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000公里冠军得主 王忠宝--------4
2005-09-18 16:20:10
记:您用什么方法延续自己的鸽系以保持优胜?您喜欢系统繁殖,近亲还是杂交?抑或一切随心情机缘而定? 王:我的理念是,当确定棚里一只明星鸽后,在配对上一切围绕着明星鸽分两条路走:快速和远稳。在下一代中注意选留外形跟明星鸽一样的优秀个体接班,同时经过严格的放飞比赛测试。经过几代后,不但放飞成绩一代比一代好,外形特征也与明星鸽如出一辙,丝毫无二。比如我棚中的“小龙女”,就是这种应该传代大方的明星鸽,通过上述方法育种,我尝到了甜头。
记:您舍不会在每年配对前都要做“纸上作业”?用几个星期来考虑雌雄配方呢?而在挑选配对鸽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
王:我每年都会做。往年的老配对,新的一年只会考虑用1/4。之所以腾出更多空间和余地,完全是配对本身充满了奥妙莫测使然。尽管很多成功的配对当初始于一锤定音,但这种幸运很少,大部分还是踌躇再三,有的直到临配合笼时又感不满意,再调换配偶。至于考虑选配的主要因素,或说唯一因素,除了比赛,还是比赛。
记:雄最喜欢哪个品种?
王:我最喜欢詹森和狄尔巴。前者是全球公认的中短距离全能鸽,育种“百搭鸽”;后者是历史悠久的长程耐力鸽,也是育种“百搭鸽”。刚巧,这两种鸽的眼睛都很有特色既漂亮,又容易配,亲和力又好。
记:按照时下的说法,再优秀的外来引进鸽,都要花一年半载时间适应新环境,等完全适应下来,才能育出质量“不打折扣”的后代。对此,您怎么看?
王:我认为不能绝对,要具体看是什么类型的鸽系。如引进的完全是属于延种型的,具有浓烈种鸽眼、貌的,企图靠繁殖一代就要在新环境飞出刮刮叫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这种类型,再适应几年也育不出实战型后代。但引种人很熟悉将要引进的鸽种特性,选择的种鸽个体眼睛透气好,本身又有赛绩,到新环境很快就能出成绩。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应该因鸽施配,引不同的鸽,得不同的果,不能一概而论。
记: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距离的赛事?
王:不管多远,以一只赛鸽生理极限、倾尽所能,当天归巢的赛事最过瘾,也最具挑战性。具体来说,我估计今后在上海,700公里左右当天归巢赛会成为新一轮热点