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复返的四千多只信鸽

2012-09-17 13:55:03

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女生组》2012年09月13日播出:一去不复返的四千多只信鸽   东昌湖畔一片空地上,千只鸽子把这里变成一个生态园。这些鸽子有的在悠闲地踱步,有的飞到不远处的栏杆上,还有一些正低头觅食。这群鸽子吸引了不少市民。大家走到鸽群中,拿鸽食喂养它们。看到有人靠近,鸽子并不害怕,非但没有飞走,有些还主动落在市民的手臂上、肩膀上。   这里住了差不多一千只鸽子,旁边的两层板房是它们的家。鸽子们优哉游哉,丝毫不知道住了七八年的家将会变成一处停车场。未来等待它们的,可能就是流落街头。     几天前,养鸽人张双润接到通知,称鸽舍将被规划成一处停车场。这可把他愁坏了,这一千只鸽子送到哪儿去养啊?     一种感情 养鸽24年,被称为“鸽痴”     在张双润眼中,鸽子已经和自己血脉相连。小时候第一次看到鸽子,他就被鸽子的神秘深深吸引。“信鸽为什么能找到家?”“几千只鸽子同时回巢,为什么从来不会发生碰撞?”     1988年转业后,张双润没有去找工作,反而买了500只信鸽,在家饲养。1993年冬天,他参加了聊城市500公里信鸽大赛。比赛前,先将鸽子送到河南信阳,看谁的鸽子最先飞回来。     时值严冬,断断续续飘起了大雪。张双润不禁担心起参赛的鸽子们。当第一只鸽子在冰天雪地中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大家对鸽子的生命力震惊不已。     从1995年开始,张双润多次参加国家级、国际级信鸽大赛,认识了世界各地的鸽友,并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养鸽人。见他对养鸽如此痴迷,不少人称他为“鸽痴”。     一种交流 连续承办6届国际信鸽赛     2003年,得到省信鸽协会、市体育局批准后,张双润将公告发到网上,欢迎世界各地的鸽友将幼鸽送到聊城,参加国际信鸽大赛。当年3月份,来自德国、瑞士、荷兰等国家的信鸽通过空运,来到北京国际机场。张双润去北京把它们接回聊城。     来到聊城的幼鸽品种精良,一般出生在28天到40天之间。来之前,每个鸽子腿上都有电子编号,这相当于鸽子的身份证。饲养六个月后,鸽主们赶到聊城,看自己的信鸽参加国际信鸽大赛。     最多的时候,加上世界各地送来的幼鸽,张双润同时养了7000多只鸽子。为饲养这些鸽子,他在橡胶坝南北两岸,各建一处2000平方米的鸽舍。每次比赛完,胜出的鸽主会获得奖励。参赛的信鸽有些被鸽主带走,有些则在聊城进行拍卖。     看到山东宁阳举办蟋蟀节后,张双润开始琢磨,能不能将赛鸽运动也打造成一个节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开始多方调研,并于2004年向聊城市委、市政府和聊城市体育局递交了报告。但因2005年禽流感突然来袭,再加上东昌湖环湖景观的综合考虑,赛鸽节的打算停滞下来。     2003年到2008年,张双润连续承办了6届国际信鸽大赛。在与世界各地信鸽的交流中,聊城信鸽的品种有了一些改良。     一种期许 希望自己的广场鸽被接收     从2008年开始,张双润承办的国际信鸽大赛告一段落。2010年,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张双润位于橡胶坝南岸的鸽舍用作他途。关掉鸽舍后,他把信鸽全部移到橡胶坝北岸。     2012年6月,位于橡胶坝北岸的鸽舍也被规划用作别的用途。虽然还有一处广场鸽鸽舍,但考虑到这批信鸽品种优良,担心与广场鸽杂交后受到影响。苦苦思索后,张双润决定,将670只种鸽全部送到鸽友家中。     橡胶坝的鸽舍没了,信鸽也送了出去,张双润打造江北水城赛鸽文化旅游节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现在,他将所有精力放到仅剩的广场鸽身上。每天晚上,张双润都睡在鸽舍旁。有时会出现鸽子丢失的情况。“大都是被游客偷走,拿回家炖了吃。”每次丢了鸽子,张双润都难过得吃不下饭。     现在鸽舍中的广场鸽已经驯化了七八年,见到生人不仅不会躲,有的还会主动迎上去。因为广场鸽与信鸽品种不同,主要价值是观赏,鸽友们大都不愿饲养。如果将它们统统拉到偏僻的村庄饲养,也失去了广场鸽的价值。想到鸽子可能流落街头,张双润心急如焚。     张双润希望能有地方能接收自己的广场鸽,哪怕悉数送出也无所谓。因为不放心心爱的鸽子被他人饲养,即便送出,张双润也希望自己能继续照顾这些鸽子。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