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兄弟的昨天与今天 (1)

2005-12-13 14:22:43

导读:关于詹森兄弟的故事,只要是饲养信鸽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是百看不厌的。从一代名家的养鸽史记中,多少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本文作者安得烈·鲁道夫饲养著詹森原棚种鸽,且看看他笔下的詹森兄弟是如何的。 詹森兄弟的昨天与今天(1)[比利时] 安得烈·鲁道夫 如果我是阿连栋克镇的镇长,就会为举世闻名的詹森兄弟树立一座雕像。只要世上还有人养鸽,还有赛鸽,他们的名字将和赛鸽业紧密相连,直到永远。 詹森兄弟接待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鸽友,他们或是来寻觅真正的詹森品系,或仅仅是渴望与业界的大师进行交流。对于任何一位外来者,能受到詹森兄弟的接待必然是一种殊荣。的确,詹森兄弟每天都要接待访客,久而久之也成为一种习惯。 起源说起詹森兄弟,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从他们的父亲说起。老詹森生于1872年,接受洗礼时取名为亨利(Henri),自小就痴迷于养鸽。正是他建立了举世闻名的詹森赛鸽品系。亨利和妻子膝下育有了九子二女。你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喝著鸽乳长大的,子女们刚学会走路,老詹森就领著他们去鸽舍。所以,他们自小(从睡在婴儿床时起)就学习养鸽技巧,为日后成为业界大师埋下伏笔。至于在照管鸽舍方面,女孩们并不逊色于男孩。 自1935年起詹森家年轻的一代开始负责业务经营和鸽舍的工作,老詹森仅从事监督一职。 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时期,鸽赛停止了四年。然而,在这段时间里詹森兄弟依然饲养著约五十羽鸽子。战时,鸽子根本没法放飞,如果被侵略军发现有人在放飞赛鸽,他们会立即没收这些鸽子。然而,在詹森兄弟家,他们照样每天进行训练,这在当时是属于违法行为,相当危险。夏天,凌晨4:30他们把鸽子放出来,这时人们还在梦乡。多数情况下,5点鸽子就飞回来。詹森兄弟在院子里建了一座大棚,10米高,7米宽,并与鸽舍相连,那些还不能飞行的鸽子,包括幼鸽在内,就都能在里面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二战以前,业界就已印上了“詹森”的烙印。即使在战时,依然经常有人来索取几枚鸽蛋,或几羽幼鸽。不过,买主并不总是支付现金──大部分鸽子都用来换取玉米和小麦。 战后1945年解放后,赛会立刻在基耶夫兰(距阿连栋克140公里)举办鸽赛。自1946年起,人们又可以从法兰西司放赛鸽了。1945年,詹森兄弟赛得很出色,仅凭当年的幼鸽,他们在各项赛事独占鳌头。我们依然记得他们的赛鸽“神奇雌狐”(Wondervoske)、“好玛丽特”(Bon Maillete)和“灰号”(Bleu),无论是比赛还是育种它们具备真正的冠军风范。詹森兄弟不但在阿连栋克令人畏惧,因其在异地的短程赛上也取得过胜利,因此也令其他地区的鸽友所敬畏。 当时,詹森兄弟手中有一些货真价实的冠军赛鸽。1945年,他们在雷特的鸽赛交幼鸽3羽,包括“神奇雌狐”、“玛丽特”和“深羽色”(Fonce)。它们摘得了冠军、季军和第9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