在同一地点训放一次以上的赛鸽,在天气恶劣训放时,丢的可能性非常小,有利于锻炼赛鸽定向和在恶劣天气快速归巢的作用,对赛鸽比赛非常有利,同时这种方法对减少赛鸽丢失非常有效。
通过多次赛前训放,我的赛鸽状态逐渐上升,训放十六羽鸽子仅丢失两羽,前几天在恶劣天气也有较好表现,看到了秋赛的希望。
其实每年在训赛中,我们都会收获颇多,有失败的苦涩,也有成功的喜悦,最重要的是获得训赛经验,偶尔获得的成绩,如果没有赛鸽基础知识和经验的支撑,绝对不可能继续取得好的赛绩,所以在训放比赛中,要学会善于总结,为赛鸽积累宝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偶然取得的成绩,不值得欣喜若狂,相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经过实践印证的宝贵经验,才值得欣喜和自豪。
因此,我觉得训赛总结非常重要,这是宝贵经验积累的前提和基础。总结实用有效的训赛方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只要认真思考、认真总结,就会获得实用有效的训赛方法,那么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