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话“国血”(经典评论奖选登)

2007-04-24 11:54:41

  见仁见智话“国血”                          ——————“经典评论奖”选登  第一辑      会员:xingewng8  在1930年初,我国一代养鸽宗师李梅龄就有与洋人比试高低的信念。就是因为有了李博士当年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现今的国血鸽,它们在1000公里~2000公里发挥出比外血鸽强出百倍甚或千倍的优势,在短距离赛事里也不乏发挥出色的国血鸽。      赛鸽,这个自然界赋予人类的精灵,经过漫长的繁衍,历经生态途径,铸就成为现如今的竞技“健儿”。从百公里至千公里,它们不畏艰难,前仆后继,用毫不认输的坚强毅力谱出一条条蓝天之道。      早在1930年初,我国一代养鸽宗师李梅龄就有与洋人比试高低的信念。就是因为有了李博士当年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现今的国血鸽,它们在1000~2000公里都发挥出比外血鸽强出百倍或者千倍的优势,在国血鸽中也不乏在短程中发挥出色的国血鸽。伟大的哲人罗丹说过:“不是没有,而是缺乏发展。”鸽子的优良血统、肌肉的整体功能和每一部位产生的功效及同步效应,这都是赛鸽远程归巢不可忽视的因素,国血鸽有体轻又肌肉坚实、呼吸器官发达的特质,又有灵敏的视觉和产热条件,在飞行中所需热能远远超过任何其它鸽类。国血鸽有特别强的忍耐力,包括对特殊疾病的耐受能力,在长途征程中,国血鸽拥有能够长时间不吃食、不喝水而能长时间飞行的优点,比如在长程赛事中,外血鸽找不到吃的东西,就会跑到别人家里去吃食,这一点就是外血鸽差于国血鸽的最大弊端,所以造成外血鸽放超远程的归返率微乎其微。      下面我们再谈国血鸽优于外血鸽的一系列特点。 一、国血鸽归巢稳定,归巢意识强,表现在放归比例高,这也来自于长期远程、超远程赛事策略。 二、国血鸽聪明机灵,记忆极强,表现在幼鸽时期,刚出巢位即能够返回己巢,刚离家飞时如体力不支立刻回自己的棚中,不乱落;成年鸽不易在异地饲养,会恋老巢。 三、野外生存能力强,较适合于大自然,不轻易落入它棚,放飞表现在10天、半个月,甚至数月都有可能归巢。 四、耐粗饲料,不易发胖。      这些事实都是每位养鸽人所熟知的,而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鸽友都把好的国血鸽放在鸽棚的角落里,让它们做保姆鸽,而不有所利用呢!我知道这样一说有的鸽友会说我因赛鸽趋向于200公里~500公里,在这些赛事中,国血鸽不易有好的发挥。是的,我能理解这一说法,但那是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产生的。      在2000年郑州,我们内蒙古所归巢的鸽子 100%都是国血鸽,且速度也非常快,这一点足可以表明我国血鸽对外血鸽有压倒性的优势;在2001年春季几次成鸽赛中,我们的外血鸽速度遭受了有生以来的重创,因为该年是太阳黑子运动周期年,是太阳黑子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在这期间,即使养有好的外血鸽也都夭折于这个阶段。就拿我来说吧!我在2000年秋季的300公里三项综合冠军,400公里指定冠军(纯种外血鸽),这2羽鸽都在300公里、500公里放过好几次了,竟然在180公里这种短得不能再短的距离上飞失,而我所培育的所有国血鸽却只只不差,就几十年来养鸽的经验,我想就此一点足以证明国血鸽的强大优势!         会员:zj888888  不改变观念永远都难前进,首先所谓的国血不是能通吃所有比赛距离的万金油,山区比赛确实比内地大平原难飞,但山区不单只有四川阿坝地区是山区,我们云南省也是高原山区,过去飞东线贵州省也很难飞,但现在飞贵州就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几天才见鸽了,500公里当天见鸽1300多米以上分速的归巢鸽在昆明地区的鸽棚中现在已经比比皆是了。   问题要解决,我的建议是:首先组织比赛的鸽会和会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赛线是否是好的比赛方向(线、点)?赛鸽从海拔高于归巢地海拔的放飞点放出绝对比从低于归巢地海拔的放飞点要好飞得多(我们的经验是改放西线瑞丽方向,效果非常的好,现在可以称为是中国500公里最好的黄金赛线);   2.现在养鸽的硬件设施绝对比过去养鸽的条件好得多得多,养鸽的条件好了,赛鸽养得健康了,比赛状态上去了,归巢率和速度自然就上去了(过去根本不知道赛鸽健康的重要性,什么分棚管理的内容等);   3.赛鸽饲料调节控制体质、状态、配对、恢复、换羽等等的养鸽方法问题(现代赛鸽的各种管理方法决定大家的“养”是否合格的问题);   4.整个地区的赛鸽品种质量是否高的问题,不大量的引进优质品种改良落后的品种,任你养得再健康,也是自欺欺人的,品种是基础,决定后期的管理是否有结果,山区比赛不要盲目的考虑1000公里以上距离的比赛,应该先在500公里以内比赛实现高归巢率和高分速的目标,那么引进好的品种自然就有了目标(我们的经验是大量的会员引进了台湾省多关赛的品种来养,早熟,效果也是很好);   5.赛鸽训练的方法问题,过去老的方法,粗放饲养管理,不重视短距离路训,不重视赛鸽的体质调养恢复,比赛鸽不控制配对、繁殖等等,已经严重的制约和阻碍了比赛的结果,500公里比赛当天不见鸽已经是90年代初的老黄历了,现在500公里级的归巢率和分速可以和世界任何地区相比(1500米以上分速),所以最后的建议就是:研究好的赛线,用各种方法调动养鸽会员养鸽赛鸽的积极性,向先进地区靠拢,学习他们的养鸽管理方法,总结实践出适合自己本地区的比赛(方法、品种)。        会员:jiaqn  山区信鸽竞翔水平较内地差,一方面有品种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地域的限制。适当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是对的,但把引进中短程的方面放在引进外血上绝对上个错误!   山区鸽赛主要的矛盾并不是速度不快,更主要的是归巢率太低,主要的原因,就是山区比赛飞行的难度远远大于平原。我们知道,大多数鸽子在比赛中每天可以可以飞行300-500公里,山区鸽子也并不例外,那么,为什么山区放个200公里鸽子都可能要飞2-3天呢?鸽子并不会在路上玩耍,那么只能说明,山区鸽子归巢并不是按理论的直线回归,而是沿着山沟(类似公路的修筑方法)绕来绕去,可能50空距,但前边有一座大山挡路,于是鸽子要绕行很远再绕回来这样飞行。那么按照这样飞行要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鸽子呢?   第一:要身体素质非常好,善飞长距程;   第二、要有吃苦精神和坚定的归巢信念;   第三:定向准确。按照这种标准,外血短程鸽能适应吗?   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了,我们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精英--优秀国血鸽!          会员:hepinggezi  “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是邓小平在文革期间说的,因为这句话小平同志在那个年代还被上纲上线受批判!当时鼓吹地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鸽子的品系问题按照我的观点看也就是它们的血统,好像我们人类的“家谱、族谱”一样。鸽子可以做近亲繁殖,如海霸王的鸽子它们的父系、母系都是纯种詹森鸽系,只不过在中国汕头作育出小鸽而不是在比利时阿连栋克出生。   你能说在中国汕头出的那些鸽子不是詹森系(你的理由是它挂中国足环在中国出生),应该算国血鸽,在阿连栋克出生的才叫詹森鸽吗?   我听这话总感觉有些强词夺理的味道!白种人夫妇在中国生的小孩那还是白种人,变不了黄种人!哪怕你给他找个黄种人奶妈也还是如此!所以说品种很重要!   国血不叫座道理很简单,中国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育种大师级的人物!向国外买鸽子这和爱不爱国是两回事,欧洲是赛鸽发源地,那里确实有好鸽。我们有些鸽友,今天用詹森配胡本,明天用林波尔配慕利门,自以为这样做就是在培育新品种了。熟不知要想成就一个新品系绝非朝夕之功!我期待那一天,中国人创下了自己的品系鸽!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血!         会员:shansanxunjiegeshe  现今讨论国血如何定论,实无可奈何,而中国人的精明可堪称世界一绝。   赛鸽界现在忙着商业炒作,忙着借媚洋之风大赚国人之钱,真正能够把心放在鸽子上面的鸽友还是为之少数,加上中国地域广泛,赛事制度上面的各自为战的散乱,直接影响到赛鸽品种品系的发展。没有一个健全的全国可以依据的赛鸽赛事制度,中国的赛鸽发展实在是举步艰难。有技术的鸽友没有强硬的经济基础,有经济基础的没坚实的育鸽技术,事事受到牵制。外国的赛鸽环境非是国内赛鸽环境一朝一夕能够攀比的,外国人的赛事赛鸽日日不断的飞速发展,国人现存的急功近利的思潮怎么耐得住?像詹森兄弟一样付出一生的心血去培养一个血系,欧洲赛鸽人早期的付出,现今正是他们回收成本的时候。是欧洲的赛鸽人当他们窃窃之喜的点数钞票的时候,岂不知他们也正在为自己唤醒一个世界赛鸽大国的快速崛起而战战兢兢。   中国近代了了几位大师就成就中国国血赛鸽之论,现今的泱泱30万的中国赛鸽人,其中蕴藏的能量不可估量。   外血好用,国血更好用,中国赛鸽人的能力区区外异实所力不能及,借以外国鸽友来我居住养鸽赛之,怕恐未能胜优于国人之鸽,这个也是橘枳之论的出处,一方水土养一方鸽,谁优劣之论,实没必要争论,国情如此顺其自然。        会员:f12345  一、国血鸽现在还有多少呢?哪个不是靠外血取胜的呢?所谓的李鸟现在又有几羽在世的呢?外血好为什么就不承认呢?   二、国内过去经济条件差,养鸽作为业余爱好,不做什么投资,在饲养管理的要求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要求,全国上下普遍都是粗放饲养,国血和现在相比,只能算是肉鸽;   三、赛鸽是当今社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味的故步自封,只能被淘汰,和世界接轨是世界赛鸽发展的大趋势,引进好的外血鸽,向国外同行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经验、认识好的品种、学习好的比赛经验等是当务之急;不投入是养不好鸽子的,不学习更是不行的。   我承认在过去大家都没有什么好赛鸽的情况下,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正确领导下,1000公里、1500公里、2000公里等比赛项目都有较好的成绩,但现在大家养赛鸽容易吗?不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是不行的,赛鸽没有经济的回报是不行的,协会、俱乐部不设高奖金也是不行的,不认真的对待、不认真的准备是养不好赛鸽的,社会在发展、信鸽协会在发展,个人养鸽也要发展,所以大家都要有发展才行!   高奖金是发展趋势,没有高奖金的回报,就很难调动养鸽赛鸽的积极性,但具体在组织比赛项目上,应该普及大多数鸽友的实际情况,高奖金以收费低为好,因为数量上去了,自然就有路可走;   四、怎样养好、赛好信鸽是大家都在钻研的高科技项目,引进好的品种饲养,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训练、制定组织受会员欢迎的规程是信鸽协会、俱乐部、公棚、鸽友都应该认真准备和对待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行,信鸽在哪个国家都有好的和不好的,成绩证明一切,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要看在什么比赛项目上,所以为中国信鸽运动事业的发展,大家都努力奋斗吧!          会员:xingewng8  海水不可斗量,鸽子不可貌相”,好“血统”的鸽子并不等于是完美无缺的鸽子,大多数名家都有走眼的时候,著名的撰稿人夏拉肯的名鸽“丝丝”也是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的。因此,切勿用完美的眼光来作为衡量“血统”优劣的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简单的划分“国血”和“外血”已经很不科学了,一是国血和外血的加速融合,已经难分你我了。   许多国血品种本来就来自外血。许多鸽友喜欢将血统配简单的说成“张三”和“李四”配,虽然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也有可笑之处,一则两个人名再加个“配”字似乎不太雅观,二则人名作为血统是否包容太大,表达不太清楚。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在看到鸽友们对“隆重推出”的名家强豪的鸽子充满渴望眼神时,总会有人在“没事偷着乐”,准备好了装钱的口袋。好的血统的主人自家留还尚显不够,岂会轻易出售,对那些“血统”鸽满天飞或随时都有某名贵“血统”鸽子出售的人,你可得多留点神。   最软弱的信鸽“血统”注释是它的“七大姑八大姨”得过冠军,是“某某号”的远房亲戚什么的,最有力的信鸽“血统”注释是其父母、儿女都多次得过冠军或者有良好的赛绩。许多人将信鸽血统定位于冠军血统,因为它得过一次冠军,但仔细一研究,其赛绩并无什么“含金量”,赛程短,且参赛羽数少。说名家论强豪,皆是图个热闹;谈血统讲赛绩,重在为我所用。最后郑重申明:本人对信鸽血统十分重视,谈这些,只是希望鸽友们在将“血统论”进行到底的同时,多几分理性思考。       编辑言:因见近日会员评论渐精彩,不忍弃之,特别是获得“经典评论奖”的评论。于是,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在这里,感谢所有参与评论的会员。今后将不定期的分辑整理放在藏经阁里,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地址:藏经阁   

评论

井冈山鸽舍  04-27 16:13:42

国血、外血,,现在还能分得那么清楚吗?好的分长程的外血鸽没有吗?我看未毕,国人都以为外血是耐不了气候的太阳鸟,那么戈登、杨阿腾、狄尔巴等鸽系中国鸽友有几个人没有养过?只不过现今的高奖金赛事都放在短距离,所以大家都去养短程快速鸽了,劝大家一句,别再去讨论国血和外血优劣了,因为那是没有可比性的。谁会拿短跑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做赛事比较?

koy  04-27 08:11:38

国血鸽是经过前辈们几十年的挑选,定向选择培育出来的。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比较适应我们中国国士上的赛事(重点在远程,超远程上)。相对而言,现在的外血鸽主要是表现在速度上的优势,一遇到坏天气丢失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主要的原因也可能是不能适应我们的国土。必竞是外来的,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但是通过我们鸽友拿其与自己棚中最好的鸽子互配,其稳定性就得到了提高。现在不管国血,洋血,能适应当地比赛的鸽子,成为实用型的鸽子,这才是养鸽人想要的。

邱枫  04-26 21:43:28

国血、洋血,赛鸽应该没有国界之分的,一个地域的环境造就一个物种,98年自己第一次使用外血詹森杂交后代立杆见影,力夺冠军。国血外血反复杂交优选劣汰赛鸽归巢越来越适应环境,速度也越来越快,最终外血国血融合一体,何为国血何为外血洋血,后代稳如国血,快如外血,拿到成绩才是“本色”中国赛鸽只有崛起,没必要划出“阶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