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海杂谈123之二
2008-01-30 12:20:46
二,赛鸽不可貌相;为什么说赛鸽不可貌相?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我们作育出一羽幼鸽,对其进行鉴别时,看它是否可以留下做种,能否参加竞翔,不能仅以它的外观相貌就断定它的实际价值,如果仅仅以它的外观相貌为选鸽鉴鸽的依据,那么将很难对-只赛鸽有一个最公正,最科学的定论,当一只赛鸽是不是优秀的,高级的或超级的,除它有-个健康的身体素质,优秀的血统,紧凑的身形,坚硬的骨架,漂亮的外表等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个受过竞翔实践检验的本身,中国有句谚语''人才不可貌相,海水怎能斗量''是形容对任何事物都不能用有局限的眼光去衡量,去判定它(他)的能量价值,一只赛鸽是否有竞翔力?能否育种?有没有遗传力?是否优良,等等一系列问题,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要对其进行鉴别时,又该怎样去做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呢?。 笔者经过多年的养鸽实践,得出了-个结论,这一切就是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它们,千万不能以貌取鸽,不可滥杀,否则我们养鸽人将要在育种和竞翔的道路上走很多的弯路,一只赛鸽的外观美与不美,从根本上讲,其实与它的遗传因果和它的竞翔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只是人为的一种偏爱,一种不同的爱美观点,美与不美,只是选美(品评)会上对已参赛并获得名次的选手鸽所要求的一种美观标准,也是鸽友和鸽会裁判,在鉴赏评判一只获奖鸽时,对赛鸽本身的外观条件和相貌,姿态评价的一个尺度,是-种时尚与标准的审美观点,并不意味着美观就可以代替育种能力,漂亮就可替代竞翔力,优秀的赛鸽不是谁花多少钱或靠广告的吹捧就可以变成优秀的,优秀的赛鸽只有在竞翔中和育种实践中检验和证实它的优秀,而不是仅凭美丽的外观,漂亮的相貌和偶然昙花一现的名次就可以认定它,詹森老前辈曾说过''完美的鸽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只在理想存在'',各人有个自不同的审美观,由于审美观的不同,自然对赛鸽要求的美观程度也就不同,没有绝对的统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漂亮的鸽子是养鸽人都爱,但这决不意味着外貌不美的赛鸽就不是好鸽子,反之孑然,因此,在我们现实的养鸽过程中,应切实的注意到这个事情,决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相对而言,在世畀赛鸽界里,有很多驰名中外的超级大铭鸽,其实长的不一定都美,有些甚至可以讲,很难看,但这些外貌并没有影响到它们成为世界大铭鸽的阻碍,相反,道是我们人类,我们养鸽人自己,为了追求心目中那种完美的鸽子形象,而针对它们制定了系列的择美标准而矣。 在我们现实的养鸽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的赛鸽竞翔爱好者,为了追求外观貌美,羽色靓丽,眼晴漂亮的鸽子,往往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因素,把这种因人而异的审美观,做为自己选择赛鸽的一个择鸽标准,为了要达到这个标准,在选择鸽子时,导致不少有可能日后成为优秀竞翔鸽和育种鸽失去了它们的生存条件,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可又有谁知?在失去它们的同时,实际上,也使我们养鸽人自己,有可能失去了-次成就梦想的机会--夺冠军。笔者讲到这里,不要以为是笔者在凭空幻想象,是在哗众取宠,而这些是事实,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鸽友们都知道世界赛鸽铭家,比利时的盖比.凡得那比先生,是大铭鸽''丝丝号''的原主人,他把''丝丝''做为买-送-的奖品,送给了美国的名家甘诺斯先生,甘诺斯看不上给了当今的荷兰幼鸽王,艾迪.夏拉肯先生,夏先生又卖给了日本,这是事实吗?为什么?追其原因,不就是因为此鸽其貌不扬吗,可为什么夏拉肯最后又想尽办法从日本要买回来?众所周知,世界赛鸽大名家,比利时鸽界强豪,胡本先生的''索尼号'',小时因为刚孵出不久,老胡本认为有点僵化,多次将其淘汰扔到舍外,是儿子一次次从地上检起重新放回窝里,日后就是这羽历经磨练,大难不死的小僵鸽,使胡本家族一次次登上领奖台,创造出了无数次的辉煌,可这些又是谁能够料想到的事情呢。上述例举出的这几位养鸽名人,那一个不厉害,那一个不是养了几十年的鸽子,从养鸽的知识,经验,阅历和每一个方面那一个不是佼佼者,却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无法逐一例举,但从这些所发生的事情中,让我们感受颇多,足以说明''鸽不可貌相''的一切原委。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从发生在这些强豪身上的故事,我们养鸽人应有所感悟,应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关注自己舍里每羽鸽子身上它们鲜为人知的一面,不能简单的只贪图它们的外貌,就加以判定它的优劣,而忽视了它们潜在的那份能力,我们应在实践中多给它们些时间,使它们变的更加成熟,让它们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展现去发挥,激励它们迸发身上那份内在的潜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玉不凿不成器,经过打磨和精雕后的工艺品才更有价值,所以,我们还要在种.养.训.赛.的原则下去寻找探索,物竞天择,经过大浪淘沙筛选后的必然是有价值的黄金,下集三。 全球赛鸽资讯网记者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